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这样的日子还是笑着好。
除了这件事之外,家里还有另外一个事儿,那就是为张甫远加冠,张甫远现在是举人了,这样的话肯定不是他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就能了的事情,就算是他们乐意,别人也不乐意呢!
多少人都想着要巴结张甫远这个新晋举人呢,但是张甫远跟高举人不一样,一年中最多的时候都不在县城,他们想要巴结也做不到。
在张甫远中举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很多人家都已经把张甫远的事情调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大概也明白了张甫远这趟回来是要加冠的。
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错过?很多户人家已经在想要准备什么礼物了,如果张家和高家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样的话好像他们也不能做什么,但是心里肯定会不高兴,然后难免有闲言碎语。
即便大家不在乎这些,但是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没有必要这么麻烦,既然是喜事,那就索性大大方方的让大家都开心起来。
这是件大事儿,要是高小诺一个人恐怕是办不来的,哪怕还有两辈子的经历,但是实际上也只是小女孩罢了,从来没有自己亲手办过这种事情,好在身边还有钱氏孙氏帮忙,让高小诺省了很多力气。
但是钱氏跟孙氏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帮忙的,他们在有意识的锻炼高小诺的能力,张甫远跟高举人不一样,高举人无心仕途,但是张甫远志向就在那里,这些事情高小诺总要知道要怎么做的。
除此之外钱氏还经常念到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她觉得自己闺女可以要个孩子了。
没有出去之前,高小诺年纪还算不上很大,女子早生孩子对孩子不好,对自己身体也不好,因此钱氏当时也不是特别着急,之后就是两年游学,这长途跋涉的,不要孩子也是情有可原。
现在好了,过的也安稳了,张甫远已经考上举人,高小诺自己总是要独立面对这些事情的,她们不可能永远为高小诺承担。
高小诺没什么意见,老老实实的跟在自己母亲祖母后面学习,勤勤恳恳的样子份外讨人喜欢。
她真的是为了张甫远学习这个吗?其实肯定是有张甫远的原因的,但是这绝对不是决定原因。
高小诺在写现在这个话本的时候遇到了挫折,第一女主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大家闺秀的生活高小诺倒是略有耳闻,再不行她也可以去问冯氏,但是大家闺秀的心里她确实不怎么理解。
怎么会有女子愿意将自己的丈夫跟人分享呢?这种事情在高小诺心里压根不可理喻,但在第一女主看来这理所当然,高小诺当然可以写的出来这种感觉,但是总是觉得不够。
相比较起来写第二女主就舒服多了,虽然说第二女主看起来有古代社会格格不入,但是高小诺反而很能理解她的心理,她干的是高小诺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所以高小诺写的很爽。
第二女主到第一女主身上的时候干的事情让她觉得更爽。
所以白天的时候高小诺跟着母亲祖母,晚上的时候就自己琢磨剧情,在大纲上修修改改的。
张甫远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他总觉得高小诺这回的话本跟往常不一样,虽然他还不知道剧情,但是高小诺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他没有吭气。
到了张甫远加冠的那一天,基本上县城里有名有户的人家都过来了,张甫远的加冠仪式在张家举行。
平常过年的时候张甫远住在高家,张家的人都不是很开心,但是高家也不是他们能惹得人家,所以就算不开心也只能憋着。
但是如果张甫远的加冠仪式要是敢在高家举行的话,张家估计就真的不乐意了,付诸行动的那种。
况且钱氏也没打算这样,真要是让张甫远在高家举行加冠仪式,那张甫远到底是高家的还是张家的?
人家张甫远毕竟不是入赘自己家的,又是父母的独子,所以虽然说就算是张甫远入赘自己家她挺乐意的,但是这是断人根的事情,她才不做呢。
不仅如此,县太爷还亲自来了一趟,尽管没有在宴席上呆多久,但是这个脸面是给张甫远了。
家里收了不少好东西,钱氏有分寸,太贵重的东西肯定是不会收的,收了人家的东西将来都是要还回去的,张甫远用啥还?用人情。
人情是那么好还的?尤其是张甫远想要入仕的情况下。
钱氏疼自己闺女,所以顺带着也疼张甫远,这方面她看的清楚,俩人是夫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加冠了没多久张甫远就又要走了,这回走是直接往京城走,虽然会试是在明年举行,但是听说京城那边的天气跟他们这里还不一样,总要提前去适应一下。
去京城的话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张甫远并没有认识的同窗在京城里,潘家书店虽然说已经在京城里开分店,但是在京城里还名声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