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发家史 作者:当米虫的日子
了也白来。要是学不好,以后传出去也败坏他武馆的名声。
同时也亲自找了镖局的几个武功底子不错的镖师,让几人轮流去教学。反正他们一个月也要休息三五天,闲着也是闲着,有空就去教教学员。一个人五天,五个人一个月就满了,只要安排好排班表完全没有问题,他自己再过去把把关,这样武馆就能正常运作。
第一次招收学员,段虎收了六十个,便不再收取,地方也不够大。县城里有书院,学子们每年束修十两,再加上在书院里吃穿用度再十两。段虎也依照这个标准,武馆学员每年两套练功服,一年连吃带住二十两银子。
初步估算下来,武馆里的大师傅每人每月只教五天学,一年补他们十五两银子,他们也很乐意干。
里面给学徒们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的老妈子,一共十个,每人每月一吊钱。
吃的粮食从家里运过来,蔬菜猪肉也从家里运过来,不够就杨老汉负责采买。一年所有加起来开支大概二百两,净赚一千两百银子,一年多就能把买这栋房子钱赚回来。
武馆如火如荼的开了起来,开业那天还请了一对大狮子来门前耍弄。从外边儿路过的行人,经常能听到武馆里面从来哈嘿的声音。
打那之后,杨老汉就忙了起来,每天一大早带着小厮赶着马车从杨家沟去县里,车上拉着蔬菜,肉,米面等等。
若是碰上有人问他干嘛,他会笑呵呵的说,女儿太忙啦,他帮衬帮衬,给她拉点儿菜和肉。大家伙儿也知道,杨柳的男人在县里开了武馆。听到这就不会再问。
真娘也不闲着,她带着从省城带回的两个老妈妈,还外加哑娘几个人养起了猪种起了菜。
杨老汉原本有五亩自留地,现如今,有两亩地都被真娘种上了蔬菜。家中后院儿的猪圈里头养了十几头猪。就这还不够吃,杨老汉还经常在村儿里收猪肉。
家中的事务和王婆婆则交给了两个丫头打理伺候。怕两个丫头不尽心,杨柳每天回来都会去问问。
王婆婆现在的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以前在省城的时候,外面有多热闹,而他的家里就有多冷清。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别人一家子人都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只有她一个人孤苦伶仃。
可自从来到杨家沟就变了,附近村的几个老太太经常来找她唠嗑,什么东家一只鸡西家一瓶醋。哪家和哪家的婆娘又闹起来了。哪家今年挣了钱,哪家养了个败家子。有时候她还会带着丫头跟着老太太们出去遛弯儿。要不就让小厮带着她坐马车去镇上戏园子看戏。再不济就去后院儿看看猪圈,帮助真娘他们喂喂猪。
杨柳知道师傅过的开心,自然也跟着开心。那些陪师傅聊天儿的老太太们,她也不会亏了他们,偶尔会送几尺布,偶尔给两包点心,再不就把几个老太太请到镇上去听戏什么的。
忙着武馆的事情,杨柳也没有疏忽平安的教育。平安每日坐着爹爹的马车去镇上上学,每隔两天,杨柳还会抽他的功课。隔几天段虎要教他打些拳脚,锻炼身体。每个月杨柳又会去镇上学馆问问夫子,平安的学习状况,顺便带点东西孝敬夫子。
小茹现在改名叫段晓茹。现如今在镇上教几个小女孩儿学织布。杨柳还把家中一个做饭的老妈妈送到镇上,给女孩儿们做饭洗衣裳。
害怕几个女孩子住在镇上有危险,便叫糖果店的掌柜,每天晚上住到那小院儿里。杨柳每隔两天也会去院子里看一看,问一问。
日子过得顺顺当当,唯一伤脑筋的是到现在她都没找到开绸缎庄的铺子。
绸缎庄是杨柳主负责的,她早就打算来个连织带染再加卖的一条龙产业。那所需的铺子作坊就不会小。门面至少三间。染坊和织坊搁一块至少两个大院子。
可惜县里没这么大地方,她退而求其次想在镇上找地方。至少织坊和染坊得确定下来。偏偏找了又找,就是找不到。
反而是他们家的糖果店隔壁的铺子要转卖。杨柳花了二百两银子买了下来,把糖果店扩成了两间门面。后头也打通了,变成了两间房子的小院儿。一间用作仓库,一间用来做饭吃饭。两间铺子上面都有阁楼,用来住人。
因为铺子找不合适,杨柳就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培养那几个小女孩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