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我那造反的未婚夫 > 正文 分卷阅读177
    妹总能做到落落大方,细心周到。

    唯独在面对自己时,一下就变得胆怯起来,畏首畏尾,小心翼翼,仿佛自己下一秒就能吃了她似的。

    “臻姐姐,我定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你先去收拾罢,出府时倘若你姑丈发觉了要留你,我也没法子,但你不要怕,你这次帮了我大忙,就算你不做别的什么,我也会托卫珩看顾你的家人的。”

    “可是我......”

    “倘若老天都愿意让你离京,待会儿出府时你姑丈没发觉,我便带你走。”

    “......好。”

    ......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62章

    两年后。

    不,说的仔细些,其实还未及两年。

    毕竟这才只是冬季。

    对于京城来说,冬季并不比夏日好上多少,鹅毛大雪,路面上总有马车因雪下的太厚而寸步难行。

    若是不下雪的冬季,又惹人担忧来年春季会遭干旱,地里收成不好,反倒宁愿忍受寒冷的冬季与鹅毛大雪了。

    而对于黎州来说,冬季是最难熬不过的。

    阴湿的风,渗入衣衫,任凭你袄子穿的再厚也防不住,不论屋内烧了多旺的火,总觉得脚底板是冰凉冰凉的。

    倘若一个不注意生了冻疮,那就更难耐了。

    但在西北,冬季反而不是最讨人厌的时节。

    尤其是元庆城内。

    因为元庆城总是缺水的,冬季下了雪,就能让元庆城内的百姓们感受到难得的湿润气息。

    雪覆盖在夯实的黄土之上,银装素裹,从远处瞧去,漂亮的很。

    只不过唯一让人叹息的便是,西北的冬季格外的干,风拂过面颊,那等子皮糙肉厚被吹惯了的还能熬住,像是从京城来的姑娘家,面上都能被刮出几道红来。

    而后晚间便火辣辣的疼,又是脱皮,又是干裂,要敷上好几日药膏才能好。

    红黛初来西北的第一个冬季,便是这样熬过的。

    脸颊上日日都敷着厚厚的膏药,喉咙干涩,且外头不仅风大,还有被风卷起的沙尘也厚,只是出门买些皮毛,回府时鞋面上已经盖了浅浅一层沙尘。

    但实际上,倒也不是西北所有的地儿都如此,只是他们刚来西北时,住的是离沙漠极近的南宜府。

    南宜府的名取的雅致,气候却与它的名头恰恰相反,因处在风口,冬季北风凛冽,春季黄沙漫天,夏季灼热干旱,秋季昼夜温差大,一年四季,竟没多少日是好过的。

    可苦惨了一群从黎州,京城来的,还未适应西北气候便被迫忍受最遭情况的丫鬟婆子们。

    不过后来,随着仗越打越烈,匈奴节节败退,收复的边疆失地越来越多,她们也逐渐从北方风口之城,搬迁到了元庆城。

    元庆城是边防要塞,四面四通八达,往来商队不计其数,是以也算是西北最繁华的几座城之一。

    唯一的缺陷便是邻近水源极少,经过的河流支流时常会断流,所以粮食蔬果什么的种植量并不稳定,时常就要派车队去其他府城调度采购。

    这么些年,元庆城皮毛宝石之类的物件儿,价格都要比外地便宜不少,唯独吃食贵的很。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灌溉水源。

    但今岁不同了。

    自打去年年尾卫大将军将卫府迁到元庆城之后,便指派底下的人来积极地解决这个难处。

    卫大将军指派出来的人不少,有些负责勘测地质情况,有些则负责挖井挖沟渠,利用地下水和循环机制,极大的缓解了元庆城灌溉水资源匮乏的情况。

    ——当然,这些话,元庆城的农户们是听不太明白的。

    只是那些挖井挖沟渠的人这样说,反反复复不停地说,他们便也记住了。

    到如今与过路的商队随口复述这么一句,竟然也能像模像样的,哄得不知情的外人惊叹不已。

    但他们其实也并未有任何不实之处。

    “卫大将军就是这般有本事。”

    元庆城西面的农田田埂旁,有商队停下来稍喘口气,也拾掇拾掇自己,才好进城做笔漂亮的大生意。

    在休整时,商队的领首阳佟无正好瞧见了农田里农户们正在铲雪。

    他自己也是农户人家出身,十一二岁时幸得贵人赏识,才进了河南府城,识字习算学,做了一个账房管事。

    后来又因机缘巧合,外出闯荡,因他胆子天生比旁人大些,心又天生比旁人细些,所以如今也不过是三十有三的年纪,便已成了一列商队的领首。

    阳佟无走过去,与这些农户们交谈起来。

    谈到了今年地里的收成,又谈起了官府新发的粮种,新教的灌溉法子,还专门派了人给这些村子打井。

    “瞧您这模样,应是头次来元庆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