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风中舞风的人 > 第五部长风0002
    孩子出生后,家里忙的不亦乐乎!

    明显感觉时间过得快多了!

    产假结束了,妻子抱着孩子上班了。

    孩子借了母亲的光,从56天起,便没有离开过学校,可能终其一生也不会离开学校了。

    孩子发育的很好,身体很结实,从回答大人问话及交流的眼神中,看得出智商很好。

    托儿所里,孩子的年龄最小。

    快一周岁了,孩子到了会爬行的时候了,但这个孩子,天生的不会爬行,只会坐着抬起屁股,一颠一颠地向前抬着腿往前挪,用东北的土话说,不会爬,只会往前逶。

    孩子多,看孩子的又是两个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只会哄,不会教。孩子实在太小了,也真的没法教啊!能看过来,不打仗就不错了!

    冬天到了,多数家有闲人照看的孩子们,因天气冷,不上学校的托儿所了。

    偌大的托儿所,只三个孩子来玩了。

    看孩子的老阿姨,一时疏忽,鲍聪的脸被大一点的孩子给挠破了。

    怎么办?毕竟自己也曾在托儿所和这两老阿姨在一起哄过孩子啊!再说,一帮两三岁的孩子在一起,能不打仗吗?让这两个老阿姨注意点就是了,妻子思忖着。

    可是一连三天都发生了这样的事,老阿姨也觉得不好意思了。

    老阿姨一边唠嗑,一边看着这三个小孩子。

    那两个孩子已经习惯性的在固定的时间睡着了,只有聪儿在玩着。

    聪儿逶到了两个睡觉的孩子身边,向着一个孩子的脸贴了上去。

    “哇”的一声,睡觉的孩子大声地哭了起来。再一看,聪儿的嘴正咬着这几天打她的孩子呢!

    接着鲍聪又挥起了小手,向这个孩子打去。

    老阿姨急忙把两个孩子抱了起来。并对被咬的孩子说道:“告诉你不要打人,这两天,天天打人家,这回趁你睡觉的空,让人家全找回来了吧!”

    晚上下班时,孩子妈来接孩子了,老阿姨像讲笑话一样,说着孩子咬人的故事。

    又一年的冬天,整个托儿所只有聪儿一个孩子了,那些孩子们,全在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家猫冬呢!

    孩子已经学了很多东西了,可两个不识字的老阿姨,只能哄孩子玩。

    但是,三四岁的孩子了,只要不哭,也不能总哄啊!

    哄着哄着,两个老阿姨便只顾着自己唠嗑了。

    平时,聪儿只要不睡觉,尽管是自己玩,但也能玩出花样来,就像和好多个孩子在一起玩一样。

    今天怎么这么长时间没动静了?老阿姨甚觉奇怪,以为孩子睡着了呢!

    过了一会儿,老阿姨往火炕上一瞅,聪儿自己在看着她的童话故事的小人书,并且手里拿着铅笔在画着。

    老阿姨,又仔细看了看,发觉有点不太对劲,感觉炕上似乎缺了点儿什么。

    再看地上,全是没来上托儿所的孩子们的被褥小垫子什么的。

    老阿姨明白了,喊了一声:“鲍聪,你咋把炕上的东西都给姥姥扔地上了?快下地给我拣起来!”

    “我才不拣呢!”

    “不行,谁扔的就谁拣,再不拣就打你屁股!”

    “敢!我看你敢不?你们是干什么的?不是哄孩子的吗?你们尽顾自己唠嗑了。不哄我,就是不好好的干活,学校花钱是为了让你们哄我们的,不是让你们唠嗑的,一会儿,我妈来,我让我妈告诉校长姥去,明天我也不来了,让你们俩挣不着钱。”

    不到四岁的孩子,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就像是大人教的一样!

    两个老阿姨听完,自己把地上的东西拣了起来,且小声说道:“上几天,真听有人说了,学校为了省钱,想不让鲍聪上托儿所了,只因这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实在哄不了,才一直在学校的托儿所待着了,有人还说,为了不让鲍聪来,学校能省几个钱,学校想单独给她出雇人哄孩子的钱呢,只是怕那些先不来的家长有意见,便一直把这托儿所开着了。一个孩子,两个人哄,又开支,又得烧炉子烧炕的,得浪费多少烧的啊!就冲这些,咱们两个可得好好的看着这孩子了,要是这孩子真不来了,这一冬,我们俩得少挣多少钱啊!”

    又一个冬天到了,大一点的没有上学前班的孩子们,几乎都在学校幼儿园的大班了。

    孩子们家中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经济条件好的老师们,比赛般给孩子带着各种水果及零食。

    20世纪80年代末,每到冬节,在东北,要想吃上便宜的水果,几乎各家都会一次性储备几草袋子耐储存的国光苹果。其它品种的新鲜水果,就只能到商店临时购买了。海宁家亦是如此。

    一些家中经济条件好的老师们,开始给孩子带一些比较稀少的水果品种了。

    小孩子是禁不住诱惑的。

    某天,要上班了,王松梅招呼着孩子:“快点上车子,妈上班要不赶趟了。”

    孩子像没听见一样,迟迟不爱行动。

    头两天,王松梅并未在意。

    第三天,依然如此这般。

    一定是有什么事没对妈妈说吧!

    想到此,王松梅说道:“姑娘,这两天上幼儿园怎么不太积极呢?是不是幼儿园的姥姥对你不好了?”

    “那才不是呢?”

    “不是,怎么不积极走啊?别把妈妈耽误了。”

    “妈,好几天了,我就想对你说个事了。”

    “说吧!”

    “妈,人家小朋友都吃香蕉了,你也给我买几个香蕉吃呗!”

    “这几天,磨磨蹭蹭的不爱上学校,就为这事吗?”

    “是的呀!妈妈。”

    “上车吧,有时间妈给你买去。”

    尽管答应了,但一直未有时间兑现。

    又过了几天,孩子急了。

    “妈,再不给我买,我就拣别人家扔地下的香蕉皮舔皮里的瓤吃。”

    “姑娘,千万别拣香蕉皮啊!多让人家笑话啊!明天周日,你爸就休息了,吃完早饭后,第一件事,就让你爸骑车子驮姑娘上街里买香蕉去,看看姑娘还爱吃啥,都一次买回来。”

    “妈妈说话要算数啊!”

    “妈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

    “这回就没算数,这都多少天了,到现在也没买回来。”

    “不是赶上这几天没时间吗?”

    “好,拉钩,这样妈妈就不能变了。”

    “好,拉钩,不许变!”

    玩了一天的孩子,很快就睡了。

    妻子说道:“明天吃完早饭,街里的副食店开门了,骑车子驮上姑娘溜达去吧,回来给孩子买点香蕉,孩子念叨快一个星期了。”

    “行!上趟街,还有别的要买的吗?”

    “没了。知道为什么驮孩子上街买香蕉吗?”

    “是孩子想吃了呗!”

    “小孩子绝不能惯着,娇生惯养的,长大了,没几个能成器的。”

    “是啊!但这回香蕉是必须得买了,这几天没功夫上街,只答应了,一直没功夫买,你知道今天孩子说什么了吗?”

    “一个小孩子能说什么!”海宁肯定地不以为然道。

    “说什么?孩子说,再不给买,就拣别的孩子扔的香蕉皮,这要是真拣了,不得让人把咱俩笑话死啊!”

    “说是这么说,孩子也就是要吓唬吓唬你,能真拣吗?”

    “不管能不能真拣,这事真得认真对待的。孩子长这么大了,你还记得孩子以前的那两件事吗?”

    “你说的是不到一岁那年咬人家鼻子的事和前两年往地下扔东西的事吗?”

    “是的啊!”

    “你上班,一走一天,晚上才能回来,吃完晚饭,孩子一会儿就睡了,除了星期天能陪孩子玩一会儿,其余的事,什么都不知道。孩子的脾气禀性就是一小时养成的,一个小姑娘,可不能娇惯出毛病来的。”

    “小姑娘胆子小,过几年就上学了,除了学业要严格要求外,别把孩子管的唯唯诺诺的。”海宁回道。

    “以前不是说过,生个小子,让当爹的管,生个姑娘就让我当妈的管吗?我可告诉你,这孩子现在就应该管了,不然再大些,咱俩可能真就管不了了!”

    “我知道,把这几回的事放到一起,你看看,这孩子可真够顽劣的了,哪像个小孩子小姑娘说的话,简直是十二三岁的孩子,甚至是社会小混混放赖时说的话了,这要是现在不开始管,长大了,还不真成了小混混啊?”

    “管,是一定的!只要有毛病就得管,不管谁管,孩子真有毛病了,该说得说,该打也得打,恩威并用,一打二吓唬,老祖宗不是说‘一个打,一个护,长大不上路’吗?管时,咱俩一定要立场一致,不要看孩子哭了,另一个就心软了,手也软了,于是便舍不得了,结果把孩子的脾气惯出来了,一个打,一个护,孩子会不辨是非,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海宁肯定地回答道。

    小小年纪,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海宁两口子不敢掉以轻心了。

    孩子在海宁两口子的严厉管教下,很是规矩,尽管年纪小,但很是懂事,也很会待人接物。。

    转眼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

    报名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