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爱的人都是强大的,都是有勇气的。每一个人都想要站上这在舞台上,听到第一声喝彩,听到别人的喝彩,听到别人欢呼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经过多少煎熬,我们告诉自己要忍耐,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佛主将与我同在。上帝霁想到佛是如此的爱百姓,他就笑了,他虽然想要忍着不笑,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忍住,还是笑了出来。
“我佛慈悲,佛爱世人”而当这段话在名间是传播开来后,佛教正式的进入了历史舞台,这也是佛教在我大地朝的崛起。因为大家相信,这是真的,佛并不会骗人的,只是佛有说过这话吗?他是用什么语言说的,我们就不去追究了,我们只要相信佛是爱我们的,如此就好。而这股力量正在不断的成长,最终将会变成洪荒的力量,摧毁所有的一切。
长孙氏很明白佛教的力量和影响力,他本来不想动用这股力量的,可是后来没有办法,自己的男人想要得到天下他就得有一股可以改变历史的力量。长孙氏本来想要扶持道家、借助道的力量的,可是道家的人太清高自傲了,不屑于官府的人勾结。既然你们这样高傲,长孙氏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只能寻求佛教的力量了。说起来也不能说是道家的人高傲,而是因为道家的人自古以来都是一盘散沙。
道家的人各自为尊,谁也不服谁,谁都觉得自己才是道家的正统,也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结果呢?却是落得四分五散的局面,虽有道家也出了不少厉害的人物,可是却能代表道家的人却没有一个。就算是老子也不过以已为尊,却也正式承认过自己是道家人,他只想要当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一个真正的大家。
可是后人不知道为何称他为道家的始祖,想来道家真是没什么人,只能老子这个人搬出来做为道家的祖师吧。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可是为什么李家的人却没有尊崇道教,真是有意思欺师灭祖的家伙们,假仁假义的李家,要多恶心就多恶心的李家。
当然,在利益面前,自然以利益为重,不可能只讲情义不讲利益的,说起来人都是很现实的。不是我们不认他,而是我们从小就没有学老子的思想,我们自然也就不知道他的思想是什么,也就没法认可他这个人了。要是我们从小学的是他的思想,估计我们也能认可他这个人,谁让我们学的是更为重要的别人的思想。君主的思想是很简单的,谁要是帮他们得到皇帝的地位,他们就认可谁的思想,不能认可道家的思想,怪谁啊?难不成怪佛家的人会拍马屁,怪道家的人实力不行,还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审时度势。
长孙氏虽然知道以阿三为尊却也不耻,可是没有办法,为了统一天下,只能顺势而为了,别说阿三了,就算是阿猫阿狗要是能帮李家得到天下,他们也认它们。长孙氏很是认可佛家的善性,也只是想要利用它们统一大地朝,并不赞同一家独大的思想,更不赞同大地朝只有一个佛教。自古大地朝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地方,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大地朝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君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大地朝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所谓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争鸣。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上帝家、儒家、道家、阴阳学说、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大地朝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大地朝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者“百家争鸣”时期。
司马迁《史记》引述了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他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七家,即:上帝家,阴阳学说、儒家学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虽然上帝家族的学说,已经把其它六家都包含了,可是也不得不认可六家的思想,只记住上帝家。上帝家族也不把自己的思想当成是六家之首,还是认可这些分枝的思想的,也认可六家的代表人物。看得出上帝家是一个很包容,而且开放的思想,如此高高在上的思想者,注定是天之翘楚,人之龙凤。代表了大地朝最高思想,是大地朝思想者的最顶尖的存在,他们的思想已经被全宇宙认可,成为真正的宇宙家。
原本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可是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却只想保留一个思想体系,只以自己认可的思想来教化人民,如此一来自然导致群起而诛之的局面。可是封建君主自然不知道此理,他们以为只要禁锢了百姓的思想,就能维护好自己的统治,就能保证自己的皇权不会旁落。可是,不管是哪个皇朝也不过统治大地朝几百年的时候,所谓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合之事;也可以看到战争与和平的外在之事:朝代的更替。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和平久了就会出现战争?为什么国家昌盛了就会衰退,而不能持久?为什么战争之后可以让人们拥抱一时的和平?却不能得到永久的和平?上帝指使说过那是因为文明的程度不过,真的是文明程度不够吗?我们现代的世界文明程度难道还不够吗?依旧无法消除战争,也不能保证所有国家都有和平,只要有利益所在,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只要人不停止追逐利益,只要人的野心一天没有终止,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战争是不可能消除的,只要有不平等,就有斗争,就不可能有和平,好在只要百姓只要能生存,他们就不会造反。百姓是最单纯的,也是最好骗的,只要百姓相信统治才能管理好国家,百姓就不会抱怨这个统治者。百姓最想要要的就是和平,如果国家能保护百姓的安全,能维护百姓的尊严,大家就会拥戴这个统治着。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李世民是怎么看佛教的,一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长孙氏,长孙氏一心向善,她是一个与佛有缘的女人。既然缘分已经到这里了,谁不想要借助佛家的力量来统一大唐,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可是后来发现大隋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无需要再借助佛家的力量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联盟已经结成,却是再难撼动了。二来是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大唐,就只能有一个教派,只要统一了教派,江湖也就统一了,还有什么势力可以与李家抗衡了。不管是大地朝与什么神为尊,重要的是大家只以李家为主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三是佛教的崛起已成趋势,既然道家的人不争气,那总是会有门派是站出来的。
阿四认真起来,他也不是浪得虚名之辈,他一旦是认真起来,他自己说是就连自己都害怕。他看到了上帝霁也不由得不认真起来,可是见对方并没有被吓倒,只是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虽然上帝霁只是做了细微的变化,这也足以让阿四小小的得意起来,说明对方还是挺在意他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阿四显得很开心,他觉得他的影响力正在渐渐地改变上帝霁对他的看法。
为了让上帝霁知道他是如何的强大,他开始思索起来,更加认真的思索起佛经的内容。他深知这次思考要更加完善多年来的所思,如此才能有所得,随后他闭起了眼睛,口中喃喃自语着:“应该是这样,繁复的经文从他口中而出,见他本人经络相连、演化,进化,突变,然后发光,神秘力量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