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后,那人说:“去年说的那个少年班已经批下来了。你家小十六幸好这次统一高考考了个好的大学,否则以他爸她妈的资历,很可能会让这孩子去那个少年班的。这次大学考的好啊。”
顾老爷子也是点头,双眼目视前方,也有些惆怅的说:“我们家小六现在还有些怨我呢。”
“他这是不明白原因,等过段时间他知道后就好了。”
1978年2月22日,华清大学开学日。
红底横幅上印着“迊新站”三个字,那是横幅下合影的新生们再熟悉不过的字型。昨夜噩梦中那些骇人的口号、伤人的标语仿佛顷刻间倏忽不见,只剩下依旧棱角分明的美术字,像是炭火中烧红的上一个十年给时间烫下的烙痕。
顾谨言背着曾爷爷送给他的书包,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像众多新生一样,在校门口的横幅下站立和父母一起拍下了入学照。
因为刚开学要迎新的关系,顾于庭和夏悦晨特别的忙,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到十六,只能交代过后急匆匆的离开了。
顾谨言人小,混在一群最大和他爸爸一样年纪的学生中尤其显眼。
一个绑着马尾辫二十多岁的女同志,见他长的白白嫩嫩的,走到他身边:“小同志,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是迷路了吗?”
顾谨言摇摇头,嘴巴就像吃了蜜一般说:“姐姐,我也是这一届的学生奥。”许是怕人不信,他还从包里掏出了录取证书,递到对方面前:“姐姐你看,我是外语系新生顾谨言。姐姐你是那个系的?”
“我.....我是中文系的。”顾谨言的通知书让很多人都看的有些傻眼,他们从来没想到竟然有一个孩子和他们同级,这孩子可真厉害。
许多人,开始打听顾谨言的年龄,问他外语是怎么学的。外语系和别的系不一样,别的系并不会考外语,只有想报考外语系的才会加试一门外语,他们很多人对于外语就像看天书一样,怎么都学不会,现在碰到一个外语系的小学弟,可不就开始和对方打听诀窍。
更是因为这个,顾谨言在学校结识了许多比他大不少同窗。
1978年3月9日,华国科大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全国范围中招收了7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破格选拔了20名少年。这次破格录取的少年,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科大的教师们对这些少年逐个地进行多次笔试和口试,再经过体检等,最后在科大成立了少年班。
科大的老师们还为他们编写了专门教材,除配备业务较强的教师外,还配备了一位政治、业务都较强的女教师担任班主任,从政治思想和生活上教育、关心这些学生。
顾于庭得到消息后这才明白了顾老爷子当时为什么非要十六考大学。十六正常情况下考上大学他除了要和一群比自己大很多的人一起学习外,其他的情况和那些中小学生其实没差别的,每天上学放学回家,还有父母陪在身边。
而那些少年班的孩子们却是每天都要生活在学校里,由学校老师负责教导他们。少年班在顾于庭和顾老爷子眼里,便是一种“拔苗助长”,根本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
小小年纪被硬生生远离自己的父母,加入到比自己年龄大的群体里接受本不该属于他们学习的知识,让他们承受本不该在他们这个年龄去承受的东西,使他们过早的进入了青春期,更甚之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样的成长是不利的,或许在他们那个年龄层,他们比同龄的人要聪明的多。可是你能说他被这样“拔苗助长”后还能够有那么“超智”吗?
想清楚这点后,顾于庭回家便和老爷子商量没事的时候,让顾谨言多去少年宫或者其他地方接触一些同龄人,使他不被学校那些比他大的同级人同化,务必让他保持孩子应有的那份纯真。
作者有话要说:
我还在更文啊,还没完结!为啥看的人越来越少了呢?没收藏、没读者、没留言,心拔凉拔凉的!
第88章 1978年
正式开课以后,顾于庭和夏悦晨的生活也便的丰富多彩了起来。他俩年轻却是教授级别,虽会担当一部分课程,却也不是很多,可两人有时候却是忙的根本见不到人。
学校里的老教授们都很喜欢他们这对年轻又能跟上他们思维,还有很多新奇想法的小夫妻,有外语科研项目的时候总喜欢叫上他们。
需要经常出差去往全国各地各所高校的学习交流会,华清大学外语系的代表便是顾于庭小两口。年轻眼界宽、知识面广,让他们在那个圈子里迅速站稳脚跟,得到了一众大佬的认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天,顾于庭刚从外地回来便碰到了他们系的一个老教授。
老教授头发花白,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中山装,背脊挺拔,看到顾于庭后主动和他打招呼:“小顾回来了,刚好我们几个老家伙最近正在研究 ‘外语与科研的关系’,你也加入吧。”
“好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