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放下手里的漱口杯,嘴里还含着泡沫,急匆匆地跑到围墙边朝外望。
每家每户都在路对面支起一根长竹杠,竹杠上挂着一大串红鞭炮。
而傅笙也刚把自家的竹杠竖起来,将鞭炮的引线拉到门口。
丁芃芃举着牙刷,含糊不清地说:“芥末残啊(这么长啊)……”
傅笙:“待会儿你来点?”
丁芃芃连忙摇头,怂得肩膀一抖,小跑回去漱口。
厨房刚刚蒸好一屉包子,由外婆端出来就搁在歪脚的圆餐桌上,热乎乎地冒着白烟。
外婆用筷子沾上红料,给每个包子都点上红点,再一一装到盘子里。听见鞭炮声越来越近,还能闻到硝烟味,外婆吆喝道:“快去烧元宝!”
傅笙应声而动,将一个早已烧得边缘发黑的铁皮桶办到院门口。丁芃芃也把竹篓里的金元宝全部搬来,打火机一点,金元宝一个接一个地抛进铁皮桶里。
火花舔舐金箔,烧得越发红艳。
傅笙拿打火机去点燃鞭炮的引线,再退回围墙内。
丁芃芃害怕鞭炮声,三两下钻到傅笙身边,紧紧拉着他的手。
火焰在地上顺着引向爬向竹杠,在点燃鞭炮的一瞬间,迎神的队伍出现在眼前——
最前面的是两排十五六岁的少年,在白烟里眯眼敲铜锣。紧跟的是三位□□着上半身的壮年,两个人抬鼓,一个击鼓,大汗淋漓。
打鼓人的后头,是抬‘老爷’的男人们。
一尊‘老爷’的神像,必须要八个男人才能抬得动。可男人们的步伐极其稳重,‘老爷’稳稳地坐在轿上,被抬着随队伍前进。
鞭炮噼里啪啦作响,迎神队伍在燃起在烟里缓步走过,又随着鞭炮声逐渐走向远方。
鞭炮燃尽,丁芃芃呆滞地凝视门口,一时忘了还要继续烧金元宝。
傅笙:“已经走过去了。”
“可……”丁芃芃恍然回神,“我还没看清楚……”
整条迎神队伍几乎是笼罩在飘飘的白烟里,连人都很难看清楚是谁,更何况是被抬着的‘老爷’了……
外婆提着装包子的竹篮过来,催促道:“你们快跟上。”
鞭炮声朝远处走,白色的烟雾一路伴随,朝东方行去。
丁芃芃兴致勃勃,接过竹篮后立马要追。
傅笙赶忙拉住她,说:“跟队很累的。”
“那——”
傅笙:“我们直接去大外场等。”
大外场位于云开镇的北边,是一大片空地。
按照习俗,迎神队绕镇一圈后,最后会停在大外场。
此时,大外场上已经架起高台,准备等待迎神队伍归来。而三尊‘老爷’神像也会被暂时摆放在高台上,接受镇民的祭拜。
早上九点过半,大外场内已经聚集了一大堆妇人和小孩。大半个镇的居民都来看热闹,堵得空地只剩一个入口。
傅笙带着丁芃芃站在一棵树下,遥遥看见神幡的尖端。
丁芃芃兴奋地叫出声:“来了!”
傅笙却低头,提醒道:“站稳了。”
话音刚落,巨大的‘嘭’一声,连地面都震了震。
丁芃芃吓得一抖,“谁家爆炸了?”
傅笙偷笑,朝前昂下巴,“你看。”
离大树的几米外,放着一个大炮竹。而且还不知一个,而是每隔一米左右就有一个,从门口一路延伸到高台脚下。每
每一个炮竹,都有普通矿泉水瓶那般粗。每一炸,地面都会震一震。
丁芃芃有点怕,小碎步退到傅笙身后。
刚刚那一声,是提醒群众给‘老爷’让路。
现在迎神队伍走进大外场,真正的好戏才开始!
守在门口的年轻人点燃手中的香,沿路点燃大炮竹的引线,每点燃一根,立马抛开去点下一个。
傅笙转过身,把丁芃芃搂在怀里,又用手捂住她的耳朵。
“嘭!”
“嘭!”
“嘭!”
锣鼓声和爆炸声混在一起,水泥地面不停地震动,连身后的大树都被震得掉了不少叶子下来。
最后一个炮竹炸开,抬‘老爷’的男人们登上高台,齐刷刷地喊:“一、二、三,放——!”
大鼓跟着口号节奏地敲,一次比一次更有力。
三尊‘老爷’坐上高台,打鼓的人敲响最后一下,喊道:“迎老爷咯!!!”
大场的人群炸开,各处的鞭炮声涌进来,女人们点燃手中的香,争着要第一个插到高台上去。
人太多,女人的力气小,挤不动就换成男人。
傅笙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