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元青瓷 > 第六十六章 刺桐港
    云来阁 http://www.whcui.com

    琉璃灯的研发,极大地促进了岛上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刘一凡也纷发下去一部分作为福利,剩余能有百十多个。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这次准备赎卖的商品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五条飞剪船也在吴老大的尽力督促下很快完工了。条件具备了,刘一凡给每条船分派了水手,有成熟经验的渔民不多,上次吴老大带来的一百多渔民给每条船一分也就所剩无几了。除了水手渔民,刘一凡又带了不少护卫,杂工共计二百多人,岛人一下少了一小半人,不过这样每条船上也不过二三十人而已,人口少问题又成了刘一凡的困扰。

    这次刘一凡的远行可真正称得上是船队了,六条飞剪加上自己那艘双体船,一共七艘装载了这段时间生产的盐、酒、琉璃灯和这段岛民加班加点提炼出来的几十大坛煤油。不过这次就不会有上次航行时的吃饭问题的尴尬,刘一凡带了大批生产出来的罐头食品,脱水干菜,锅盔也带了一大批,还为每条船配备了加工出来的简易煤油炉,这样极大方便了远行时船上的生活,也解放出一些人手。

    补齐了给养后。第二天一大早刘一凡率领船队出海远航,这天农历上写着宜祈福 斋醮 出行 开市 交易  纳财,黄道吉日。

    目标南宋港口刺桐港(后世泉州港),直线距离大约为2500海里,以飞剪船平均十几节的时速,预计十几天后到达。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有了充足的食物补给和领先这个时代的六分仪和精确海图,刘一凡没像这个时代一样沿海岸航行,计算了船行路线后,从库页岛通过高丽和日本岛间的朝鲜海峡,直奔刺桐港而去。 为什么选刺桐港,刘一凡对古代的印象,刺桐港在历史上一直是对外贸易有名的地方,它是的起点,刘一凡也存了点小心思,宋代海运极其发达,这条海上丝绸这路航线全长14万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这个时代连接世界的地方,万一撞大运,遇到这个时代不认识的其它国家的好东西呢。

    由于远离海岸,基本都在东海深海处行驶,一路上基本没遇到什么渔船,这时能够进行跨海航行的都是远海船行的大型商船,特别是北方更不多见。

    这一路上,船上渔民充分体会到了煤油炉和罐头食品的方便,到了吃饭时辰,随便给炉子加点煤油,点火就着,打开个陶坛肉罐头,放些干菜,倒点水,一会就热气腾腾干菜炖肉就熟了,再掰个锅盔泡在汤里,吃得美滋滋的。随时烧些开水喝个茶什么的更是方便,煤油炉火力大,燃烧稳定,除了有点怪味道外,别的没什么缺点,而且没有什么烟,这可比用木柴生火快多了。晚上照明用的那个琉璃灯更是好用,以前晚上行船用灯笼还得不时担心海上风浪会把蜡烛吹灭,现在把琉璃灯挂在桅杆上,一般海风很少能吹灭,晚上把船上照得一清二楚,改个帆向,探个水路,再也不用愁晚上看不清了。真不亏是老大,整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刘一凡这几天都快被船上水手夸上天了,不得已找个船舱躲会清静。

    海上航行过黄海到达东海后,海面上的相遇的船只渐多起来,吴老大介绍说这都是从南宋几大港口走海船的。听吴老大的介绍,刘一凡开始对此时的南宋海外贸易有了个初步印象。

    这个时代通过海外贸易,宋人对外部世界地理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近点的日本,高丽,远一些的天竺(印度)直至更远的阿拉伯地区。海外贸易巨大利益促使更多的宋人走出国门,中国的丝绸,茶,陶、瓷,纸等。外番的香料,珠宝,都是利润丰厚商品。一出一进间,海商们获得了大量的回报。南宋通过于此征收重税国库增加收入,也是南宋抵抗金国和蒙元几十年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些都跟刘一凡没什么关系,快到泉州港了,刘一凡考虑以什么样的身份进行这次贸易。南宋目前都城建在临安府,泉州靠近都城,南宋又对海外贸易实行优惠政策,泉州日渐的超过杭州成为第一港的趋势。

    对照海图,随着离泉州港越来越近,海面上的船只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之前刘一凡还觉得自己这几船两千料的船够大了,结果,在这附近很容易就遇到上万料的海运大船,而且看着,不仅有南宋的,在这个时代各个海运发达的国家都有,各式船样各不相同,使得刘一凡这艘双体船看着也不怎么出众,而且还只是一艘中小号船而已。看到这,刘一凡也稍微放下心来。

    经过十一天的海上航行,刘一凡终于进入了南宋未来第一大海港——泉州港,不过刘一凡正想怎么进港呢,吴老大从后面双剪船划了条船上带的小舢板过来了,和刘一凡商量进港事宜。

    原来现在海港贸易由市舶司进行统一管理,外番进港首先要被市舶司查探货物进行抽解(上税意思),随时期不同,商品不同,南宋市舶司的抽解最低十五抽一,最高时十抽四,随朝廷形势变化不同,不过以吴老大的估计,刘一凡这次带的商品盐和酒,被抽解不太很多,这属于低利润商品,不像外番香料,象牙等名贵商品。

    果然还没等进港,从港内就划出一条明显官衙标志的舢板来,引导刘一凡这只船队进入港口旁边一处停泊地,市舶司要进行勘货抽解了。不一会从舢板上跳上几个身着圆领右紝窄袖衫,头戴折角幞头的吏员,后面还跟着一个手执算盘的先生,吴老大连忙上前接待,这就是宋朝征税的,刘一凡在后面看着新鲜,这穿着和水浒里的官差差不太多嘛。为首的一名四十出头的官差喝问到,从何而来,船上装载何物,可是番人,北宋覆灭后,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从北宋首都开封南迁的皇室和一部分皇族、文武官员、商人、士人、市民大部说开封口音话,所以此时南宋的朝廷官话为开封话,刘一凡在后面听着怪模怪样的开封口音,虽然有些别扭,不过大部分还是听得懂的。就没说话,让吴老大在前应付,他的一开口满嘴 普通话一听就知道近辽东口音,不是太方便这种场合。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