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在海外华和美国的同情者之间筹集了一部份资金,于辛亥年阳历的12月中旬,踏上回国的行程。
上海的民众听说孙中山生抵泸的消息,上海民众便纷纷赶往码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地,士农国商,皆打着五色国旗,把码头给拥挤的水泄不通。当孙中山先生乘坐的轮船,驶进上海码头,当孙中山先走出船舱地那一刻起,码头上鞭炮齐鸣,军乐奏起,欢迎孙中山的民众们便手举五色旗,振臂高呼:“孙中山万岁共和国万岁
孙中山看到此大规模的热烈场面,不由得热泪盈眶,欣慰之余,他忍不住想大放悲声,但他终于克制住了自己地激动,没有当着众民众和革命代表的面哭出声来。于是,忍着的他便频频冲拥挤的挥手致意,高声回应着民众地欢呼:“民众们万岁共和国万岁”
孙中山回不时地回应着,声音仍忍不住哽咽。他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他的这一生,几乎都是逃亡在外,为了推翻满清,他奔波游走于华侨、留学生和外国政府之间,而今天,他的奔波和游走,终于有了胜利的收获。再加上海民众的热烈欢呼,和同盟会领导及革命代表的热情倍至,怎么不让他这个在外流亡多年地爱国赤子因为激动而热泪盈眶呢声音哽咽呢
孙中山回到上海的天晚上,在为孙中山洗尘地公宴上,同盟会领导人黄兴提出,让孙中山先生主持革命大局,成立临时政府,并决定召开会议,选举临时大决统。
黄兴地提议。得到了所有革命人士:热烈响应。
辛亥年地阳历12月18日。在临大总统地选举会上。十八省份地革命代表。孙中山先以16票地支持。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原湖北革命军都督黎元洪。任南京临时副总统。
12月28日地选举通过之后。孙中山便于阳历1912年1月1日。阴历辛年十一月十三日。宣誓就职。并向世人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历制。以中华民国纪年。公历1912年。称为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颁布了很多有利于民众地条例:各省官厅焚毁刑具。废止刑讯;取消清朝律令中地各数“贱民”条令;保护华;禁止买卖人口;废除主奴身份;禁止赌博、缠足、吸食鸦片等。并在条例中。鼓励兴民众办工厂。振兴农垦;提昌普及教育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中山接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本想大展宏图。创建一个协合地大民国。可令他想不到地时。难以逾越地第一件大事。就是财政吃紧。
可是,做为革命军的南京政府,无论是部署繁重而艰巨的北伐任,还是维持百废待兴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日常工作,样样都需要经费,而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却一贫如洗。
尽管在名义上,响应革命政府的多达十多个省份,可是,南京临时政府却得不到各省都督的财政支持。
各省之所以不在财政上支持南京政府,是因为孙中山这个大总统,他只有革命声势,却没有革命实力,没有坚固的军事基础。而响应革命的多个省份,除了武汉等地的少数新军之外,大多数省份都是清府旧官僚的顺风使舵。所以,基这些原因,下面的各省份还不能做到对孙中山总统的言听计从。
无可奈何的孙中山,尽管一再致电各省:贤达有为的都督、司令及百有司,请将应缴款项从速完数
尽管孙中山先生致电各省,
促各省所应交的款项,可是,应者却寥几。
面对财政的如此匮乏,南京政府便面向社会发行军需公债,虽以多方努力和地动,却收获甚微,与实际所需数目,相差甚远。尽管孙中山先生通过美州洪门筹响局获得了一百多万元老派筹款,仍不过是杯水车薪。
南京政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大力向西方列强举借外债。而西方列强在对待孙中山为总统地南京政府,和袁世凯统领朝野的北方清政府,以表示“中立”为借口,拒绝孙中山的举借外债。
在筹款之无路的山穷水尽之时,革命党人通过牵线,以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为条件,指望从日本借款一千五百万元,以求燃眉之急。但立即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全国民众及官商的普遍反对,不仅借款未成,还给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方政府以卖国口实。
在财政一贫如洗的情况下,孙中山先生为了打击袁世凯地猖狂气焰,便亲自率领革命军北上与世凯交战,由黄兴为参谋条,兵分六路出击。在1月中旬,孙中山率领的革军大败袁世凯的清军。
面对孙中山率地革命军的大获全胜,打着“中立”旗号的外国列强,却在暗中支持袁世凯。为了帮助袁世凯,在军事上,英、美、德、日等国家地军舰,趾高气扬地驶进长江,向革命军炫耀着自己的军事武力。同时,在外交上,这些外国列强,拒不承认南京政府,在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极度吃紧时,他们拒绝将海关税收等款项交给南京临时政府,致使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军费极度匮乏。
外国列强之所以如此帮袁世凯,是因为他们一致认为,革命会威胁他们地在华利益,而只有中国和平稳定了,他们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证。而能使中国稳的这个人,只有袁世凯;而只有袁世凯主持中国的大局,他们各国在中国的利益,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所以,武汉起义一暴发,他们便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逼迫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同时,各国公使团还纷纷截留中国海关地全国税收,防止落下革命党之手。
可是,现在清府已经启用袁世凯了,而南方的革命军地并无平息,并且,还又诞生了一个南京政府,这对于列国列强来说,战争越延长,他们的在华利益,便受到地损失越大。所以,这些外国列强,很希望中国能有一位强权有力地代表人物,出主持大局,而这位强权有力、能主持中国大局的人,他们认为非袁世凯莫属。
既然外国列强迫切希望袁世凯持中国地大局,那么,他们也就越希革命军与袁世凯合平解决双方的战争。
英国外交大臣葛垒公开对外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重。我们能希望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华贸易的有利条件。这样的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援助”
就在西方列强在军事和外交上对京政府施加压力的同时,俄、日两国又屯兵东北,虎视眈眈,拭目以待,集结待命。
外国列强不但在军事和交上,对南京政府施加压力。同时,又扬言说:中国之大局,非袁世凯莫属。
而南京政府的一些旧官僚也趁机向孙中山进言:革命军与袁世凯再打,也是中国人打中国人,这样,只等让全天下的劳苦民众陷入更深的水深火热之中,而让外强坐收渔利。
一时,议和的呼声铺天盖地,议和的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军政要员谈议和,官员谈议和,商贾谈议和,学生谈议和,民众谈议和,连街巷里的小孩童也唱起了议和歌:“北项城,南孙文,两军交战伤军民;妻无夫,子无父,白发老人丧子哭;快议和,快议和,南北一统大共和”
面对财政的吃紧,面对民心的恐慌,面对军费的匮乏,面对军心的不稳。面对列强在军事和外交上的施压,面对列强的扬言,面对内部人的进劝,面对从大街上传来的儿歌,孙中山动摇,他也想到了自己孙中山在离开美国回国之前,也曾兴致勃勃地前往伦敦,请求英国政府继续支持中国革命,但英方给他们答复是: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所有外国人都将支持袁世凯出任总统。
c;
怎么办即使没有财政吃紧,仅仅外国列强这一关,南京临时政府也跨逾不过去呀何况现在,是内外交困。
面对才刚刚成立地南京临时政府,面对革命军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面对才刚刚就任一个多月的总统职位,孙中山却陷入了山穷山尽、无路、寸步难行、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
孙中山先生衡量利弊,如果一定硬打下去的话,南方军未能胜,未必是袁世凯的对手。因为袁世凯是戎武出身,能征善战,以练兵著名,熟懂军事。而且,袁世凯手下的亲信,个个威猛无比,多是沙场能征善战地骁勇之将才,如:徐世昌、王世珍,冯国、陈光远、王占元、张怀芝、雷震春、田中玉、陆建章、段芝贵、曹、吴佩、段瑞、徐树铮、张作霖、唐继尧、陆荣廷、张勋、赵秉钧、张宗昌、张敬、孙传芳等,这些猛将都是他袁世凯的左膀臂。
孙中山想到这这里,不禁伤感。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从医者,经过多年的在外流亡,现在也只是一个名义上地总统,手里一没有革命实力,二没有雄厚的部队。并且,自己从未带兵打过仗。而同盟会的革命党,除了武汉地革命军,也多是些文商之人。假如与袁世凯一拼到底,那最终的胜利,有可能是袁世凯,而不是革命军,如果这样的话,
军岂不白白做了牺牲品了吗,那武汉起义还有什么义八个省份的宣布脱离清朝而,又有什么意义,岂不都作了牺牲品了吗况且,革命军无论在装备上,或者是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相抗衡;再说了,各省地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并以被推出的领导为核心,现在全国的革命势力根本就没有集中在自己手里,像一驾的马车,向四面八方撕扯,力量用不到一个方向
孙中山想到这里,决定与袁世凯议和。可一有这个想法,他的内心深处,立时腾升起一股势不可挡地屈侮。这种屈侮,有来自内心深处的不甘心,有来自对袁世凯地憎恨,更有来自把革命成果恭手相让给袁世凯的舍不得。可是,不走议和这条路,又实在无有出路。再说了,自己没回国之前,南北之间,也有议和地迹象。可是,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南京政府想与袁世凯议和,可怎么与他袁世凯议和呢像袁世凯这样地人,在大清既有权力,又有实力。而既有权力又有实力的人,身边自然不缺金银。除非把民国这个大总统让给他做。再说了,袁世凯也是汉人,只要推翻满清王朝,由汉人来驾驭大中国,谁做这个总统,不都一样吗况且,他袁世凯即懂布兵打仗,又懂用人之道,在清政府的朝野主持大局多年,做总统更有经验。
内外交困的孙中山考虑再三,决定与袁世凯议和,决定承让袁世凯做大总统,条件是让他停止对抗南军,驱逐满清退位。
决定之后,孙中山立即付之行动,连夜召开了南京临时政府会议,将与袁世凯议和的事情,正式拿到了桌面上。让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时,一旦将与袁世凯议和的事情拿到会议桌上,与会代表皆纷纷响应:
“如今,袁项城占尽优势,不但拥有威猛如虎的北洋军,还被各国驻华公支持拥戴。
如果他能同意:=退清满,此乃共和之。试想一下,我们革命军多年来呼吁革命,流热血抛头颅,目的不就推翻满清吗现在,袁项城如果能逼退清满,我们还有什么不同意呢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快人心之事呀”
“如果我们真的与袁世凯量,只不过是兵荒马乱,即使我们革命军偶尔胜了一仗,也不知有多少革命军的人头落地呢有多少家庭留下孤儿寡母和年迈的老人;况且,就这样较量下去,我们革命军也未必能胜”
“天意难违,我也应该顺应潮流,我们革命军的口号就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现在,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到这一步,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只是在名义,是我们向北方曲服,而实际上,则是我们的胜利”
“我可是已与北洋军较量过了,其力强盛,训练有素,可不是我们革命军所能及的。我个人自参加革命以来,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不足惜,但不能眼看着共和大计落空,如果我们就这样死抗着,计较一个总统的位置,那他袁世凯就会死保清廷,与我们革命军死抗到底,到时候,两败俱伤,受益的却是满清政府”
“这权衡利弊,看起来,和乃是唯一的共和之路,这样,我革命军即有了”
天地之间,阴阳组合也。放眼看历史,何朝代都是正反两方;放眼看人世,皆好人坏人之混杂。所以,在这个会议之上,有支持与袁世凯议和的,就有反对与袁世凯议和的:
“袁世凯乃口是心非之人,,就是因为他的告密,才有维新六君子被斩”
“宁可玉碎,不可瓦全,他袁世凯算什么,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窃取了我们革命军的成果”
“就怕他袁世凯是面上赞成议和,背地里对我们革命军下黑手,借以将我们革命军斩尽杀绝”
“如果万不得已,非走议和这条道路,我们也要有制约他袁世凯的办法,这样,我们才不至于一败涂地,否则的话,到时候后悔莫及”
“是的,万事皆给自己留条后路,我们不能太轻信他袁世凯了。那人,真是老j老j巨滑,连圆滑的大潮朝都被他玩于鼓掌之中,更何况我们这些真诚之志干呢”
本来,孙中山对于与袁世凯议和,还心存愧疚革命,还心存悲伤,还心存屈辱,经过与会代表如此辩解,他心中的屈侮,便不那么强烈了。议和归议和,只是议和,但决不能示弱。再说了,他自己也是考虑再三,才决定与袁世凯议和的。所以,对于反对与袁世凯的议和的一方所提出的“就是与袁世凯议和,也要有制约他的条例”这一项,很赞成。心里也立即有了制约袁世凯的办法,并与各与会代表讲了出来。
与会代表听了孙中山讲出来的这些制约袁世凯的办法,皆表示同意。
于是,有了制约袁世凯任总统之后的办法,会议结束之后,孙中山便给袁世凯写了一封诚恳而又洋溢的信:举国上下,呼吁议和之声不绝入耳;袁公如若能清除~,光恢中华,孙文荐袁公为中华民国之总统
副总统黎元洪,本来就与袁世凯的关系甚好,当然也不甘示弱,在会议结之后,也写信给袁世凯:以项城之威望,果能归来乎,与吾徒共扶大义,将见四百兆之人,皆皈心于项城,将来大功告成,民国之选举总统时,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也;汉族之华盛顿,惟阁下之是望;如果项城不将满清捣毁,即便和了,公有何威望猎取总统之位
黄兴也给袁世凯写信:望公以拿破伦、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伦、华盛顿之事功。直捣满清黄龙,灭此朝食
第152章:南北相议和,袁世凯逼宫
:
冬天的北京,很寒冷,只是轻轻的一阵风刮过,便能扬起尘沙灰土,刮得人睁不开眼睛;便能将灰黑色的秃树枝,给吹得东摇西晃;便能撩起行人的衣角,七扯八拽的;便会将地面上的杂物,给吹得七零八落,七上八下。
c;
尽管北京很寒冷,但大街小巷里,仍然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仍然是一片繁华盛世,热闹非凡。只是因为寒冷,行人的脚步匆匆了,脸色枯燥了,举步投足之中也越发的缩手缩脚了。
天气虽寒冷,而袁世凯的官邸里,却温暖如春;袁世凯的心里,更温暖如春。此时此刻的,正围坐在炭火旁,伏案看着南方的革命代表给他来的一封卦热情洋溢的信,静静而激动地等待着爱将段瑞的到来。
他之所以如此激动地等待段瑞的到来,是因为他要让段瑞去前线,把与革命军酣战正浓的冯国璋给撤换下来;他之所以要撤换冯国璋是因为,是他面对着南方政府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面对孙中山的承诺,心动了,心热了。于是,他立即给在前线打得正欢的冯国璋致电文:对革命军不必穷追猛打,赶尽杀绝,应如猫戏老鼠,周旋之余,静观其变
而前线的冯国呢,酣战正浓,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对自己的致电置之不理。所以,面对冯国璋用“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来置袁世凯电文于不理,那袁世凯便立即要段瑞去前线代替他冯国璋。
其,从内心里来讲,他也想与革命往死里战,这样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而大清的气数,也确实摇摇欲坠了。如果成立民国,既有利于民众,又有利于国家,自己还能当上万民之首的大总统,可乐而不为呢
其实,即使没南方提出来的议和,袁世凯也不准备对革命穷追猛打,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革命党暴乱,清政府要他袁世凯何用。他虽说不是大学问家,可还是懂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如果很快剿灭了革命党的判乱,那他袁世凯又与卸甲归田的日子不远了。
现在,既然孙中山都主表示议和了,那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事,当然也要有所表示吧。古人云:人赠我木瓜,我予人桃李。我也要当面授予段瑞密语,要他紧跟着自己的节拍来与革命党周旋,这样,即使南方政府是打着议和地名义,用缓兵之计来养精蓄税的,那也能将革命党和朝堂上那孤儿寡母给玩于鼓掌之中。
袁世想到这里,闭上了炯炯的大眼睛,将头仰靠在虎皮椅的温暖后背上,静静地思考着思考着如何与朝堂上的孤儿母寡摊牌。一想到这里,袁世凯的心里,立即愧疚起来,立即慌恐起来。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与太后摊牌之事,自己决不能亲自去的。可让谁去呢让世昌兄去不行,世昌兄太圆滑,不能雷厉风行,不能直截了当,做事说话,从来都是旁敲侧击。而现在,事情是必快刀斩乱麻,越快越好
袁世凯正思百想着与隆裕太后摊牌地事情。段瑞在卫门地禀报之中。已跨门进入。
袁世立即从威仪地虎皮椅子上跳起来。急步上前。一把握住段瑞地手。像父辈对子女一样亲爱说:“芝泉。外边一定很冷吧。快来暖和下”
袁世凯说着。一边将段瑞让到炭火旁地棉绒褥坐位上。一边吩咐人上茶。
段瑞知道。这么冷地天。袁世凯不会无缘无故召见自己地。他是个直性子。刚刚坐定。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宫保。您召见我。有事尽管吩咐。我段芝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那好”袁世凯立即放下才刚刚品了一口地茶水说:“芝泉。都是自家人。不说多余地话。你现在立即去前线。把冯国璋给换下来”
段瑞一听。大吃一惊。心想。北国璋在前线是战绩辉煌。打得革命军连连败退。为什么突然撤换他呢
袁世凯见段瑞吃惊的表情,也不做解释,而是随手将南京政府地信件递给段瑞说:“他心里只有大清,不懂得顺应形势和潮流,可这事又不能在电文中解释,而他现在是只管酣战。
”
段瑞只扫了一眼信纸,便心知肚明,急忙冲袁世凯点点头,以示自己明白袁世凯的意思;可随即他又眉头紧皱说:“如果是南军在施缓兵之计怎么办岂不白白错过了趁胜追击的大好机会”
袁世凯一摆手,打断段瑞的话,:“就革命军那三脚猫的本事,能有什么缓兵之计。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是他们不守城信在先,那我袁某倒真对他们不客气了。”
“调国璋回京,可委任职”段瑞担心地问。
“嗯,”尽管袁世凯在心里,早已安排了冯国璋地委任,面对段瑞的询问,他仍然装做思考状沉默了一会,才像突然想起来了安排冯国璋地职位说:“让他任京城禁卫军总统,兼察哈尔都统。”
段瑞又一次大吃一惊。因为他知道,这禁卫军是几年前才重新组建起来的一支保屯清王朝地新式武装部队,不管是武器的配制,还是军将和士兵地素质,都不在北洋军之下。并且,官后皆是满蒙旗人,一师二旅,总计一万多人。如果冯国璋能掌握了这京畿防务大权,那整个大清,更是袁世凯的手中之物了。
段瑞想到这里,又一次对袁世凯的用兵和心机,佩服的五体投地。可是,在敬佩之余,他又忍不住担心地问:“国璋他能率领得了那清一色的满清旗人吗”
“这个倒用太担心,我会从中斡旋调换的。”袁世凯立即打消了段瑞的顾虑,运筹帷幄地说。
二:
在凛冽的寒风中,一列由武汉开往
专列,尖锐而刺耳地鸣叫着,正撕破冬天的僵硬和隆隆地奔跑在华北平原的大地上,奔跑在萧条而凄凉的冬季,奔跑在有目地地的旅途中。
从前线被替换回京的冯国璋,正落寞在坐在车窗前,望着窗外那急速向后奔的冬野,望着冬野里的凄凉和萧条,刚刚走下战场的他,心里禁不住也升腾起一股与窗外的冬季一样凄凉和萧条的孤寂心情来。
这个冯国璋,字华符,直隶河间县西诗村人,生于1859年。七岁读书,二十岁到直隶省会保定莲池书院深造,因家境贫穷,不久辍学。二十五岁时,只身到大沽口淮军直隶营,通过族叔地介绍,入伍当兵。因有学识,得到上司的赏识,保荐到天津武备学堂,习步兵兵科。因他学习刻苦,毕业后被留学任教,直到而立之年。不安于现状地他,一心想着出人头地,便于1893年进聂士成军中效果。在甲午战争前夕,跟着聂士成赴东北和朝鲜等地考察和测绘地形,历尽艰险,所达之处,皆绘图说明。并把搜集到资料以聂士成的名字整理成东游纪程一书,由此得到聂士成垂青,被任命为该军军械库局督办。甲午战争后,又被聂士成保荐,以清朝驻日公使裕庚随员身份赴日。他为了考察日本军事,想方设法结交日本军界人士,并不分昼夜博览大批日本军事书籍,抄录和整理了几大本有关军事训练和近代军事科学龄前发展兵书。回国后,他将在日本整理的笔记交与聂士成,聂士成又转交袁世凯。而袁世凯当时,正好在天津督练新军,急需军事人才,见到冯国璋整理的笔记如获至宝,立即招冯国璋入小站铺佐编练北洋新军,从此,冯国璋成了袁世凯的心腹亲信之人。而袁世凯对冯国璋,更是尊重有加。在袁世凯下野时,冯国璋怕受牵连,主动以夫人病丧为由,请辞回原籍,未被清政府批准,而是原职原用。可冯国璋仍然对下野地袁世凯忠心耿耿,一直暗通信息。
武汉革命暴发之,冯国璋在率军南下的时候,途经安阳上村地时候,特意进村向袁世凯请示宜,袁世凯授意他六个字:慢慢走,等等看。
于是,冯国璋便紧记袁世凯的授意,唯袁世凯的密令是听,根本不理会陆军大臣荫昌的批挥。待清政府无奈迫于无奈启用袁世凯之后,他又如猛虎下山,指挥着手下,对革命军猛烈进攻。而当时的革命军,面对他们北洋军的猛烈进攻,想玩花招,想巧妙地化整为零,躲在汉口街道两边地建筑物内,以不可见的暗处,狙击他冯国璋在明处地北洋军。冯国璋见革命军拼死抵抗,难于长驱直入,于是,他灵机一动,效防三国里的火烧曹船,一把大火将整个汉口扔进了火海之中。那时,正值深秋初冬,天高气爽,北风南流;而冯国璋放地这一把大火,是火借风势,风借火威,由北向南,一派通红,漫天彻地,直烧了几天几夜,方圆几十里的繁华商埠、商店、民房,皆埋葬于火海,化为一片废墟焦土。
c;
由此,冯国璋得了朝延地嘉奖和封赏。但他冯国璋知道,名义上是得到朝廷的嘉奖,实际上是袁世凯在嘉奖他。于是,他在攻打革命军上,越发的拼命卖力了,真心实意的拼命卖力。
可他冯国璋正把革命军节节败退,他拼命想把革命军早日歼灭,好高秦凯歌,班师还朝,邀功授赏。可没想到,袁世凯却让他如猫戏老鼠,与革命军周旋之余,仍静观其观。这太不可思议了,如果是袁世凯没复出之前,他可以这样做,为的是给袁世凯复出制造机遇,可现在,上司袁世凯已经复出,并统整个朝野,为什么还让自己静~变呢
因为冯国璋不透袁世凯的思,酣战正欢的他,为了不给革命军喘息的机会,便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置袁世凯的电文于不顾,继续对革命军猛打强攻。可袁世凯也知道他的心情,仍频频致电于他。
而冯国璋不但继续置不理,甚至还至电咨问隆裕太后,询问袁世凯为什么不让冯国璋攻打革命军,而是让静观其变。而隆裕太阳也如坠云雾之中,以为袁世凯在与工命命军玩什么深不可测的计谋,便召袁世凯祥问原因。
这一,可把正与南京政府的袁世凯吓得心惊肉跳,可这议和事是属于密中之密,岂不冯国璋给坏了,幸亏太后并无怀疑袁世凯什么,只是询问一下而已。
可此时此,坐在直达京城专列的冯国璋,望着窗外,心里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仗打得正得意之时,袁公为什么突然让停战呢再说了,袁公已经复出了,这快速剿灭革命党,脸上光采的袁公,可他为什么一封封急电下令我停战呢自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置之不理他。现在,他便又让段瑞撤换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让自己回京城任禁卫军统领兼察哈尔都统呢
带着种种不解和迷惑,冯国璋一到京城,顾不得喘息,立即不停蹄的直奔袁世凯的官邸。
早已等候冯国璋的袁世凯,立即热情地迎了出来,虚寒问暖的同时,不等冯国璋询问,刚刚坐定,便抢在冯国璋的前边说:“华符,你酣战正欢,我却急急地让你停战,并让芝泉撤换你,你心里一定很委曲吧”
冯国璋一怔,心想,袁公聪明才智胜人,真真看透了我的心。立时,冯国璋诚慌诚恐地解释说:“宫保,我华符一直对您忠心耿耿,只有服从,只有死心塌地,怎么会有委屈呢只是华符感到不明白,革命军正节节败退,我军再一鼓作气、趁胜追击,即使不能将将乱党剿灭干净,也让他们大伤元气,再不能死灰复燃。再说了,这迅速剿灭乱党,功在
可宫保为什么让停战呢华符来,是向宫保请罪的,符不服从您让停电的命令”
“华府,这所有的一切,皆因为我另有禁卫军兼察哈尔这些重职委任你,而这个重职,又非你莫属;所以,才让芝泉去撤换你。”袁世凯打断了冯国璋的解释说。
“这禁卫军皆清一色地满清旗兵,我担任统领,他们服我管束吗”冯国境面色凝重地问。
“若是别人,可能会麻烦些,但你华符,统领清一色的满旗禁卫军,再大地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袁世凯微微一笑说。他心里知道,自己说这话,并不是给冯国璋戴高帽子,而是冯国璋确实有别人无可比拟的带兵之才能。
冯国璋立时不好意思起来:“这是为什么”
冯国璋说这句的时候,凝重的脸色立即舒展如云。尽管他心里也知道这是袁世凯给自掏耳屎地话,但听起来却很受用的很。
“你在线将革命军打得节败退,他们正对你刮目相看所以,这个时候让你出任禁卫军统领,他们岂有不服之理,再加上你地带兵之才能,就是天大的麻烦,还有你华府摆不平的吗再说了,禁卫军的将领多数都听过你讲课,岂有不服你管束之理呵哥呵呵”袁世凯说着,大笑起来,趁着冯国璋脸色舒展如云,又立即将南北议和事情告诉了他,并秘密授予冯国璋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让他逼宫逼隆裕太后下逊位召书。
袁世凯密授国璋的同时,又把南京政府地来函递给了冯国璋一封。
立时,冯国璋大惊失色,管他已耳闻这些传闻,可他始终都不相信。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清朝和袁世凯地份量一样重。所以,此时此刻,面对袁世凯授予自己如此尴尬的差事,思想经过激烈地斗争,踌躇了一会儿,便把心一横,决定助袁世凯一胳臂之力,成全他的南北议和,便立即说:“嗯,华符决负老宫保,只是这事急不得,需要些时间。”
“夜长多,议和地风声一旦传出,时间太长了,僵持下去没有结果,会生变故的的。”袁世凯有些迫不及待,恨不得立即就让清朝退位。
“如果快,那暴力逼宫”冯国璋看着袁世凯的脸色,试探地说。
“使不暴力”袁世凯急了,立即打断冯国璋的话说:“君臣一场,怎么可以使暴呢,如果使暴,我还让你去摊牌吗我自己也会,芝泉也会。现在,正因为我不想出面,正因为芝泉脾气暴急,我才让你去~牌。”
“宫保,摊牌可以,摊牌之后,还是给皇上和太后几天的考虑时间吧”冯国璋仍然坚持缓和几天。
袁世凯既想让清廷立即退位,又不想使暴力逼宫,为了说服冯国璋尽快去给隆裕皇太后和皇上摊牌,又怕冯国璋心里怨怒自己脚踏两只船,便立即拉起冯国璋的手,眼睛潮湿,悲伤难过地说:“华符,你是不是认为我是个无情无义的白眼狼呀啊我做着大清的命官,吃着大清的俸禄,背地里却与南方政府拉扯”
冯国璋也不知道袁世凯要往下说什么,立即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以表示自己不是这样认为的。
袁世凯接着说:“华符,你只顾在前线酣战,却看不透眼下地形势,我袁某何尝不想把革命军尽快剿灭,以还大清之安然太平。可是,你放眼看一看我们大清的国土,现在已有十多省脱离我们大清,这样打下去,军民死伤严重,于大清于全国民众,有什么好处。这大清的江山摇摇欲坠,岂是我们所能保得下来的。再说了,改朝换代,历来有之,又不是他大清率先而为。这南北议和,于国于民,皆大欢喜呀”
冯国璋听到这里,立即想起了他自己放火烧汉口繁华商埠之情景,深为袁世凯的高瞻远瞩而感动。于是,激动不已的他便立即说:“宫保,明早上朝,我就去与皇太后和皇上摊牌。”
袁世凯一听,立时心花怒放,心说,好搞定。但他面却上不露声色,只是立即让人取出自己这几天拟定好的清室退位后的优待条件,递与冯国璋。
冯国璋接过,只见上面写着皇室优待条款: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民国以待外国君之礼相待;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万两,矣改铸新币后,改为万元,此款由民国拨付;第三款:大清皇帝辞拉之后,暂住故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其所用经费,并由民国支出;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第七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民国特别保护;第八款:原有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冯国璋本来就对袁世凯地高瞻远瞩所感动,看过他拟定的皇室优待条件,那颗感动地心,越发的激动不已了,越发对袁世凯尊敬的无以复加。
冯国璋之所以大为感动,是因为他认为这份皇室优待条款,充分体现了袁世凯对皇室那无以的尊重和呵护,及袁世凯被迫议和的无可奈何。
c;
三:
隆裕太后是光绪皇帝地皇后娘娘,自1908冬天,光绪皇帝和慈禧相继归西,她便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可是,她也很想学慈禧那样,群臣于股掌之中,但她却没有慈禧地杀伐决断和心机,更没有慈禧的翻云覆雨之能耐。
可是,当冯国璋以革命军太猖狂,全国皆起
,十万革命大军即将逼进京城为借口,小心翼翼、隆裕皇太后下召逊位时,隆裕皇太后抱着几岁的小皇帝,大放悲声:“怎么会这样我大清立国几百年,这祖宗的基业,到了我隆裕这里,怎么如此多灾多难呀”
隆裕皇太后一哭,她怀里的上皇帝也跟着哭,一时,本应属于威严肃穆的朝堂,却像死了人一样哭声震天,像落日沉没一样凄凉而惶惶。而抱着小皇帝地隆裕,一旦大放悲声,便想起了自她垂帘听政之后,所遭受的种种艰难和不顺,便哭起来没完没了,直哭得周围地太监和宫女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哭得下边的冯国璋也忍不住唉声叹气、悲伤难过,哪敢再劝下召逊位地事情,便
遗孀第53部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