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晓兰二十多年来一直活在单纯的环境里,因为单纯安分而获得家长老师的赞许。她已经习惯了受命于人。一般人听到别人对自己发号施令,心里多少有些不快。但是,池晓兰却是倾向于接受这种命令。
听话,是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这个要求对池晓兰来讲,成为了习惯。这不只是她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教育模式的问题。
想让她在短期内从懦弱心软变成独立自强,有些难。别人只是说了句话,她就有压力了。这样的她要想好好活着,除非周围环境很单纯。
让她重回校园不失为一个过渡,池瑞希望妹妹再去深造,再成熟一些再去工作。
他这一提议,倒是让池晓兰眼睛一亮,“哥,我也觉得,我现在的工作没什么意思。我想当个老师,可是现在小学中学招人,都是研究生优先的。我要是上个中文专业,当个语文老师也不错。”
“可以啊。”池瑞对妹妹的学习能力还是有信心的。当初池晓兰大三的时候,本来跟父母商量过要不要考研,但是,父母的意见是,女孩子还是早点嫁人比较稳妥,不用读那么多书。于是,一向听话的池晓兰就放弃了。
现在大哥主动提出来,池晓兰曾经的考研梦想就又被她想起来了。
心里有了盼望,池晓兰心情轻松多了,包括去婆家也不担忧了。
102.我妹很怂5 。
等这周末池瑞把妹妹亲自从她婆家接回来, 两个兄妹回来高高兴兴的说着话。父母就凑过来关心, “你公公婆婆说什么了?为难你没?”
池晓兰忍着笑说, “我做饭水平差,把我公公婆婆气着了。”
他妈就奇怪了, “你婆婆叫你吃饭, 原来都是你做饭的呀?”
“您才知道呀?”池瑞怼他老妈。
池家爸妈对视一眼,心说, 这公公婆婆还真爱摆架子,跟小辈这么计较, 他们两口子才五十多,身体也不错, 哪里就做不动饭了,非要等着孩子们回家来做饭。
不过池晓兰她妈是个面糊糊性格, 就和稀泥说, “尊重长辈是应该的,做顿饭也不费多少劲, 别埋怨。”
“她可没埋怨, 倒是她婆家人和丈夫没少埋怨。妹夫气得出了门, 直接就甩袖子一个人走了。”
池瑞想起自己在乔家楼下等妹妹出来,还想着是不是妹夫会恳求妹妹回去, 到时候自己想接妹妹回去还麻烦了些。
哪里知道,倒霉妹夫气呼呼出来, 一个人走了。妹妹这次倒是没有不安, 还偷乐着出来的。
池瑞按响了汽车喇叭, 接妹妹上了车。回家的路上,池晓兰就兴奋地跟大哥说着,“大哥,你的办法好有用啊!他们几天又坐那儿不动,看着我,等我一个人去做饭。厨房里一大堆食材,我就慢慢地弄啊,弄啊,快一点钟了,也没弄好。他们就急了,就轮着进来催我。我解释说,最近在娘家住,好长时间没做过饭了,手生了,不会做了。最后,他们只好过来帮着,总算把饭弄出来了。结果,他们一吃我做的那几个菜,有的生着,有的糊了。他妈就生气,说我糟蹋东西。我估计他们以后不敢叫我过去吃饭了,他们饿半天还要吃难吃的东西。”
池瑞看着妹妹变得活泼起来,说话都透着俏皮,显然是心情很好,他还鼓励,“这就对了,你是个成人了,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以前,你总是听见别人说什么,就忍不住想要顺从。以后你把心态彻底反过来。别人说什么,你先想着,‘我凭什么要听你的。你说的对,于我有利,我才听。’记住了?”
“嗯,好。”池晓兰答应得好好的,突然她呵呵笑,反问道,“那大哥说的话,我以后也不要听?先想想有没有好处,再听?”
“呸!”池瑞气乐了,“就知道跟你大哥贫嘴!有不是你对付外面人去!说真的,你什么时候辞职啊?要考研的话,最好是破釜沉舟。你那公司,又乱,又爱加班,还经常推迟发工资。别干了,耽误前程。”
“爸妈会骂吧。”池晓兰有些担心。
“干什么不比在哪儿强啊!”池瑞自己已经辞职了,一个普通公司,朝九晚五,每月也没多少钱,不如不做。他有的是赚钱的主意,不如自己做点什么,赚点小钱,还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妹妹,完成他的任务。
他这次在家里办了个辅导班,这辈子原身是学外语专业的。他们小区里不少小学生,家长们发愁孩子不爱学外语。每天一小时,带些孩子们学习外语。不费劲,赚得还比上班多些。
最重要的是,他带着孩子们学习英语,有办法让大家对英语产生出兴趣来。一个多月后,每个孩子的英语能力都有多少有些提高。家长们也高兴,孩子们也乐意。池家爸妈每天看着小孩们进进出出,也是稀罕。善良的老人每次还给孩子们倒水、拿水果吃。
池晓兰回到家,有时候还看见有小学生不肯走,还跟大哥问这问那。她就觉得,自己就算没了工作,也不怕了,可以做个家教,也能当作个生计。
于是,她一头疼闹热,就去辞了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