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
自从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案发生以来,连续两周时间,世界各国的跨洋电报纷至沓来,传递的几乎都是坏消息,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浓密的已经遮蔽了整个天空,几乎看不到一丝阳光,形势极端危殆。
国家层面得到的消息比普通人要周全和详尽的多,在获知奥匈帝国提出最后通牒内容以及德俄等国的态度后,已经可以判断出,这一场世界性大战在所难免,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皇帝李福寿立马召集御前紧急会议,商讨了数天时间,终于拿出了一揽子应对方案。
在欧洲各国纷纷进行战争动员的情况下,大洋帝国鉴于战争动员对原本社会生活影响巨大,没有实行战争动员,而是施行了折中方案。
将10月份的征兵提前到7月份,并扩大规模,一次性征召42万人的义务兵,这比正常规模扩大了三倍。
非但如此,而且停止了本年度军官士兵的退役复员工作。
在多种措施之下,帝国军队员额将从原本的56万余人,迅速增长到98万余人规模,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旳情况。
政府各部门将对相关军工、医药、军事物资生产企业大开绿灯,在金融,电力,税收,增招工人,扩充生产线等各方面鼎力支持,军工企业一律进入战时状态,开始开足马力生产。
学校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加强民兵培训工作,暂停部分粮食和肉类的出口,暂停部分涉及德国、奥匈帝国的出口订单,已经装船发运的一律停止。
大洋帝国的反应非常迅速,就像遇到警讯的刺猬一样,收缩柔软的腹部张开利刺,做出有力的防御姿势。
由于和欧洲远隔万里,欧洲的紧张形势短时间影响不到大洋帝国本土,从社会上普通人的生活看不出有啥异样,该上茶楼消遣,去戏院听戏一切照旧,街道上车水马龙,商业繁荣,一片安定祥和的社会景象。
但是在人们的眉宇间,多了一抹忧虑。
从报纸电台连篇累读的报道中,早已面向世界的大洋帝国社会知道欧洲正在发生的事儿;
奥匈帝国进行了全面军事动员,塞尔维亚军事动员,德国军事动员,俄国军事动员,法国军事动员,意大利军事动员,英国军事动员,保加利亚军事动员,希腊军事动员,扶桑军事动员……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出毫不掩饰的战争威胁,得到了德国鼎力支持,沙俄争锋相对的支持塞尔维亚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双方军队已经开始调动,欧洲各国纷纷站队,形成了清晰的两大军事阵营。
浓重的火药味,即使在地球的另一边也能闻得到。
作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出口型工业经济体,大洋帝国每年对外贸易规模从世纪初的近10亿金洋,一路迅速增长到如今的27.73亿金洋(1913年底统计数据),规模扩大近三倍,工业品类多,出口量大,是其对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由于国家长期政策引导,船舶工业是大洋帝国重工业领域不可忽视的工业门类,经历数10年发展,大洋帝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商船队,航线遍布世界各地,造船企业林立,大型海运企业和贸易公司控制了环太平洋各国主要海上贸易线。
伴随着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新兴跨大西洋贸易线发展势头正旺,很多海运企业投入了新建的大型船舶,以抢占更多的贸易份额。
欧洲战争一旦爆发,那可真是糟糕透了的坏消息。
大洋帝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起,这让人们难免担心;欧洲恶劣的局势是否会影响国内经济?影响到自己的饭碗?
澳洲本土,大明宫
李福寿揉着有些发胀的眉心,一会儿才放下手来,然后长长的舒了口气,眼神中闪烁着镇定自若的光芒。
从刚刚得到的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出的最后通牒全部文本可知,其中有几项严重侵犯了塞尔维亚主权,按照斯拉夫人刚烈的性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同意。
第1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已经点燃,大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改变,这就妥了。
这样一来,李福寿对当今世界大势的把握就更加精准。
他这些天来一直忙碌,主持朝政大局应对欧洲的巨变,有条不紊的一条条政策施行下去,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稳定了社会,引导当前社会生产向战时方向转变。
在这方面
内阁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干重臣在欧洲坏消息接连不断传来的时候,感觉到天都塌了,一瞬间的慌乱无措。
这也怪不了他们,当预感到整个欧洲烽火遍地的时候,谁能镇定的下来?
李福寿不得不站出来,稳定当前局势。
实际上世界各国政府都差不多,欧洲一直都在喊“狼来了”,可等到狼真正来了的时候,包括英法等国在内都表现出迟钝,混乱和不知所措,发布的很多行政命令互相矛盾,截然相反,更加剧了社会混乱,若打分的话全都不合格。
欧洲唯一表现合格的就是德国政府,他为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很多年,有条不紊的宣布战争动员,推动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
别人的事,李福寿不想管也管不了,大洋帝国在外交上拼命呼吁和平为重,世界大局为重,但是听进去的能有几人?欧洲危机早已经刹不住车了。
这场注定会爆发的宿命之战,原本已经就在失控的边缘。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愈演愈烈,十多年大规模军备竞赛日趋白热化,巨额军事预算已经到了财政无法承受的地步,其国内物价飞涨,产业畸形,太多的资源投入到庞大的战争机器中,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
气球吹到一定程度,必然是要炸的。
所谓危机,有危险必定就有机会。
李福寿布置的一揽子应对方案中,除了军事,贸易和工农业生产,重点就在金融和扩张两方面。
首先说金融,最核心的就是推行“世界金洋政策”,推行以大洋帝国货币金洋作为国际间对外贸易结算货币,提高黄金储备,加大货币发行量,适当的超额发行以刺激经济和贸易。
截止当前
大洋帝国联合储备银行以及四大货币发行银行,即汇通银行,香格里拉银行,富国银行,汇源银行。再加上皇家昆士兰银行,皇家红山银行和太平洋银行,共计八大银行,共计储备有3732吨黄金,黄金储备量位列世界第一。
自从1890年大洋王国建立之后,作为黄金主要生产国的大洋王国就不再出口黄金,而是由银行和皇家基金等实力机构收储,然后通过银行发行货币流通,不断的扩大国内货币发行量处置,商业流通和金融发展。
这一政策执行至今已经24年了,对于发展经济和稳定国内金融市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此多的黄金储备,成为货币信誉的可靠保障,金洋币值多年来一直与英镑一样保持坚挺,这是大力推行“金洋”成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的基础,信誉已经超过币值上下起伏不定的美元。
当前国际市场上
英镑、法郎、马克和金洋是位列前4的国际间贸易结算货币,美元和西班牙比索只能排在第5和第6位,这是由于各自的经济影响力决定的排名,极具现实意义。
英镑是基于英国广阔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形成的贸易圈主要流通货币,占据当今世界贸易量41.7%,是英国维护金融霸权的有力手段,也是日不落帝国荣耀的象征。
法郎贸易圈区别于英镑,是法国建立的单独货币体系,广泛流通于法国殖民地和附属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流通货币,占据将近世界贸易量的12.3%,影响力远逊于前者。
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马克流通于以德国、奥地利为主的贸易圈,并且作为盟国的主要贸易结算货币,占据世界贸易量8.7%,是第三大流通货币。
大洋帝国作为新崛起的世界列强,其坚挺的货币金洋主要用于太平洋安全联盟各国间贸易和部分国际贸易,其对欧贸易中,很多依然使用英镑、法郎和马克,只有部分采用金洋结算,占居世界贸易量则4.16%,远不能反映当前大洋帝国当前的实力。
世界前4大货币只占据总贸易量的65%左右,剩下还有美元,西班牙比索,俄国卢布,日元,里拉,荷兰盾以及民国银元等货币,反映出在当前世界主要的贸易体系外,存在着大量地方性双边贸易和较为原始的易货贸易,比如华夏大陆,印度次大陆,非洲和巴西,都多少不一的存在这种情况。
所以,大力推广“金洋”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提升其地位和覆盖面,打造响当当的金字信誉,是当前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工作。
即将爆发的世界大战,正是推广金洋的最好良机,一旦错过便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