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心煮乾坤 > 24 变成了学生工~~~
    先传后改了

    讨要过工钱,郁木兰又领着李翻身到存放生产物资的仓库去,这这里,给李翻身领厂服的。

    看了看李翻身的身材,仓管便给他拿了一件大号的厂服。

    试穿了一下,刚好合适,仓管便又拿了一件,问李翻身道:“一般员工都要两件,好换洗,靓仔,你要几件?”

    李翻身还没有回答,郁木兰却替他回答道:“他不怎么上班的,要一件就行了。”

    感觉自己穿上厂服挺帅的,李翻身便没有把他脱下来,便跟着郁木兰走了。

    别的员工都领两件,郁木兰却让领一件,李翻身第一次感觉,这个同学不但是学霸,还是吝啬鬼来着:

    我少领一件,她家便可以省下一件厂服,都说老板对员工苛刻,没想到,老板的女儿对员工一样苛刻。

    不过,这些话只藏在心底,李翻身嘴上并没有说什么。

    然而,像看穿了李翻身的心似的,郁木兰解释道:“厂里规定,领一件是免费的,领两件及两件以上,便要扣工资了。像你的情况,领一件就行了。”

    很显然,李翻身误会郁木兰了,她这样做,反倒是替自己着想的。

    一番接触下来,李翻身觉得,郁木兰不只是一个学霸,还是工厂里合格的少主人的。

    这样说来,我和她不但在学校里的差距愈拉越大,出了学校,这差距反而更大了。

    眼下,李翻身便最痛恨这差距了,两个人明明就在近前,为何让两者之间的差距隔着万重山,身虽相近心却远,看似相似的风景,却一个是天,一个是渊。

    不过,在领厂服这件事情上,李翻身还是在郁木兰身上看到了让人暖心的细节:

    她很善解人意,而且,还很会精打细算,真像一个穷人家懂事早的孩子,不像一位千金大小姐的。

    干好了工作,领过了工资、厂服,李翻身便要回家了。

    这时候,红色的跑车又来了,李翻身知道,这是要送自己走的节奏呀。

    然而,这时候,李翻身却有些恋恋不舍:

    在学校里,虽说也能经常见到郁木兰,可那是学习的场所,而且,总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所以,即便有些感觉也是很压抑的,故意遮遮掩掩的。

    在这里,终于可以单独接触了,不过,心里有些想法还是要掩藏着,就像打开了一扇门,门里还有一扇门,却打不开了。

    不过,能打开一扇门,李翻身便感到某种满足了,总算可以仔细地看郁木兰了,而且,越看越觉得漂亮。

    还有,终于可以聊天对话了,尽管还要有所保留。

    郁木兰也想说什么,不过,却反问李翻身道:“要送你回家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要说便说两个人共同的话题,李翻身是穷人家的孩子,便问郁木兰道:“我就不明白了,你是富人家的千金,领厂服的时候,怎么那样精打细算呢?”

    其实,为了打探,李翻身完全可以也控制郁木兰心理的,不过,却舍不得对她下手。

    对此,李翻身自找借口,没有对她下手的理由,尽管他已经对自己的老爸都下过手了。

    郁木兰却淡淡一笑,道:“什么穷人富人呀,谁都有为难的时候。你知道吗?为了这一个月的工资,我老妈把她1万的私房钱都拿出来了。工厂如果再没起色的话,我家的钱便成负数了,到时候,我家和你家,还不知道谁家更穷呐。”

    听郁木兰这样说,再想起人事部连一分钱都借不出了,李翻身还真相信了。

    看起来有些伤感,不过,一转瞬,郁木兰便又露出灿烂的笑容,道:“还好有你来帮忙,工厂又开始运作了,说好了,下一个礼拜,你可必须要来的!”

    眼珠一动也不动地看着李翻身,郁木兰迫切地等待着李翻身的回答。

    伸手在郁木兰肩头上拍了一下,李翻身坚定地说道:“放心吧,我一定回来的,你们就放心生产吧。”

    被李翻身的大手拍了一下,郁木兰居然感觉全身温暖,听了这番话,便更感觉温暖了。

    不过,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郁木兰仍然一脸严肃地说道:“说好了,你必须来,不然,我到你家里去接你!”

    其实,能够帮到郁木兰,李翻身打心眼里高兴,感觉自己被需要,他也才觉得自己还说挺有价值的,不是学校里那个不存在比存在还更好的学渣了。

    要回家了,李翻身却拒绝了跑车相送,而且,以后,都不再要跑车接送了:

    从现在开始,李翻身算是工厂里的员工了,要跑车接送,自己觉得身份还未达到。

    而且,郁木兰也说了,家业大,有家业大的难处,每个员工都给厂里添麻烦,那工厂还不乱乱套呀。

    虽然只参加了半天的社会实践,李翻身便觉得自己少了一些书呆子气了。

    不让跑车相送,李翻身便乘坐公共汽车回家,在厂门口坐车,半个小时左右,便能来到村口,而后,步行一公里回家。

    坐车花了七块钱,虽说钱不多,却是自己挣的,花自己挣的钱,李翻身感觉很高兴。

    从今天开始,我是能挣钱养活自己的大人了,不再是只会向家里伸手要钱的孩子了。

    在回村的过程中,李翻身遇到了几个同村的人,他们无不感到惊讶:

    这孩子,怎么穿着厂服呀,而且,还这么新?

    “你干嘛去了,穿成这样?”

    “我到工厂打工去了。”

    “你不是正上着学的吗,怎么又去打工去了?”

    “我是抽空去的,不耽误学习的。”

    “好好上学多好呀,居然去打工!”

    “我去打工了,可还在上学呀。”

    “”

    很显然,这样的人不爱听当事人辩解,只爱自己去猜测。

    让李翻身感到无奈的是,就这一公里的路程,居然遇到了好几个。

    李翻身遇到的人,有进村的,也有出村的,他们都骑着电动车或电动三轮车的。

    也就是说,李翻身还没进村,这个消息已经进村了。

    这本来不算什么事情,却在村里引起了轰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