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以农为本(农) > 正文 分卷阅读271
    了,“是,臣定谨记王上和王后的叮嘱,以安民、抚民为紧要,万不敢扰民、疲民!”

    郑清源在心中暗暗告诫自个儿,关爱百姓、关心农事以及踏实做事,这确实是能讨他们王上喜欢的诀窍。不过这讨得欢心也不是容易的事,一味吹捧谄媚是没用的,主要还是要能做出实绩来。王上和王后可不是大昭末年时那些个好大喜功,却又万事不知的……

    等他回去后也不能松懈,还得继续花功夫,把事情做出个结果来。

    两年全国大旱,又有连年战乱,对于百姓们来说,那日子实在太苦了!如今的大炎朝廷里的君臣,大多都曾是普通百姓,知晓民间疾苦,能体谅百姓们的不易。

    因有他们王后培育出的高产良种,百姓们的日子已经看见转好的趋势了,于是君臣都一致认为:可先停止征伐,给两三年时间,让百姓们休养生息,趁此时机养军练兵,打造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强军。到时再去征战后昭、后燕和后越,最终一统天下。

    因此,在目前及之后两三年里,对地方官员来说最紧要的,就是安民、抚民,让百姓能迅速开始休养生息。

    川蜀之地受战乱影响较小,顺其自然让其休养即可。而凤翔府和长安府两地,又一直都在夏简戟眼下,受炎军和大宴朝廷威慑和浸润日久,不必担心有人心大欺瞒。如此一来,需着重提及的便只有陇西和关内两地了。

    也是因为此,夏简戟才特意看重杨戎和郑清源两人的禀告,并且还都言语告诫了两人,就为了他们别欺瞒乱搞。

    杨戎和郑清源俱都禀告过了,情形都还不差,夏简戟就做了最后的总结:

    “陇西和关内为我大炎边疆,担负着抵御蛮夷之重任,两地军民甚为骁勇,便是在腐朽的前朝大昭时,也勉力守住了边疆,可敬可佩!

    如今我大

    炎虽也不算富有,本王却还是不忍边疆军民在抵御外敌时,还受饥饿之苦!本王不指望两地为朝廷输运粮草、富裕国库,且所幸如今两地百姓已逐渐能够自耕自养了,值得赞许。

    然而,边疆百姓的日子终究还是过得艰难,本王打算免除两地百姓两年的赋役,诸位觉得是否可行?”

    就如先前所说,陇西和关内的军民粗犷骁勇,但日子过得艰难。若是免除了两年赋役,如今有高产良种在,肯定能在两年内逐渐好过起来。

    等到结束休养、开始征伐时,更能获得两地骁勇军民的支持,不说提供壮丁征伐后昭、后燕和后越吧,至少能够保边疆无忧。

    两年时间,朝廷不收赋税,百姓们家里应该能存下些余粮了,若是北方和西北方的蛮夷趁机来犯,边军和边疆百姓们必会顽强抵抗,毕竟他们家中还有粮食在,轻易不会让蛮夷们进了城。

    如果日子过得艰难,家中空空如也,那蛮夷进关也就进了,边民们提脚便能逃了,哪会像那样顽强地死守边疆家乡?

    关于这一点,夏简戟他们都是看清了的。

    反正也不能指望陇西和关内给朝廷输运粮食,毕竟两地军民能够自给自足就已经很难得了,那何必还要去搜刮那点子粮食呢?

    相比把粮食都留给边民们会带来的隐形好处,那点子还不够整个炎军塞牙缝的粮食,也就一点都不重要了。

    葛蕤:“臣觉得可行。”

    诸葛评:“臣亦认为可行,两地军民之前过得着实很艰难,王上体恤两地军民不易,免去两年赋役,实在是仁慈之举啊。”

    “……”

    众臣纷纷道是可行,无一人反驳。

    如果是粮草实在紧缺,他们或许还会劝谏两句。但有高产小麦在,以后的军粮也会逐渐富余起来并且还能存余下来,那就不必抠抠搜搜的,从两地军民牙缝里抠粮食了。

    杨戎和郑清源分别作为陇西和关内两地的代表,这时候自然要代表两地百姓出来道谢的。

    夏简戟免除两地两年赋役的提议无人反对,那就是铁板钉钉的政令了,不同于‘家宴’上的叙话家常,于是两人都离了席,趋步到殿中,向上首的夏简戟谢恩:

    “臣杨戎代陇西军民,叩谢王上!”

    “臣郑清源代关内军民,叩谢王上仁慈!”

    夏简戟抬手示意道:“两位爱卿请起。让陇西和关内两地百姓,以及天下百姓过得安宁富足,是本王的宏愿、亦是大炎群臣的职责,只愿我们君臣能同心同力、共襄此事!”

    群臣也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