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永远的海青天 > 第二十五章 催贡安南,化险为夷
    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

    一日,海瑞忽然接到圣旨,皇上命他去安南催贡。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圣命难违,他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即使赴汤蹈火,他也在所不辞。

    早在嘉靖登基的第二年,安南国王黎昭宗遭叛将莫登庸的驱逐,出逃至缅甸,与母亲和弟弟黎椿在乱中失联。黎昭宗的母亲郑氏秘密派人向明朝嘉靖皇帝揭露了莫登庸阴谋篡位一事,因当时嘉靖刚刚入继大统,百废待兴,无暇顾及安南国。

    1525年,逃亡在外的黎昭宗派人向嘉靖请求册封,希望明朝派大军前往安南平叛。当时莫登庸在安南的地位日趋巩固,他不惜重金笼络广西钦州判官唐清,请他转呈明世宗册封,但唐清因罪被两广总督逮捕法办,莫登庸的计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莫氏篡夺黎昭宗的王位,毕竟属非法,假做真时真变假。他满脸忧郁地坐在大殿里,神色紧张,好像在说:你别过来!宝座是我的。他一方面警惕地盯防着那些将领发动政变,另一方面想通过嘉靖的认可从而获得合法地位。莫氏国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决定双管齐下,一是准备大量的金银珠宝,二是编造谎言进行欺诈。

    嘉靖末年,明朝皇宫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声称是安南王莫氏派来的大使,嘉靖皇帝在宫中接见了使者,使者完全像小朋友给大人讲故事,大致内容:黎昭宗前国王不幸因病去世,很遗憾他没有留下子嗣,因此王位无人继承。安南国现有名臣莫氏德才兼备,他的好名声流传甚广,他受到安南朝野上下的热烈拥护和爱戴,官民纷纷推举莫氏为新国王。莫氏顺应民心,愿意臣服大明,特意遣使请求册封,为两国世代友好增砖加瓦。

    嘉靖皇帝可不是好糊弄的,他立刻派海瑞暗中查访黎氏下落。海瑞和随从扮成商人模样,深入安南,得知莫氏篡位,安南前国王姓黎名梦龙,祖籍广东人。他的父亲黎垚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他乐施好善,常往来于广州和安南间贩买贩卖,因他善于经营,积攒了不少财富。那时安南国王姓郑,郑王无子,膝下只有一女,公主名叫郑小芳,生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学品貌十分出众,郑王视其女儿为掌上明珠。此时,她已年方十九,正是谈婚论嫁年纪。

    安南国不知有多少俊男公子提亲均被郑公主婉拒,她唯独仰慕中国英俊男子,于是央求其父在河内举办盛大的招亲会。这场非同寻常的招亲会将吸引无数百姓前来一睹公主的风采。

    黎垚正值弱冠年龄,他长得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英俊洒脱,这天漫步在河内街头,忽然间瞥见了郑王所发榜文:从即日起,公主乘坐的花车会出现在河内城最繁华热闹的地带,若是有年轻有为的俊男子被绣球砸中,该男子就会成为国王的驸马,公主的夫君。年长的男子只能躲在远处看热闹,可不要被砸中哟。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跟随着公主的花车,喜气洋洋,充满欢声笑语,他们都想尽早知道驸马是哪位幸运者。

    只见公主时而顾盼神飞,时而含情脉脉。说时迟,那时快,她抛出的绣球不偏不倚正中黎垚的左肩,人群中响起了喝彩声,人们围过来簇拥着有些腼腆的黎垚,郑王见中国男孩气度不凡,人又机智,便欣然同意这门亲事,立刻封他为驸马。朝野上下纷纷向国王表示祝贺,国王大宴群臣,举国同庆。

    公主和黎垚成亲,他们夫妇相敬如宾,后来公主产下一男孩,他们给孩子取名梦龙。

    国王因病去世,黎梦龙由于是郑家血脉,大臣们拥戴其继承王位,仍自号郑继王。但他年轻气盛,有时难免刚愎自用,容易犯夜郎自大的毛病。

    过了几年,莫登庸逐步掌握了军权,他以武力推翻了黎氏政权,郑继王黎昭宗出逃,一度流亡外国,其父黎垚被杀,母亲郑氏被迫逃亡。

    海瑞和随从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了昭宗黎梦龙,这时他刚刚建立后黎王朝,海瑞向他出示了印信并说明来意。黎梦龙喜出望外,向海大人承诺:愿归顺明朝,他接着又派大臣出使大明。海瑞把黎梦龙建立后黎政权又将访查到莫氏篡位一事写进奏章,派人飞马送往京城。

    嘉靖接到奏报,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对策。首辅徐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鉴于目前我大明的国力,我们应当采取剿抚并重的策略。迅速命兵部调集两广和云贵等地的兵马向边境集结,做好征讨莫氏的准备。"对此皇上和内阁的意见完全一致,即刻传檄边关将士,务必扬我国威,扬我军威。

    海瑞等一回到边关,就受到边关将士的热情迎接。海瑞告诫他们说:"莫氏已篡位,我们理应提高警惕,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久后的一天,明朝军民抓获了几名莫氏派来的间谍,海瑞命军士将他们押往京城,交刑部发落。

    莫登庸见贿赂不起作用,派出的间谍也不起作用,他只有铤而走险。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他将派自己的贴身护卫去刺杀明朝的钦差大臣,以此要挟明朝政府,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这的确是昏着,莫氏会自食其果。莫氏命侍卫务必先找到海瑞的办公地点或住处,然后于夜深人静时除掉他。

    刺客姓武名坤,生得膀阔腰国,兼有一定的武功。莫氏又向他暗授机宜,并承诺事成之后提拔他担任侍卫长。武坤见国王对他如此礼遇,他决心以死报答国王的恩宠。武坤领命而去,他怀揣暗器,带着国王赏赐的一些金银,立即动身前往镇南关。

    自从边关出了间渫后,海瑞带领军民昼夜盘查,他原计划去安南催贡,但目前形势并不乐观,地方官再三恳求海钦差暂时不要贸然去安南,海瑞觉得这很在理,就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一日,海瑞在馆驿里浏览公文、信件,他心里暗想:这几天此地是出奇的安静,莫非有贼人要搞破坏?他于是吩咐侍卫晚上仔细盯防,侍卫们齐声说:"海大人放心,我们正愁没有对手练拳脚呢。”海瑞又小声嘱咐了几句并朝他们颔首微笑,他们会意,接着分头准备去了。

    原来,他们精心制作类似绊马索的物件,于下半夜在海大人所住房间的外围设伏,想来个"守株待兔",白天将它收起,以免伤了自己人。

    万事俱备,只等刺客。

    武坤化装成游客,一路打听,好不容易寻到了钦差大臣海瑞的馆驿。他见戒备森严,侍卫都是皇宫的大内高手,白天他并不敢贸然动手,仔细查看了周边环境后决定晚上采取行动。

    这天夜里,武坤在馆驿的四周观察了好一阵子。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武坤怀揣匕首身背长剑,带着暗器鬼鬼崇祟地躲在墙角伺机下手。突然,天空划过一道耀眼的闪电,武坤下意识地握紧了匕首以防不测,轰隆隆的雷声在头顶炸响,借着闪电,他看见了侍卫在警戒,由于周围是山路,这给安保带来了困难。

    海瑞房门前的侍卫好像在揉眼晴,此时雷声过后,雨点在狂风的吹拂下,如同鞭子抽打着地面。武坤在心里狞笑:真是天助我也,今夜海瑞死定了!

    武坤随手捡起一块碎石片扔向馆驿的后墙,侍卫们听到异响立刻大声喝道:"谁?!"紧接着循声搜查去了。刺客施展轻功,飞身上墙,轻轻一跃,跳到院里,他迅速挨近海瑞的房门,只听海瑞在吟诵宋朝林和靖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他伏在暗影里留意察着,心里盘算如何发暗器,一击命中。他正准备动手,巡查的侍卫见没什么动静,踏着雨水又转身回到院里。

    武坤又等了一个时辰,除了风声、雨声再无其它声响,他估计海瑞已睡下,就蹑手蹑脚地挨近门缝一看,屋内燃着一盏孤灯,忽明忽暗。他用手推了推房门,没推动,门是闩住的,他拔出锋利的匕首,用刀尖轻轻地拨了几下门闩,门竟然开了。

    有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机警的侍卫早已站在他身后严密地监视其一举一动,侍卫的轻功更在武坤之上,他此时却浑然不知。

    武坤贴着房门悄然探身进屋,忽然一阵风刮来,油灯开始摇晃,刺客看到了卧在床上的海瑞,举起匕首便扑了过去,尾随在后面的侍卫飞起一脚,匕首哐啷一声掉在地上,武坤掉头想溜,此时,海瑞已被惊醒,大叫:"拿刺客!"侍卫们闻讯立刻将武坤围在中间,他仍困兽犹斗,海瑞趁其不备用手指点了他的穴道,侍卫们把他拖翻在地。海瑞命人拿来绳索把武坤捆了个结结实实,大家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接着众人又在院里及周围又仔细搜寻了一番,没发现有其他刺客,重新闩好院门,然后又搜出了刺客随身携带的暗器。

    海瑞连夜审讯了武坤,他虽被绑着,但丝毫无畏惧之心,只听他叫道:"今夜我栽在你们手里,我自认倒霉,要杀要剐全凭你们,为安南国王进忠,死而无憾!"海瑞不怒自威地说道:"大胆杀手,你竟敢行刺本差,本差奉旨为两国百姓和平、安宁而来,一旦战端一开,必祸及两国人民。

    海瑞见武坤有悔意,他又动之以情劝说道:"你也有父母兄弟姐妹,我们为何要刀兵相见呢?我们都应做对两国人民有益的事情,而不是相反。"这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武坤慢慢低下了头,海瑞下令说:"快给这位壮士松绑,请回去转告安南国王,我海瑞特奉旨催贡,意在修好两国。"

    武坤跪地并叩头谢海大人不杀之恩,随后说出了行刺内情。

    不等海瑞问完,武坤已脸色苍白,最终有所醒悟。武坤回想起日来亲眼所见这里的百姓尽管衣着不整,但他们内心仍然葆有朴实和善良,又听说了海瑞清正、廉洁,为万民爱戴。再对照这些年来国内的官员骄奢淫逸,鱼肉百姓,却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实在可恶。想到这里,武坤对海瑞由衷而生敬畏。

    武坤原来是篡位国王莫登庸的同乡,武坤的父亲曾经担任莫府管家一职,因做事干练而深得莫家上下信任。莫登庸之父在一次外出办事途中遭遇劫匪,正在危难时刻,武坤的父亲舍命相救,不幸身中数刀,当场气绝身亡,莫父得救了。为了报答武父的救命之恩,莫父就承担起抚养遗孤武坤的义务。后来武坤已长大成人,人又忠实、机灵、勤劳,莫登庸便把他收为自己的贴身侍卫。

    海瑞问武坤道:"我原以为你是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才行偷盗之事。我与你无冤无仇,你却行刺本差,一定是受安南国王指使,他承诺给你许多好处,但你却做下如此糊涂事,刺杀钦差,必然会激怒我大明嘉靖皇帝,破坏两国关系是重罪,这个道理你不明白吗?实话告诉你,我边关部队已集结二十万人,一路杀过去,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不等海瑞问完,武坤已脸色苍白,最终有所醒悟。武坤回想起日来亲眼所见这里的百姓尽管衣着不整,但他们内心仍然葆有朴实和善良,又听说了海瑞清正、廉洁,为万民爱戴。再对照这些年来国内的官员骄奢淫逸,鱼肉百姓,却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实在可恶。想到这里,武坤对海瑞由衷而生敬畏。

    无需海钦差再问下去,武坤就把自己如何受安南国王莫氏之命,务必刺杀明朝派来的海瑞以增加安南国与大明皇帝谈判的筹码,迫使明朝政府承认其合法地位等情况都一一作了交代。他接着又恳切地说:"海大人,我险些酿成大错而成千古罪人,今日被擒,愿听候发落,死而无憾!"

    海瑞见他道出了实情,虽在意料之中,但心里未免吃了一惊。海瑞说:"你身为国王侍卫,奉命行事,身不由己,我不苛责于你,本差希望你回去告诉你国王应认清形势,改邪归正,须向明朝纳贡,遣使与大明和好,这是唯一的出路,我马上发给你出关的凭证。"

    武坤走后,海瑞又和地方官员就如何应对安南国可能发起的挑衅一事进行了商讨,他们一致认为,应加强军民携手联防,抓紧筹粮筹款,扩大练兵规模以壮声威。会上海瑞坚持第二天出境催贡,地方官员苦留不住。

    海瑞不远千里而来,重任在肩,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此时他心里惦念的是说服安南国王,与大明和好如初。文官武将建议海钦差多带兵马以防意外的变故,海瑞向众官员拱了拱手,然后微笑道:"各位大人,海某多谢美意。我大明是天朝上国一贯讲信修睦,多派兵马反而让安南怀疑,今有皇上圣旨及所赐仪仗,这些比什么都管用,还请诸位放心守关。"

    第二天,海瑞带着随从、圣旨及仪仗与众人依依作别,然后大踏步向国门走去,众人一直送到边境方回。

    海瑞刚出边关来到安南地界,前方就传来了消息,武坤已被安南关进大牢,据说,安南国王莫氏要给明朝使节来个下马威。

    海瑞心里叹道:安南国王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武坤就要受苦受难了。

    原来武坤出关就直奔安南驿站,驿站站长知道他是国王亲信随从,自然热情款待,二话不说便送给他一匹快马。武坤谢过驿站站长,立刻打马飞奔而去。不到两个时辰,武坤回到了安南国都,一路见到了许多认识的熟人,因有急事禀告国王,他只是向众人点头致意,并没停留。他一直来到宫中,在大殿拜见国王。国王莫登庸问道:"武坤,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武坤叩首回答:"启奏大王,奴才无能,刺杀没有成功,反被大明侍卫擒住,奴才该死!"莫氏阴沉着脸,只听武坤又说:"明朝钦差大臣海瑞特意奉旨催贡,意在修好……"安南国王粗暴地打断了武坤的话。

    “废物!你竟敢背叛我?"不容武坤分辩,莫氏大叫:"来人呀,把武坤给我押下去,关进大牢!"几个彪形大汉闻声一拥而上,推推搡搡,把武坤押进了狱中。国王又传令狱卒对武坤严刑拷打,逼他交代是受海瑞收买,通敌卖国。

    任狱卒皮鞭高高举起,武坤始终不说海瑞一句坏话,更不用说叛国。他把监狱当作宣讲海瑞事迹的讲堂:"海瑞钦差大人刚直忠义,不畏强权。任知县时,为民拉纤,任职刑部时,他竟敢杖责权奸严嵩,巡视江、浙时,一心为民。所有这些,我武坤从明朝百姓口口相传中得知。海大人是天朝的钦差大使,他现居都察院御史兼兵部侍郎领一品职衔,这位海大人如同北宋的包青天一般的人品才学。大王您醒醒吧,安南已数年未向大明纳贡,这引发明朝朝野上下的猜忌,此番海大人奉旨前来是为两国和平、友好,大王不要辜负了海青天的一片苦心。"

    一天夜里,安南国王之父老莫氏忽然梦见武坤的父亲,他浑身血淋琳地站在自己面前,哭诉道:武坤如今落难,恳求莫老爷看在昔日主仆二人的份上,救他一命吧!莫父醒来后惊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一早,莫父吩咐仆人备轿上殿,仆人不敢多问,抬着国王的父亲往前走,王宫里的侍卫无人敢拦皆垂手肃立,行礼不迭。等落轿后,奴仆们搀扶着莫父出轿,莫父已到了耄耋之年,只见他拄看龙头拐杖缓缓地走向宫殿,他目不斜视径直上殿,大臣侍立两旁,莫登庸居中坐在国王宝座上,他正主持召开朝会,议题为如何应对明朝的使节和处置武坤?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先将海瑞软禁起来,然后探探明朝的底,有的说将叛国的武坤就地正法以杀鸡儆猴。此时莫父突然到来,令众人一时不知所措,只听见莫父用龙头拐杖猛戳地面发出的啪啪声响,回过神来的大臣连忙叩首并向他老人家请安。

    提起龙头拐杖,这让我想到了北宋时期杨门女将中的佘老太君,她有一个法宝——皇上御赐的龙头拐杖,她上殿面见天子时不用行跪拜礼,只需点点拐杖即可,此宝物由贵重的降龙木制作,它能上打昏君,下打佞臣。

    大臣们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安南国王也赶紧站起来陪笑道:"父亲今天这么早来殿上有什么事要吩咐儿子的?"莫父生气地说:"为父的要是再晚来一步,恐怕武坤就没命了!刚刚听说有大臣要杀武坤——我恩人的儿子,你们干脆连我也一起杀掉,做人岂能忘恩负义?"国王莫氏赶紧给父亲跪下陪礼道:"孩儿不孝,惹你老人家生气了。"莫王厉声问话:"武坤如今在哪儿?他若有三长两短,我跟你们没完!"莫父说罢就招呼仆人,头也不回地走出大殿。

    父命难违,安南国王不得已只好赦免了武坤,并派御医给他疗伤,在莫父等人的关照下,他的身体逐渐康复。

    安南国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

    决定会会这位海钦差。

    海瑞一行来到安南国都,摆出全部仪仗,个个精神抖擞,迈着庄重的步伐走进王宫。

    安南国王事先已命武士全部手执明晃晃的刀剑,杀气腾腾地站立在甬道两旁,从宫门一直排列到殿下,这几百名武士个个面露凶光,一只大鼎沸油滚滚,你千万别以为是炸麻花或油条的,而是古代烹人用的极端残忍的刑具,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海瑞出场。

    海瑞昂首阔步,谈笑自如,竟然视武士和油鼎为无物。安南国王指着大鼎对海瑞说:"海大人,您能否给我们讲讲与大鼎有关的掌故?"海瑞略一沉吟便侃而谈:"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郑国,郑国有位叫被瞻的大臣劝郑文公杀掉重耳以绝后患,而郑文公没有听从。后来重耳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他率大军攻打郑国,指名要郑国交出被瞻以报昔日的一箭之仇。被瞻深明大义,他主动请求郑文公将自己交出去以解国家的危难,郑文公于心不忍,没有交出被瞻。可是被瞻趁人不备,只身来到了晋文公的军营。晋文公重耳见仇人来了,就立刻命令士兵准备了大鼎,将油燃得滚沸,要烹了被瞻。被瞻高声叫道:"死了我一个,保全社稷,虽死犹荣!"晋文公听罢,被他的忠诚也被他的勇敢深深地打动了,他走上前诚恳地对被瞻说对不起,他立即收回成命,下令无条件从郑国撤军,郑国因此转危为安。"

    海瑞讲完这个故事,严肃地问尚在沉思的安南国王:"大王要不要我海瑞跳油鼎?"莫氏赶忙拦住说道:"钦差大人,我一时糊涂,请恕罪!刚峰,刚峰,果然名不虚传!"他即刻下令撤去卫士和油鼎,莫氏国王以隆重的礼节欢迎海瑞的到来。

    莫氏这才正式问起海瑞此行的真正目的,又说没想到大明竟有海钦差这样忠勇的人物。海瑞义正辞严地指出:"安南无故背约,三年不曾向明朝纳贡,致使我大明朝野猜忌。大王今日以刀兵相对,设鼎以待,实属匹夫之勇。"这话说得安南国王无言以对。莫氏最后诚恳地向海瑞表示,将择良辰吉日接下圣旨,然后备足贡品,向嘉靖皇帝上表谢罪,永修和好。

    莫氏这才正式问起海瑞此行的真正目的,又说没想到大明竟有海钦差这样忠勇的人物。海瑞义正辞严地指出:"安南无故背约,三年不曾向明朝纳贡,致使我大明朝野猜忌。大王今日以刀兵相对,设鼎以待,实属匹夫之勇。"这话说得安南国王无言以对。莫氏最后诚恳地向海瑞表示,将择良辰吉日接下圣旨,然后备足贡品,向嘉靖皇帝上表谢罪,永修和好。

    安南国王于宫中设宴款待海瑞一行,只等择定吉日举行典礼。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