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澳洲风云1876 > 第1014章德属东非不好搞
    进入三月份

    大洋帝国举办的松江世界博览会盛大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参展商品和商团汇聚在这个新兴大都市,展现出由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化工和电气化深入发展的科技新成就,这也是本年度帝国最盛大的活动,受到政府方面高度重视。

    各国政府代表团也纷至沓来,米国总统达文-波特率团正式展开对大洋帝国的国事访问,他是抵达最早的国家元首之一。

    按照访问计划,将于3月底举行的太平洋安全联盟第二届理事会议暨高峰论坛,将有联盟十几个国家的元首和部分观察员国政府高层出席,也包括扶桑国首相西园寺公望伯爵。

    在米国总统达文-波特的行程中,并不包含参与太平洋安全联盟会议,因为这样的一个地区间国家组织,实质上极大的限制了米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限制了米国旳影响力,也限制了米国的经济和贸易往来,更是将米国排除在外的朋友圈,他会愿意参加这样的会议才怪?

    正是由于太平洋安全联盟的存在,几乎斩断了米国向太平洋方向发展的战略意图,其在远东,南亚,印度洋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感几乎等于无,所以将全部的发展重心移下欧洲,外交方面重点关注中美洲和南美洲,这与原来历史上有极大的不同。

    大明宫

    内庭太液池

    这里是风景绝美的一片山中湖泊,岸边怪石嶙峋,飞檐斗阁,其间有九曲廊桥连通,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独具匠心,端的是人间胜景。

    李福寿在这里赐宴几个老友,贵族上议院的资深领袖辛长君伯爵,退役上将康拉德-阿登纳伯爵,范仲斋侯爵,首相张立和海军元帅何方,陆军元帅李栓柱,席间谈笑风生,气氛极为融洽。

    大到当前的欧陆战事,小到贵族联姻,话题无有不包。

    “陛下,英国人三番五次的请我们一起派兵围剿德属东非的残敌,您总是推脱不允,是否有更深的战略考量?”须发皆白的康拉德-阿登纳伯爵老当益壮,活的越来越精神。

    他的问题,引起了在座众人的关注。

    德属东非的地盘可不小啊,比莫桑比克小一点也有限(现在时空的莫桑比克包含马拉维地区,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出点头,德属东非则是92万多平方公,比原来历史上略少一些。),而且就位于莫桑比克南方,很难不引起众人的注意。

    李福寿夹了一口菜津津有味儿的咀嚼,咽下肚之后,端起法国红葡萄酒喝了一口,不紧不慢的拿着洁白手帕擦了擦嘴,这才露齿微微一笑,说道;“你这个老家伙,我就不信你看不出来。?”

    “老臣看出来也是一家之言,总还要圣上拍板才行。”

    “英国人没安好心。一直就想把我们拖进欧洲战争的漩涡里。说实话,德属东非这块地皮我看不上,而且当地的人口也有些太多了,黑人土著好像有七百六十多万吧,消化起来太困难。”

    “那咱们可以捡好地方拿,沿着东非大裂谷和海边的土地都非常肥沃,雨水充足,而且有大片的热带雨林。干旱而贫瘠的内陆地区就不需要了。这样我们可以把当地的黑人土著驱赶到中北部,留下约1/3的土地和莫桑比克合并,形成大莫桑比克地区。至于兵力嘛,派遣民兵就可以了,德国人在德属东非总计也就是六千多个白人。”

    “嗯,德国人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对付。”

    “老臣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德属东非总共只有两千多军队,白人军官和士兵加起来不到两百人,其余都是当地装备步枪的黑人军队,只需要一个团民兵就可以剿灭。”

    康拉德-阿德纳人越老越固执,看来对于大片的土地不但俄国人喜欢,德国人同样也喜欢。

    这时候

    辛长君拱了拱手,也说道;

    “圣上明鉴;

    老臣近期找了一下德属东非的资料看了看。发现这片土地还是大有可为,天予不取,委实有些可惜了。

    在德国人的统治下,德属东非成为工业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是完全的殖民地经济。

    德属东非的全部土地归德皇所有,当局有权出卖、出租或分配这些土地。大批良田落入德国和欧洲的移民之手。

    据统计

    1907年仅萨达尼一地,德国12家大公司占田就达12.5万英亩,而非洲人的土地则大多是零星和贫瘠的土地。

    德国移民或公司建立的种植园,占地面积一般都较大,如最早开办的两座棉花种植园占地面积均达300平方公里。

    至战争爆发前

    德属东非已有橡胶种植园281座、剑麻种植园76座、棉花种植园22座。

    仅以剑麻为例,种植面积由最初1390公顷增加到24750公顷。

    剑麻、橡胶和棉花已成为当地主要出口项目,价值上亿马克。

    由于德国人力资源极端不足,当地德裔白人只有四千六百多人,德属东非的资源开发非常不充分,而紧邻着德属东非的莫桑比克如今人口已经超过千万,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以开发。

    这片土地我们拿在手上,哪怕只需要1/3,用不了三年就可以将种植规模扩大十倍以上,为莫桑比克地区的开拓提供充足的纵深。

    在这方面,英国人无法与我们竞争。

    哪怕是联合开发,最终主要的利益依然属于帝国,我对此坚信不疑。”

    李福寿听了没说话,而是目光淡定扫视了在场众人,见他们大多持有类似的观点。

    唉,都是我把这些家伙带歪了。

    他不由内心自责了一句,然后没有半点负罪感的抛诸脑后。

    如今帝国军政高层都有强烈扩张的愿望,就连媒体报刊也会津津有味的谈论,是不是应该把苏门达腊岛和爪哇岛一起收回来?如果占领中南半岛,那岂不是和神州大陆连为一体了?欧洲应该有帝国的地盘。希腊附近的群岛就不错。帝国在北美洲的地盘有点小了,应该把中部大平原都给占下来,一直扩张到五大湖地区……

    诸如此类赤裸裸的侵略扩张言论,在帝国内部并不鲜见,而且很容易引发全民讨论,大家踊跃发言,参与度杠杠滴!

    起初,类似的侵略言论总会引起荷兰,米国和其他国家的警惕,甚至发出正式的外交照会表示强烈抗议。

    帝国一般都是不疼不痒的表示言论自由,然后对那些闹的凶的,跳的比较过分的媒体处以罚款,令其登报道歉,最多也就这样了。

    这种纵容态度,反而引起帝国报刊更多的类似言论。

    为啥?

    因为这种惊爆眼球的观点非常吸引读者,有助于极大的扩张报纸销量,引发公众热议,所谓哗众取宠,盖莫能外,有钱又有利谁不愿意做呢?

    说实话,这种邻居时刻惦记自家院子的感觉真不好。

    但米国,荷兰这些国家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因为根本就抗议不过来,自然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要不过分就好。

    李福寿招了招手,唤来秘书长蔡廷干吩咐道;“廷干,这些老大人们一心要为帝国开疆拓土,心意可嘉,但是德属东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你把最近的军情简报给他们通报一下,英国人和比利时人,葡萄牙人在德属东非撞的头破血流,正在到处找背锅侠呢。”

    “微臣谨遵圣命。”蔡廷干拱手回答。

    他转过身来,对在坐的诸位老大人们恭了恭手,说道;

    “诸位大人,据最近收到的非洲军情简报显示;

    德属东非面积约9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65万人,不过白人只有6300多人。它的四周都被敌人包围,周围有英属东非、乌干达、北罗德西亚(桑比亚)、比属刚果(扎伊尔),大部份是英国的殖民地,只有南方的莫桑比克是中立的。因此在防卫上,德属东非可以说几乎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在开战前夕

    德属东非的兵力包括了68名白人军官、60名白人士官、132名白人医官和行政人员、2名黑人军官、184名黑人士官、以及2286名黑人士兵。

    在武器方面有67挺机关枪,31门过时的轻型野战炮,士兵配备的步枪是1871年型的旧式毛瑟步枪,普遍较为陈旧。

    英属东非和乌干达一带的部队也大约2000人,人员构成以少数白人军官绝大多数的黑人士兵为主,德军英军两者基本旗鼓相当。

    欧洲战争爆发前,德国在非洲共有四个殖民地,分别是吐寇兰、喀麦隆、德属西南非和德属东非。

    去年开战后

    少数的德国和土著警察部队根本无法抵抗英法军队的进攻,很快吐寇兰、喀麦隆和德属西南非先后落入英国和法国手中,赢得了初步的胜利。

    但英国进攻德属东非时,却遇到严重的挫败。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名优秀的德国军官。他就是德属东非警备部队的指挥官保罗·冯·勒托-福尔贝克中校,曾经亲眼见证了第二次南非布尔战争,对英军的无能留下深刻印象。

    勒托-福尔贝克中校决定要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在非洲拖住尽可能多的拖住敌人兵力,并且越久越好。

    多一个英军投入非洲战场,就意味着少一个英军投入欧战,他在用这种方式支持欧洲战场上的德军。

    在起初进攻德属东非遭受挫败的情况下,由英国外交部协调,英属印度军派出总数8000多人精锐的两個旅前往非洲作战,番号编为印度远征军B支队。

    这其中,有一个纯白人组成的北兰开夏营,还有一个廓尔喀步兵营,其余的全是印度士兵。

    2个旅的英属印度军队从印度孟买到东非蒙巴萨前,东非殖民地军队再次对德属东非展开攻势,国王非洲步枪团在内约1500人的部队向隆及多前进,却被德国方面600人的部队击退,再遭挫败。

    英印军到达蒙巴萨后,德军在人数上处于1:8的绝对劣势,但德军指挥官勒托-福尔贝克中校信心十足,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给英国人迎头一击。

    战斗很快爆发

    三个英国军官爬上山顶想观察敌情,被早已严阵以待的狙击手击毙,埋伏的德军发动突然袭击,黑人土著士兵们勇猛的冲向英印军第13拉吉普特团,印军立即溃败,扔下跳脚大骂的英国军官四散奔逃,结果12名该团的英国军官被打死。

    第一战,导致了英印军伤亡300人,大多数是白人军官和军士。

    印度士兵是如此恐慌,拉吉普特团100多个印度士兵,仅仅因为其中一个人步枪走火而溃散,直接逃回到登陆海滩上,跳到海水里面蹲着只露出头来。

    经过一上午的折腾后

    印度远征军指挥官艾肯特耐心被消耗殆尽,他决定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把德军清理出去。

    艾肯特命令战斗力最强的的北兰开夏营和廓尔喀营打头阵,印度联队殿后,重新向坦噶进攻。

    德军防线布设了铁丝网和机枪火力点,德军土著士兵们埋伏在高大的猴面包树上居高临下射击英印军队,又引发非洲蜂攻击英军,非洲蜂就是大名鼎鼎的杀人蜂,可想而知结果有多么的悲惨。

    英军再次被非洲蜂“打”的抱头鼠窜,向海岸溃退。

    一个北兰开夏白人士兵说:

    “我们并不在乎德军的炮火,但我们的那些印度人在我们背后不停的走火,还有蜜蜂的叮蛰让一切都乱了套。”

    坦噶港战役

    英军丢弃了海滩上所有卸载的装备,大批步枪、16挺机枪和大量的食物、毛毯、摩托车、电报机等等,英印军超过800人战死,500人受伤,250人失踪。

    反观德军,勒托-福尔贝克的手下只有15名白人士兵和54名土著士兵死伤。

    英国人遭遇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短时间内不具备再次发动攻击的能力,而且急需要大量后勤补充,因为他们的后勤物资已经丢光了,全都送给了德国人。”

    汇报完以后,蔡廷干优雅地行了一礼退下了。

    这时候李福寿恰到好处的补了一句;“两千多万英镑丢进了水里,英国人巴不得我们去给他们解决麻烦,一定要稳住,巴拿马刚刚吃到嘴里,下一步还要消化新西兰,贪多嚼不烂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