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地仙大道 > 第二十二章外景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

    苏素遍览地星历代道藏,其中最推崇的就是这一句话。

    一语说请,修行之秘。

    外人不明就里,以为神异,其实多半都不明就里,不知其中变化运转之秘,以讹传讹,导致神秘。

    就修行之人而言,必须破除这种迷信,做到不盲从师长。

    修行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之中,而法门多是前人开创。

    既然都是人创,那前人可以,今人也可以。

    万事万物,总是要从无开始。

    就算是换了天地,从零开始,苏素也有信心重新整理出一套系统的修行脉络出来。

    “此世灵机,清浊各半,地底深处,蕴藏地狱浊气,显化魔物,不过这时候还不妨事,陆地上灵机清澈而精,可以汲取炼化,以壮本身元气。”

    那么,起步要怎么做呢?

    如何,才能将外在的天地灵秀之气,开辟之后尚未完全化为万物的精纯灵机,加以炼化,纳为己有?

    这是一个难题。

    地星之上,也有服食之法,存想外来云霞之气、水泽之气等等灵秀之气,自呼吸而入。

    可惜地星灵机匮乏,收效几乎为零。

    苍梧界道脉,入道之前,先要背诵经典、培养道性,再存想静心,接引外在灵机。

    以苍梧界灵机环境,如此入道,需要半月到三年不止。

    苏素命人修筑了高台,每日面对日月星辰,默默存想这三光之气进入身中。

    数日下来,收效甚微,甚至还不如苏氏家传的吐纳功夫。

    内视之中,苏素发现内气增长幅度,还不如呼吸吐纳,转化水谷之精来得有效率。

    “这方天地灵机颇为厚重,存神之法,对灵机吸引之力,并不算上佳。”

    并不是法门不好,而是灵机厚重,寻常凡人,入静之中那点心力,对灵机摄取之效,就远不如苍梧界。

    粗略估算下,效率可能只有六分之一甚至更差。

    “这么换算下来,存神之法筑基,在此方天地,需要六倍以上的时间,资质优越的需要一年多,资质差的能拖到十八年······此法,不足取!”

    入道之期,绝不能太长,拖得太长,气血两败,年齿太大,更加难成。

    “灵机厚重,易于沉积,或许便有天生灵物,可为入道之引,或采集药材,合成丹药,唤作筑基丹。”

    万事万物都有利弊,灵机厚重,也有好处。

    不过这种事情,不是眼下他的人力能做的。

    寻觅药材,辨明药性,都是浩大的工程,非一人一代能成。

    苏素用朱笔,在兽皮上缓缓瞄着,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上面。

    未必有用,但却也是个思路。

    “还是得从本土着手,因地制宜,这苏氏代代相传的粗浅吐纳术,也是有潜力可挖掘的。”

    以苏素的思路去看,这苏氏的吐纳之术,并无什么神异的。

    无非是简单的存想、吐纳的节奏,以及一些朴素的炼养之说。

    起初,静坐不动,心神放松,久久杂念减少,存想呼吸之中,有日月进出,气流汇聚脐下三寸,人身正中。

    最初只是幻想、空想,久而久之,就真的生出气感,有热气汇聚下田。

    这就是精化为气。

    心神意识参与其中,促使人身五谷之精,化为可控之气。

    自记忆之中可知,这套炼养吐纳之术,练习纯熟,可进入胎息之境。

    “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所谓胎息,就是不用口鼻呼吸,如胎儿在母亲腹中,孕育之时。

    “胎息之中,止念入定,百脉齐通········”

    找出这段口述的经文,苏素有些兴趣。

    开拓荒地,各种杂务并不算多,苏素将各种事务一一分派下去后,再次投入了研究。

    入定静功,需要经常的锻炼,才能做到大定。

    苏素早有根基,对此驾轻就熟。

    当下将意念注意到呼吸之上,均匀呼吸,默默计数。

    数过一百,从头数起,周而复始,渐渐杂念渐去,静中种种气感纷纷纭纭。

    最终唯剩下一念澄澈,而周身气感非常强烈,无数细小的,或凉或热,或酥或电,寻常微不可查的气,在身中身外,不断穿梭往来。

    “人身好似一方小天地,每时每刻都在于大天地交通,外来交换,除却口鼻之气之外,种种精微之气,也通过各种细微的经脉穴位,来回交换。”

    这等领悟方一生出,就被他视为杂念摒弃,整个一念寄托在绵绵若存的细微呼吸之上。

    呼吸间隙,越来越长,呼吸之气,渐渐不存。

    终于,呼吸戛然而止,心中生出一种大恐慌。

    就如同初次下水,无意中在水底仰望着水面时,生怕再也回不去的那种恐慌。

    随即,苏素保持了定境,而腹下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这股暖流浩荡,炽热,自背后冲上,转眼顺着脊背,冲上头脑。

    完全不等苏素参与,就自行循环,在脑部微微一滞,就攀登头顶,随即如同一道瀑布一般,自面部飞泻而下!

    “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

    苏素心中猛地生出这句话。

    随着内气自上而下倾泻而来,经咽喉,下中田,最终汇入下田,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内气循环。

    除此之外,苏素在定境之中,还察觉掉有无数较为细微的暖流,循着别的脉络,也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循环。

    最终,都进入到下田。

    薰熏蒸蒸,下田之中,这股内气如同蒸汽一般,炽热而纯,给人一种非常熨帖而舒适的感觉。

    循环往复,永无始终。

    一圈又一圈,大大小小,无数细小的暖流,自行在周身百脉之中穿行,缓缓壮大。

    眼前似乎有淡淡金光,耳后似乎有风雷之声。

    伴随着内气运行,苏素也经历着各种异象。

    知晓这都是内气循环时,刺激人身而产生的幻视幻听,苏素一概不理会。

    只是静心凝神,默默体会其中内气运转、变化。

    此时口鼻呼吸看似停止,其实是转为了更加缓慢的形式,大约每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之间才会呼吸一次。

    苏素重点放在细微的穴位之间。

    有着清凉的气息,自一些细微的穴位涌入经脉之中,随即被暖流经过时同化而去。

    因其量太小,好似一滴墨水汇入大湖之中,并没有太多变化。

    只是运转次数多了之后,苏素感觉到内气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这种变化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只是能用心领会,相当细微。

    “穴位是人身与天地交换气机之所在,因而有灵机进入,方才内气运转时,其实不自觉地已经同化了少许灵机。”

    “只是这种变化太过缓慢,因而内气的变化不大,非得经年累月才有明确效验。”

    认识到这一点后,苏素认可了内气搬运之法的可行性。

    只是这方面的效率,尚未可知。

    接下来,苏素除却打理重要事务之外,都将心思放在这吐纳之法上。

    他将这门吐纳之术整理成几个阶段。

    “感气”、“搬运”、“胎息”。

    感气就是锻炼出气感,之后搬运内气,训练纯熟,务必要做到使之顺从意念而行,如指臂使。

    吐纳之术纯熟,静功日进,直到静定之中,外呼吸自然停止,转入胎息,而内气自动,自行运转大小周天,搬运气机至百脉之中。

    练习三月之后,内气日益壮大,渐渐充满经脉,性质也有了明显变化,运行之中,好似有滚滚浪潮在身中轰然席卷。

    即便是在房间之外侍奉的仆役,也能听闻。

    偶尔还有光芒,自肌肤表面透出,一室皆明。

    苏素勤加修行,终于在胎息之后,进入了新的一片天地。

    这一日,苏素照例入静行功。

    不过片刻,浪涛之声,在静室之内响起,渐渐声响传出百步之外。

    有莹莹蓝光透出,穿透墙壁、木板。

    苏素周身气机涌动,室内家具都在震动。

    内气运转,透出体外,生出道道蔚蓝色的云霞之气,丝丝缕缕,在头顶现出,如同烟云。

    烟云汇聚,越来越多,最终充斥一室,透出门窗,有半亩方圆。

    然而他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功境之中,万缘不染,根本无暇顾及到外在异象。

    轰的一声,好死板有万千战鼓擂响,又好似是九天之上声声雷震,苏素眼前白光闪烁,随即见到了一片蔚蓝如镜的大湖。

    湖面之上,潮涨潮落,随风而动。

    下一瞬,此景顿时消失,而他回到了静室之内。

    周身云霞蒸腾,而本身已经飘在蓝色烟霞气中。

    云气蒸腾,随心而动。

    运转之间,好似在真正的浪涛一般,哗哗作响。

    苏素心中一片澄澈,唯有淡淡的欣喜,自心底而生。

    “此法可行,可以入道。”

    “我三月面对湖水,用功不辍,新入这境,得见湖水蔚蓝。”

    “因由内气感应,显现心中内景,而成此相。”

    “这一境,就叫做外景吧!”

    感气、搬运、胎息之上,又多了一层外景之境。

    这是苏素在这方天地,走出的一条新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