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永远的海青天 > 第二章 吉星照耀,海瑞赶考
    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

    恰同学少年,激情澎湃。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海瑞同学正值人生年少,意气风发之时,那一年,他13岁,1527年,琼州府有位精通天文、地理的人士曾预言海瑞将一定会成为“国器”系玉带,(一品大员)并劝他及早去投考府学。海瑞深受谢氏的影响,无论做事还是读书都能脚踏实地,绝不好高骛远,他回答那位相术的人说:“我要做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为受苦受难的百姓撑起一片天空,绝不做随风飘飞的柳絮,多谢您的吉言,当官不当官,我都不怕,等我有了真学问就为民做点实事,此生足矣。”相术人听后对小海瑞愈加喜爱。一有空,海母就向年少的瑞儿痛说光荣家史并灌输岳飞“精忠报国”和文天祥“杀身成仁”的思想,我猜测,他此时定会“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

    在科考的路上有几多风雨,有几多阴晴,它并不是我们想象小学毕业就是童生,考上初中再毕业就成为秀才。考秀才的难度不亚于拿学士或硕士文凭,因为它要经过三级考核,即县、道、府三级严格考核,考生成绩分为六个等级,考到高等级的合格者才能获得“秀才”的光荣称号,也难怪某某人曾攻读的是八股秀才,他就向另外一人夸耀一番,原来另一人考的是策论秀才,看来八股秀才要比策论秀才要牛。

    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海瑞学霸的每天学习生活日程,上午学“四书”“五经”中的一本,下午则学的是“琴棋书画”中的部分内容。有时小海瑞会仰起脸向私塾的老夫子发问:“先生为何要如此安排课程?”老夫子朗声应道:“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先生接着说道:“时,适时,一天当中最合适的时段,上午最合适学习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如数学等,下午适合学习形象性思维的科目,这类似今天们的音乐、体育课。”小海瑞听后不住地点头,他有时也会和先生、同学讨论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才算好人?同学的看法为:大家都认为某人好,那么此人就算好人。先生走过来,亲切地问海瑞有何看法,他认真地答道:“我同意孔圣人的看法,全乡的好人都爱戴他,而全乡的坏人都恨他怕他,这样的人才算好人。”先生听后不住赞叹:“说得好呀!”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大师的话:“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的人就是好人,考虑别人比自己多的人就是英雄,只考虑别人的人则是不出世的伟人,心中装着全世界,唯独没有他自己。”从此,私塾先生给海瑞开了“小灶”,教了他一些诸子百家的经典,特别向他传授了韩非子主张用以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可国富民强的知识,小海瑞听得津津有味,什么"郑人买履",什么"智子疑邻",在先生的指点下,小海瑞开阔了视野,他从中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自己穿多大的鞋,只有他自己的脚才知道,怎么能“宁信度”"无自信也?”对人万万不可有偏见,应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我认为海瑞后来的“治水必躬亲和冒死上疏犯龙颜都与以上有某种关联吧,以后我们会提及。

    小海瑞对儒家经典很有兴趣, 他也继承了父亲的秉性,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仿佛有神来之笔,500字的文章片刻功夫就能完成,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区区500字,要是译成了现代文恐怕也有千字左右,更要命的是那中间还要求有对仗工整的“赋”,不得随意增减字数,因此,我们应对青灯下苦读的海瑞由衷而生敬意。就在海瑞备考秀才的前几天,海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只麒麟在村前跑来跑去,母子俩对此十分欣喜,都说是吉星高照。

    考试的日子到了,带着也带着乡亲们的殷切希望,海瑞同学出发了,目标琼州。海瑞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琼州,我来了!”海瑞抬起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此时天高云淡,海风拂面,海瑞心潮起伏,也许是可上九天揽明月,可下江河捉蛟龙。

    平安乡的父老乡纷纷前来为小海瑞送行,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了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小米饭把我养育,风雨中教我做人,临别时送我上路,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少年海瑞暗下决心: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他向乡亲们挥了挥手,洒泪而别,然后来到了琼州投考。

    我们不妨看一看当时海瑞考试的样题吧。主考是县令并由他亲自出题,详情如下:1、小题:“乃是人可以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分别出自《大学》和《诗经》)先弄清题意:难道说人还不如鸟吗?宅心仁厚的周文王啊。

    2、小题:皆雅言也,叶公(出自《论语述而》它的意思是最早的通用语,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你千万别以为是文雅的语言或文明用语。

    3、大题:道以德。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意思是用美德寻找道(规律),这会令人想起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要想让心灵不荒芜,就要让美德永驻心间。

    接到考题后,小海瑞沉着冷静,发挥超常,很快就交卷,县令大人对海瑞的表现是赞不绝口,夸他是琼州的神童,知县大人不久就将海瑞向上级领导做了举荐,学政和知府大人都亲自面试,他们发现海瑞果然名不虚传,并勉励他“不畏浮云遮望眼"。由诸位大人的提携,海瑞很顺利的过关,成了琼州府的生员,一位名副其实的秀才了。

    初战告捷,当然令人欢欣鼓舞,进了府学,相当于今天的省或市重点高中,但这还是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大家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海瑞同学继续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艰苦岁月,海瑞以前辈宋濂学者为榜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学习宋学士不惧环境的恶劣,学习他不与同舍生比吃穿,身穿破旧衣服而略无慕艳意。”我想,海瑞在其任上始终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与他们同甘共苦,这与他求学时代严格规范自己的行动不无关系吧?直到今天仍有一些人对海瑞海青天说三道四,指责其行为是“政治作秀”“世间隐藏最深的伪君子”,我真的很愤怒,我觉得他始终以圣贤者的标准衡量自己并无过错啊。

    海瑞每天刻苦钻研由朝廷指定的教科书、经书、史册、律例、礼仪等,有的要熟读成诵,还要学习军事学科目如射击,主要是拉弓射箭,并掌握驭马术,海瑞同学是德智美体劳武全面发展的复合人才啊。除此之外海瑞还要掌握南朝数学家祖冲之编著的《九章算术》。

    琼州城外有座古寺庙,这里常年鲜花盛开,只见山环水绕,真可谓“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有一天,海瑞信步来到山中游玩,此时他神清气爽,不禁边走边吟诵唐朝诗人常建的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忽然,有人应声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海瑞循声望去,山上寺庙前有一大片空地,原来是寺庙的大师兄法号开悟在早起晨练,海瑞打量着开悟,他中等身材,两眼犀利,相貌脱俗,经了解,在海父生前,他们曾有过交情。寒暄之后开悟热情地接待了海瑞,“海公子,有礼了。”海瑞连忙抱拳长揖。开悟大师兄停止练功,邀海瑞回寺庙他的住处做客。落座后,他为海瑞沏上香茗,室内清香四溢。大师兄在心里惊叹道:眼前的海瑞几乎和年轻时的海翰县丞(副)一模一样,他面容清瘦却不失秀气,眼睛明亮、灵活,眼神略带凝重,甚至有些许忧思,他正襟危坐却不失谦和,面带微笑,两人开始了亲切交谈,边品茶边海阔天空,渐渐的,大师兄打心眼儿喜欢这位英俊少年。他们谈得越发投机。开悟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对经、史有较高的造诣。开悟谈论诸子百家学说,往往一语中的,纵谈“五经”“六艺”言简意赅,经书是用来记录道理、道义的,语言是用来阐明道理的,多说反而无益,说得海瑞茅塞顿开,海瑞暗下决心:从今往后应少说而多做,用今天的时髦话表达“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空谈误事误国,害人害己。他们还谈到了南宋名将岳飞,开悟评论说,历史上某某是一员武将,过分拘泥于成法或礼教,再加上他幕府里的谋士不知灵活变通,灾祸怎么能避免呢?小海瑞听得是激动不已,悲从心中来,不禁扼腕叹息。接着大师兄又说到了当今形势,嘉靖“家家干净”,皇帝一心想着修道成仙,只想着能够长生不老,根本不理朝政,奸臣当道,吏治腐败,“苛政猛于虎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师兄想借机考一考海瑞,“海刚峰,你可知道上面的典故?”海瑞略加思索背诵道:“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大意是:孔子路过泰山时,看见一位妇女在坟前哭泣伤心欲绝。孔子起身靠在车的横木上,派子路前去问明原因。妇人说:“她的公公丈夫从前被老虎吃掉了,如今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说:“你为何不离开这呢?”妇人说:“因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啊。”孔子说:“子路你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残。”大师兄听完海瑞流利的背诵,点头赞赏:“后生可畏!”他勉励海瑞要培养胸中的浩然正气,要有文韬武略,有胆有识,开悟并建议海瑞除读经书以外,再习练武功,以利于将来为君主分忧,扶助百姓,惩治奸凶。海瑞一听,激动万分,连忙拜开悟为师,眼看时间不早,海瑞惦记着温习功课,便依依不舍地辞别开悟大师而去。曾经有一段时间,海瑞因生病,想向先生告假回去陪伴谢氏,先生一边安慰他:“你生病自然有家里的佣人服侍,又对他进行了鼓励,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接着又跟他提到陶渊明县令如何教导年轻秀才刻苦学习的故事。大致内容如下:有一天,陶渊明和一位年轻秀才路过稻田旁,他指着田里的禾苗,说:“ 小伙子你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你要仔细看哟。”年轻秀才观察了好长时间,并没有看到禾苗往上长,便站起身对大诗人陶潜说:“陶先生,它并没有长高。”陶渊明缓缓地吟出一联:勤学如春之禾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陶渊明顿了顿说:“其实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着,我想,这就是我当年时代学过的朴素辩证法,苏格拉底的“人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听起来有点绕啊。他们又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座山前,陶渊明指着不远处樵夫们用过的磨刀石问秀才:“那块磨刀石为何有马鞍一样的凹面呢?”年轻人答:“那是人们磨刀磨出的。”陶渊明点点头,补充说:“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上面磨呀磨的,日久天长就会磨成这样,学习也会这样,我们如果读书一曝十寒,或者不能持之以恒,每天都会有所损亏啊。”陶先生趁热打铁很快又吟出一联: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日有所亏。海瑞听后于是又静下心来读书。

    一有空闲,海瑞就向开悟师父学习武术。开悟十八般武艺(刀、枪、剑、戟、锏、锤、斧、拐、弓箭、钩、镰、藤、棍、扒粑、牌、镋18种武器)样样精通,武功十分了得。海瑞曾经亲眼看见师父两腿绑着沙袋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解开沙袋的他行走如飞,他并能飞檐走壁,百步穿杨(百步之外射中某片柳树叶子)把海瑞的魂都勾了去,对师父佩服得五体投地。师父见海瑞对中华武术如此痴迷,就手把手地教他一些基本武功,如武术长拳,他跟着师父一招一式地勤奋练习,什么“冲拳”,什么“仆步”“抡拍”,师父边讲解边做示范动作:冲拳动作要领:开步站立,拳心向上,两拳抱于腰间,右拳从腰间向前猛力冲出,转腰,顺肩,右拳收回后,再向前内旋转冲出,力达拳面。海瑞聪明灵巧,居然学得有模有样,开悟告诉他练好武功要不怕苦累,要坚持不懈。海瑞点头答道:“弟子谨记师父教诲。”

    开悟在训练间隙问海瑞武术的真谛是什么?海瑞说:“止戈为武。”师父称赞道:“说得好哇。”开悟接下去说:“以武力来制止侵袭。停止战斗的技术或技能并拥有消停战事或纷争维护和平,保护良善弱小之能力。”从此海瑞对武术训练是欲罢不能。海瑞经过数月的刻苦练习,已初步掌握了常见武术招式的要领如“金鸡报晓”“白鹤亮翅”“拨草寻蛇”,开悟又将一些口诀告诉了海瑞,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动作干脆,发力刚猛。由武术招式“拨草寻蛇”我联想一位伟人曾评论《水浒传》,该书的第九回有这样的情节:林冲在柴进家做客,后与洪教头比武,他读此情节有什么精辟的见解呢?,他据此启发人们在对敌斗争中应讲究策略。尤其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避其锋芒,我们应实行战略退却(以退为进),在退却时发现敌人的弱点,伺机歼灭敌人。伟人曾说过,两个拳师过招,聪明的拳师(林教头)往往先退一步,而蠢人(洪教头)心高气傲,来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翻在地。在后来的岁月,海瑞曾用此招战胜貌似强大的奸邪之人。开悟师父谆谆告诫海瑞以学文为主兼学别样。几年功夫,海瑞的武功有了不少长进,开悟由衷的感到欣慰。后来寺院方丈派他外出办事,临行时他反复叮嘱海瑞:"你的前程一片锦绣,但可能会仕途维艰,出了这扇门,你也许会遇见善良的小羊,你也许会遇见凶恶的豺狼,但我相信吉人自有天相,在时间面前,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瑞听罢深受震撼,他决心终生将师父的话铭记于心。海瑞与开悟师父难舍难分。开悟劝慰道:人若有缘,一切皆缘。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聚合是缘,离散也是缘,一切随缘。

    海瑞所处的年代正值王阳明“心学”盛起之时。在府学先生的指导下,海瑞逐步接受了心学,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阳明心学思想对海瑞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想了解王阳明这位心学家,就先让我们听听后人对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评价。

    “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蒋介石语)

    “

    "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语)

    “王阳明心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乃救时良药,末有切于是者。”大意是王阳明学说绝不只是为加强自身修养,而是拯救时代的灵丹妙药,因它能切中时弊。(梁启超近代维新变法的发起人之一)“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意,高明往往喜之。”(严复语)注:我国近代翻译家、教育家。

    “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日本倒幕领袖西乡隆盛语)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语)

    “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断非寻常儒者所能及也。”(近代洋务运动发起人左宗棠语)

    “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语)

    “自孔孟以来,未有此深切著名者也。”(近代思想家黄宗羲语)大意:是我国从孔、孟二位圣人以来,再也没有比王阳明的哲学思深刻和简明的了。

    “一生俯首拜阳明。(日本“东乡平八郎语)下面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神秘的传奇人物吧,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那年海瑞5岁曾听大人们谈起。宁王(封地在今南昌市)朱宸濠听信了江湖术士(骗子)的话,头脑发热(俗称“发烧友”)竟然觉得自己有“帝王之气”,手下的谋士替他想出了“奉太后密旨,令起兵入朝”的名义,这大概和历史上汉景帝时期的“诛晁错,清君侧。”相似,他派兵杀掉江西巡抚孙燧、按察副使许逵(他们二人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正副),集结兵马十余万人,自称皇帝,建年号“顺德”,犯上作乱,“大逆不道”,竟恬不知耻地称“顺”和“德”,我们真的不明白:是朱宸濠脑袋进水还是被驴踢了。

    明武宗朱厚照,这位很喜欢打仗的皇帝召开了御前会议,命文官武将商议对策,许多大臣惶恐不安,犹如惊弓之鸟。兵部尚书王琼却从容地说道:“江西有王伯安(阳明)在,朱宸濠定会束手就擒。”此时众人才如梦初醒,原来王阳明才具老到,被王琼力荐担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军事、法律、吏治等)。当时王阳明王司令,只是“光杆司令”正在赣州、漳州一带视察。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尚书确实是慧眼识英雄,否则大明的江山几乎不保,正如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阳明得知宁王朱宸濠造反后,异常冷静。有人问:“大敌当前,你自己孤身一人也能平叛?”王阳明响亮地回答:“因为我在这里。”平时我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要登山?”答案是因为山就在那里,短短十余天,王阳明就用手中的旗牌,用智慧召集了八万人,士气正旺,但出人意料的是王司令却要按兵不动,有人叫嚷着要和叛贼决一胜负,其中伍文定知府忍无可忍地质问王阳明:“为什么不下令进攻?”王阳明笑着耐心地安慰道:“此心不动,随机而待。”站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哲学家兼军事家,他一生的用兵法则大都符合这一思想。不服不行啊!

    伍文定对王阳明的话不甚明白,王阳明接着解释说:“平叛理应速战,但朱宸濠经营洪都(南昌)多年,城池可谓固若金汤,贸然攻城,定会久攻不克,时间一长必不利我军。如今我军要以静制动,示弱于敌,敌方骄纵不可一世,我们伺机看准强敌的弱点,一举破败,可获全胜!一切都在王司令的掌握之中,伍文定听完王司令的一番话,犹如台湾的一则广告语:xx山泉--心服口服。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七月,在洪都(今南昌)等待了十几天的宁王朱宸濠发现自己上了王阳明的大当,十六万大军的影子也不见一个,纯属子虚乌有。由此看来:孙子兵法中“兵不厌诈”是很管用的嘛。

    既然走向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开弓哪有回头箭。于是朱宸濠决定将叛乱进行到底,他对数万将士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叛军围困安庆,不分昼夜拼命攻打。

    后来,就在宁王正欲弃安庆而改攻南京的危急关头,王阳明成竹在胸却下令官军攻击朱宸濠的巢穴南昌城,史上“围魏救赵”精彩的一幕在正德年间重演。最后两军在鄱阳湖上对垒,王阳明又以“火烧连营”的大手笔将平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宁王被王阳明抓住后,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太监江彬就想给王阳明一点颜色看。

    初谒见,彬辈替设席,令公坐。公佯为不知,意坐上席,而转旁席而下。彬辈遽出恶语,公以常行交际事体平气谕之,复有为公解者,乃止。公非争一坐也,恐一受节制,则事机皆将听彼而不可为。一位伟人读到此处曾评论王阳明机智过人,高见!上文出自小说家冯梦龙《智囊远犹卷二》,大意是:王阳明和江彬等初次相见,江彬故意把王司令的座位设在角落里,一心想自己坐上主帅位置上显摆自己。王阳明假装自己什么也没看见,旁若无人地直接坐上主座。江彬自然不是省油的灯,气急败坏,恶语谩骂。王司令心平气和,装着什么也听不懂,王司令的部将也好言相劝,这样,江彬的诡计就被成功挫败。难怪冯梦龙对此举赞美有加,高,实在是高啊!

    赶考路上,风风雨雨海瑞不敢消沉,磕磕绊绊海瑞咬牙前行。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