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了,还有什么再行商议?主要是已经料定,夏简戟那边的回信,多半会是趁此机会拿下陇西和关内的。但还是要等到他的回信到了,得了命令之后,才能名正言顺地出兵。
先前出兵长安,是因为时机稍纵即逝,等不及送信到川蜀、再等回信再采取行动,这才一边攻打长安、一边送信入川蜀。
这次出兵陇西和关内就不同了,不是非常紧急,那还是要夏简戟最后做决定才好。
夏简戟的回信,果然是命令姚青云带兵,只是又还点了葛圭章监军,进攻陇西和关内。
……
升和十八年十月初,八万炎军出兵陇西。
陇西和关内的大昭驻守府军,早已在东伐邺城军时就差不多被抽调空了,在升和帝被杀后更是四逃溃散了,或者聚集起来劫掠百姓,这对炎军大军来说绝算不上拦路石,一路平推过去就完事了。
但是,陇西四座边城里的边军,那就不一样了。
他们常年与叩边劫掠的蛮人打交道,练就了好一身骁勇善战本领。炎军攻占陇西和关内两地的主要拦路石,就是最后这些边军。
也是因此,葛蕤等人才没有托大、没有兵分两路去直取两地,而是全力击破其中一处。最先计划击破的,便是最难打的陇西边军。
陇西边军再如何善战,四城边军又在大昭大将卫疆的统领下互为犄角,然而两万边军遇到八万炎军,且其中还有两万炎军配备了弓力不俗的长弓,陇西边军也是无能为力了。
试探性地交战了三次,双方都没有太大伤亡的情况下,卫疆就投降归顺了。
对,大将卫疆没有以死报效已亡的大昭朝廷,而是归降了炎军。
“……我不管龙椅上坐天下的是谁!我只管活得像我父母给我取的姓名一样,卫疆——戍卫边疆!
既然我们边军如今归你们炎军管了,那是不是给弄点粮草来?我们的肚子吃饱了,才有力气戍卫边疆啊!
你们用的那种长弓也给配上两三万张来,那玩意儿估计能用来在城墙上射杀进犯的蛮夷,或许马匹都能一箭射死!那以后兵士们就不用去和蛮子们短兵相接,以命换命了。
来来来,给点粮草!弄万把张长弓来!”
归降炎军后,卫疆就开始要粮要弓了,看着一点都没有不适应。
姚青云他们都怀疑,即使炎军不来攻打,或许要不了多久,等边军没了后方粮草支援,光靠自个儿屯田产出也无法支撑时,甚至会主动回来归降
。好像他们兴师动众的耗费粮草前来攻打,有点不划算的样子?
不过想是那么想,但迟则生变,他们不放心等到他们主动来归降的时候,出兵来打这一趟倒也没什么后悔的。
而给予边军粮草支援,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炎军给边军留下十万斤粮食暂时应急,又承诺后续会陆续运来粮草之后,就把陇西边城的防卫重任,重新交予了卫疆。
或许是听见了风声,在炎军一路打破了整个关内,打到关内位于长城沿途的边城关口时,那些边军连意思一下打上一场都没有,只喊着:
“卫将军那厮都归降,我们也归降!我们也要粮食!要长弓!”
……
升和十八年腊月,在夏简戟全部拿下川地之时,北地炎军因为捡漏捡得好,彻底拿下了长安府、陇西和关内三地。
至此,炎军便占据了西南川蜀,西北陇西,北部关内、凤翔府和长安府,好大一块地盘呢。
从炎军地盘再往西北和北边去,便是草原和戈壁上的蛮夷地盘,往东边和东北便就分别是邺城军和后昭。
至于南边的米谷军,也趁着动荡时候迅速向外扩张,占据了江南和荆湘大片肥沃的地盘。
与炎军相比,米谷军得的实惠要大得多了,毕竟早在前朝——不、该说前前朝了,经济重心就已经南移完成,大昭时的经济重心就已经完全在南边了。
南边地盘才是好地盘啊,炎军还不说,米谷军的近邻邺城军(燕军)早已是垂涎三尺了……
……
升和十八年八月十五,大昭灭亡,之后的年号便乱了。
翻过年坎,(后)昭国境内可称景秀元年,(后)燕国境内可称武元元年,但米谷军境内和炎军境内,就没个正经年号了,总不好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