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宫中为了谢池的事几经周折时,住在驿馆的阿塔过得也不是那么安心。
他在晏国的不作为,已经被犬戎察觉到了,大王子近来频繁来信,且口吻一次比一次强烈,让他务必尽快要回那批骏马,他已经快拖不住了。
两天后,犬戎再次来信,大王子在信上言明要为他妹妹指婚。
这就是明晃晃的威胁了,阿塔把信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然后苦着脸进了宫。
再次站在銮殿上的时候,阿塔还是很怵,他恭恭敬敬朝着谢崇叩拜行礼,“使臣阿塔拜见陛下”。
谢崇冕旒上的玉珠动了动,“平身”。
阿塔从金砖上起身,两手交叠在腹部,道:“犬戎已经给了晏国将尽二十天的时间,不知陛下是否有了结果”?
谢崇单手搭在金色的扶手上,眼中情绪未明,“使臣今日就算不来请见(xian 四声),朕也是要宣你进宫的,郭侍郎刚于殿中禀明了案情,还未详细讲述经过”。
“使臣也该听一听,乌迪王子之死究竟与我晏国有无干系”。
“若是没有,又如何向我晏国交代”?
阿塔心中陡然一跳,隐约生出一丝不妙的预感。
郭松执笏出列,“陛下,不知微臣能否将人证请到殿上”?
谢崇颔首应允,“可”。
阿塔觉得极为不可思议,他并未从大王子那里收到有刺客活下来的消息啊!
在得到陛下准许之后,郭松转身出了銮殿,回来时,身后跟了十几具盖着白布的尸/体。
他让侍卫把白布掀开,露出了七具骨头架子以及五具尸/斑遍布的尸/体。
在场的文官见到这样骇人的场景,被吓得以袖遮面,武将看了倒是习以为常。
阿塔不懂他搬几具尸/体上来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大人的人证吗”?
“对,这就是我的人证”,尸/体有时候要比活人诚笃的多。
郭松示意大家观察地上的十几具尸/体,“这是从边界运送回来的刺客,我细细的检查的一下他们身上的特征以及所用刀具,并未发现特殊的地方”。
“这岂不是太不正常”?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阿塔保持沉默。
郭松接着道:“那么可以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人需要使用一模一样的刀具”?
朝堂的文臣脑子里的弯弯绕绕可不少,闻弦歌便知雅意,“可能性有很多,也许是一个组织,也许是某些人豢养的死士,大人说的这话不确定性太多了”。
郭松朝着开口的大人点头示意,“明大人言之有理,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下一个线索了”。
他面向尸/体,道:“地上躺下的十几个人并不是刺客中的全部,而只是其中死去的人,这样看来,幕后之人定然身居高位,重势在握,否则不可能把乌迪王子一行人杀戮殆尽”。
“尽管还不能确定幕后之人的身份,但范围就此缩小了”。
阿塔摇了摇头,并不同意他的说法,“按照大人的推测,我眼前只能看到一片迷雾,那样的人不少却也不多,陛下恰巧就在这个范围内,郭大人难道是在影射陛下吗”?
“使者这就是非愚则诬了”!
郭松笑了笑,面上一派坦然,并没有受到阿塔的影响,“在案情上面,我始终就事论事,绝没有主观的臆测过什么,何况我对陛下的忠心可比沧浪之水,天上孤鸿,可以濯缨,亦不坠青云,怎会去影射陛下”?
不得不说,郭松说的话很讨巧,让听的人也十分舒心,有能力、会办事、得帝心的人,谢崇怎会不爱用呢?
阿塔刚才只是随口一说,被郭松驳了之后,再一次闭上了嘴。
“既然使臣无话可说,那我就开始说第三条线索了”,郭松走到尸/体旁边,蹲下身子,从花纹繁复的金色托盘中拿起一方素白的巾帕,将之垫在尸/体的颅骨上面,而后单手稍微用力,头骨顿时向两侧分开。
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头骨的中窝那里竟然出现了一片黑色的区域。
郭松并未理会大臣的惊呼,接下来他又接连掀开了其余七具尸/体的颅骨,结果不出意料,在同样的位置,都有一片黑色,不同的只是向外延展的距离,有的只有一小片,有的已经蔓延到了整个头颅,从外表看处处正常的尸骸,剖开之后,却是这样的画面。
估计幕后之人也想不到,会有人把尸体千里迢迢的运送至京都,而后又不按常理的把尸体剖开,甚至骨头都没有放过。
谢崇的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是没想到会出现这个结果,“爱卿可是将这黑斑的因由查清了”?
郭松在尸/体旁边转身朝北,拱手道:“回陛下,虽未全中,也应八九不离十”。
谢崇道:“说来听听”。
郭松道:“微臣发现这些黑斑之后,便有了一丝拨开云雾之感,之后便寻太医,本以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