贾钱钱,贾有斌,贾妙,唐微微乘坐观光型直升飞机在天上飞着。他们透过机窗玻璃欣赏着夜幕下的东京。
与此同时,贾有为是才看出了自己和贾玲玲正在观赏的电影是老电影。他没有想过要和她来一个进行做陶瓷的浪漫。
“现代人活得累,身体亚健康,也正常的很。可是,让我就不明白岛国人过劳死的人虽多,但是他们的人均寿命居世界第一。”贾玲玲依偎在他的怀中道。
“活得久,未必就是什么好事情。岛国社会是高压社会,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这里的人向前,向前,再向前。
他们一旦失业,很难领取到失业金。没有工作,那么在这里就很难存活。即便这里有种种地福利,也不是养懒汉的。
要不然,无家可归的人也不会遍布东京的好些街头和公园。电影的内容就是反应出一种失业者的生活和心态。
当前的岛国年轻人挂在嘴巴边上最多的一句话,想要轻松的活着。人追求永生,未必就有利于普通人。
说不一定届时不是幸福,而是永无止境的束缚和枷锁,致使他们没有尽头的重复性的做着苦役。
唯一能够自我解脱的方法,恐怕就只剩下自杀了。”贾有为站在文青的角度上面去做分析道。
“岛国年轻人当中低欲望的成因,也是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和尽头所导致。于是,小确幸就在他们当中是有了广泛的市场。
买房置业对于他们而言,就和我国的年轻人一样,难难难。我们这边买房,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能够帮一把。他们往往连这一个都没有。”贾玲玲平静道。
“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不但有积极的一面,而且还有让他人羡慕的地方。现如今,连台湾妹妹都愿意嫁给大陆的男生。
为什么呢?在她们眼中,一胎政策的男生都家产丰厚。在过去,大陆的女人想要嫁到台湾去,毕竟那边的经济状况更好,而现在是台湾的女人想要嫁来大陆。
台湾的底层民众的苦,可以从最近一部非常好的台湾电影当中就能够看到。”
贾有为知晓4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和成就,越发拉近了海峡两岸的差距。台湾大学生毕业生的起薪2万冒头新台币的样子,也就是4500软妹币左右。
这一目了然,和一,二线大城市的名校毕业大学生的起薪都差不多,致使台湾人跑到大陆发展的人就此变多,也是合情合理,失去了过去他们那种优越感了。
“听你这么一说到台湾的经济,让我突然想起了一侧八卦新闻,张韶涵的舅舅控诉说,张韶涵的妈妈为了生计去了越南当台劳。
她一个月12k新台币,也就是2600软妹币。真假姑且不谈,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台湾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这个月薪还不如到京城当服务员,毕竟3500元一个月,包吃包住。”贾玲玲笑了一下道。
“台商和台劳是两码事。前者有郭台铭的富士康,光这一个就占据了大陆进出口额度的57,去年的纯利润是211个亿软妹币。
至于后者,属于被剥削阶级,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全世界各国都差不多。”贾有为漫不经心道。
“台湾受岛国文化的冲击不小。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都很贵。不读大学没前途,读了大学感觉也没什么前途可言一样。
不读大学只有去超市当收银员,读了大学倒是可以坐在银行柜台前柜员。一个站着,一个坐着,收入上面貌似都差不多吧!”贾玲玲又笑了一下道。
“你这种说法不就是给读书无用论提供了依据支撑吗?”贾有为明白她的意思是指非名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道。
“别冤枉我。我的意思是不少人无脑喷过去的独生子女政策不好,也实在荒谬的很。无论台湾,香港,还日韩,一般家庭都有三个孩子左右的样子。
父母两个人养活一大家子,真心不容易。读大学虽说可以贷款,但是毕业之后就背负上了还贷的重担。
若是找工作不顺,压力大到自杀,也能够理解了。全然不似我国的独生子女们从进大学到毕业,都有父母在买单。
毕业之后,父母甚至还替他们找工作,继而就是买房子买车子,二十多岁就过上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四,五十岁中产阶级的生活。”贾玲玲横向进行了一个比较道。
“你说得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我们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可不会出现你所说的这种情况。
这其中不少人同样背负着还贷的压力在肩头。暑寒假,课余时间还得兼职打工,赚生活费和学费。
即便他们毕业了,也未必就有好的出路。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关系网复杂的很,讲究利益攸关。
这种家庭背景出身的苦孩子,光是要在城市里面立足都困难。回老家农村,那是绝对回不去的。
挣扎在城市里面,大城市最为明显。买房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活下去,努力的活下去,拼劲全力的活下去,那才是最切实际的。
我国的婚配传统上面,男性往往都得降低一个档次去找女性,而女性普遍都会升高至少一个档次去找男性。
在一座城市当中没车没房,普遍就注定了找不到什么条件好的另一半。弱弱联合的结果就是变得更弱。
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以为自己不比城市出身的同学差什么,即便差,也差不了多少。
不少天真的孩子以为过了什么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各科成绩优异就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事实上……
等自己毕业之后,就会找到好工作什么的,收入也会上去。真等到其正式踏入社会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差距不是自己当初想的那么小,而是特别大。
光一个房子的阶层鸿沟就让他们望而却步,跨越不过去。”贾有为比她更加了解实际国情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