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此时,看杨凡的目光,与之前又有所不同,以前杨凡的虽然潜力无限,但是实力要比古月弱,现在的杨凡,则已经比古月要强大,这其中的区别,是很大的。
杨凡将古月的手,握在掌心,:“你先离开。”
古月明白杨凡的意思,杨凡现在境界比自己高,实力比自己强,自己留在杨凡身边,万一遇到强敌,不但帮不了杨凡,反而有可能会拖累到杨凡,暂时分开,反而是件好事。
古月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立刻起身离开,去联络家族在京都的朋友,与杨凡一明一暗,互相呼应。
杨凡从来就不是一个被动挨打的人,主动出击才是他的风格,更何况,杨凡在京都也并不是全然孤立无援,他还有一张牌没有打呢。
杨凡按照毛知秋给自己的方法,留下了联络记号,便隐身在会面地点附近,等待着毛知秋来与自己会面,这联络记号还真好使,没有过多久,毛知秋就急急忙忙地出现在了会面地点。
毛知秋被杨凡的进境给吓了一大跳,仔细看了半天,才确杨凡已经筑基。
杨凡给了他肯定的答复,毛知秋大喜,连忙告诉杨凡,本来他只有五分把握帮杨凡顶住东平王的,现在杨凡筑基已成功,那就有七分把握了。
毛知秋这头老狐狸,果然有办法,可以与东平王针锋相对,随着毛知秋说出一番话来,杨凡眼睛立马亮了,这个办法还真行。
此刻朝庭上下,乃至于民间,都被各地蕃王大臣进京,马球大赛吸引了视线,但是其实还有一件事情,也很重要,却被忽略了,那就是文武科举考试,文武科举,在此时的宏元仙朝,地位已经远不如从前,但毕竟是朝庭开科取士,面向民间选拨人才的一项国政,所以科考期间,任何人都对参加科考的士子,不能够进行伤害,这就相当于一个护身符。
而一旦科考得中,就会面见帝君,被授予官职,而东平王势力虽大,要想在京都对新科得中的士子下手,那还是没有那么好下手的,而且入京时间一过,东平王就必须返回驻地,哪怕是在帝君面前再当红,帝君为了考虑物议,那也不会多留东平王在京,而东平王回归驻地,无令不得擅离,杨凡自然会有充足的时间,空间来应对。
杨凡知道这个办法可行,不过他这个一次,可不仅仅只是想要躲避东平王的报复,他还有更深的谋划。
以毛知秋的建议,杨凡不用考文科举,而是直接考武科举,东平王虽然势力大,但是军中势力大者,并不只东平王一家,如果东平王对武科举士子动手,那么就是坏了规矩,各军方势力,决对不会任东平王为所欲为。
杨凡也不在乎是什么科举,反正只要有用就行,不过科举京都会考前,还必须先在地方上参加过各考试,并且有取得一些身份资格后,才能够参考,而杨凡肯定是没有这个资格的,那又如何去参加这科举考试。
但是毛知秋是干什么的,锦衣卫如果连这么点事情都搞不定,那还能够叫锦衣卫么,毛知秋给杨凡造假,那假的也成了真的,如此一来,杨凡的参考身份,自然是没有问题了。
只要杨凡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得到朝庭授予官职,那么东平王就不方便公然对付自己,自己就多了回旋余地,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杨凡利用这时间,加紧提高自己实力,东平王再想要对付杨凡,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东平王一旦回到驻地,无令不可轻离,他派出手下,不在自己地盘上,杨凡就算打不过,跑还是没有问题的。
两人又仔细商议了一下细节,然后毛知秋便悄悄离去,杨凡却是斗志昂扬,要在武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
杨凡跟其他士子们一起列队站好,宏元仙朝以武立国,基本的队列训练,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些武科考士子这么一站,还真是像模像样,尤如军阵。
号角声中,主考官与诸多官员到场,祝词,宣布开始考试,武科举考试多年来,自有一套固定程序,杨凡依着惯列,把比赛项目一个个按程序走过,表现得不突出,也不落后。
比赛结束后,按惯列,所有人都必须把赛场中央的大刀举起一次,这大刀重三千八百斤,并不是实战用兵器,而是一种力刀。
举子的依次上前,有人举起一次,有人举起两次,最多有人举起三次,轮到杨凡了,杨凡本准备只举起个两次就算了,谁知道杨凡的手刚刚握到刀柄,体内某处突然爆发出一股力量,杨凡不由自主抓住刀柄,一举。
全场哗然,杨凡竟然单手举起了这把刀,接着杨凡不知道怎的,竟然鬼使神差地把刀往空中一扔,扔上了天,大刀穿过云朵,飞上天空,化为一个小黑点,过了很久,才又落下来。
杨凡接住大刀,一股巨力涌出,举刀一劈,将地面劈出一个宽十几米,长几百米的一个深坑。
“咔嚓”一声,大刀居然从中折断了,在场的其他举子纷纷议论起来,虽然都是修真者,但是能够把这“力刀”劈出这等威势,在场众人自问都做不到。
杨凡一刀劈出,感觉到这一刀劈出时,与天地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莫名联系,换而言之,杨凡这一刀,劈出的其实是天地之威的泄漏,静立在考场上的杨凡,心中努力要抓住刚才一瞬地感觉。
天地万物自身之威,可以与人相通,并为人所借用,修真者与天地之间越亲近,可借用发挥的威力就越大,而杨凡刚才就是因为某种未知原因,而与天地的联系突然变得紧密,这才劈出了自己都无法复制的一刀,杨凡经此一着,境界上又有了突破的迹象。
此时孝试己经结束,杨凡只得暂时中断感悟,退出考场,考场外,毛知秋派来的马车,直接将杨凡接走。
看着远去的马车,东平王派来的人恨恨一跺脚,只能无可奈何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