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事风波平息之后,又创造了新经验:在大型国有企业改造中,如何解决下岗职工和待岗干部问题经验中讲:
目前林钢有一万五千下岗工人,一千二百待岗干部。这些工人都是半个世纪以来林钢建设的骨干,是把毕生献给了林钢的人,是林钢的宝贵财富。这一千二百多待岗干部,也都有多年的领导和组织工作经验,他们给企业出一个点子,就是无价之宝。所以,解决这两部分人的问题,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为了解决这部分同志的工作问题,以稳定林钢局势,他们把这些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永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个公司时,有人提出叫“夕阳”公司,大家都不同意,“夕阳”再好,毕竟近黄昏了,“永辉”是永远光辉的意思。这个公司的成立,一下解决了三千个职工,五百个干部的再就业问题。
“经验”中说,这个永辉公司,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要国家一间房,不要国家一件设备,完全是靠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公司创立不久,就开始盈利,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变成利税大户。
成立这个公司的点子,是司马仁想出来的,具体操作是鲍中信办的。如果只从文字看,这项经验是好上加好。可是具体一分析,就会发现许多问题。首先说“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要国家一间房,不要国家一件设备”,完全靠自力更生精神“白手起家”这一点,就值得怀疑:
这些重新复了官位的干部,大多是原来各分厂的党委书记、经理,小的也是副经理,顶不济也是车间主任和支部书记。他们虽然退下来了,但是,现任领导大多是他们提拔起来的。他们找到现任领导:什么“小张”呀,“小李”呀,“小王”呀,喊一声,说:“我们现在成立了一个公司,主要解决我们这些老家伙的饭碗问题,现在缺少点资金。你把二车间后面那些废钢拨给我们一些。这些废钢,从文化大革命后期就堆在那里了,现在让蒿草埋得看不见了。”
“您要多少”
“那破玩意儿,多了也用不着。你让我看着办吧。”
“好好好,你们需要多少就拉多少,反正帐上也没数。你拉走多少给我打个招呼就行。”
“那就谢谢了。”
“这是哪里话没有你们这些老同志打江山,哪有我们呀”
“这话,算你小子有良心,当了厂长没忘本”
另一个复官干部,也是:
先找现任领导:什么“小张”呀,“小李”呀,“小王”呀,喊一声,说:“我们现在成立了一个公司,主要解决我们这些老家伙的饭碗问题,现在缺少点设备。你把轧钢二车间后身那台旧轧机给我们,算是调拔也行,借用也行,要钱,我可一个子儿没有。是哪一年呢我记不起来了。好像从你当徒工时,就放在那里,没有用过。再放下去,要锈完了。”
“行行行,你需要就搬走。你拉走了给我打个条子就行。”
“那就谢谢了。”
“这是那里话没有你们这些老同志打江山,哪有我们呀”
“这话,算你小子有良心,当了书记没忘本”
第三个复官老领导找到现任领导,也是:“小张”呀,“小李”呀,“小王”呀,喊一声,说:“我们现在成立了一个公司,主要解决我们这些老家伙的饭碗问题。现在要建设一个小电器工厂,没有房子。我们厂原来那个备件仓库后面,还有一个小仓库,里面空空的。我那天去看了看,只存了些不合格的薄板,你给腾出来,让我们用几年。等我们公司发财了,再给你租金行不行”
“老领导说哪儿去了那破仓库我们准备拆呢。你要有用,就用吧。让它的 余热发电 嘛。”
“那就谢谢了。”
“这是那里话没有你们这些老同志打江山,哪有我们呀”
“这话,算你小子有良心,当了主任没忘本”
关于“永辉公司”的产权问题,名义上是“集资”的大集体企业,“挂靠”在林钢下属的服务公司下面。但是,他们却管不了这个“下属”公司。资金呢从重新上岗职工个人那里募集了一些:三百、五百的,千二八百的,都是像征性的,不过三万元。公司的注册资金是三百万元。实际上现有的固定资产,何止千万了。反正目前还没有人给他们算过账。
所以“永辉公司”的经理,经侯贵卿提议由鲍中信担任。侯贵卿是省委领导,在林钢蹲点要探索改革经验,作为总经理的卜奎,只好同意。
就其“永辉公司”的资金呀,设备呀,企业归属呀,所有权呀,法人代表呀,经营范围呀,处在国企改革初期阶段,还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和创造。
林钢要开党代会了。鲍中信是侯贵卿要“用”的人。但是要用他,就得使他有个“名份”,有了名份,就等于把他过去的污点洗刷了。
侯贵卿一心一意,要把鲍中信塞进林钢党委。
可是,侯贵卿一查,这届党代会候选人中,没有鲍中信的名字。
党代会有一个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是现任林钢党委副书记李石。侯贵卿立即把李石找到宾馆的房间,声色俱厉地问:“为什么候选人中没有鲍中信”
李石回答:“在提候选人时,下面没有人提。”
侯贵卿质问:“下边没有人提,你们为什么不提由你这个组长提行不行”
“也……可以。”李石犹豫了一下说。
“由我这个省委副书记提名行不行”
李石想了想说:“我们这次党代会完全是按 选举法 筹备的。候选人的提出,也是根据……”
“你不要说了,还用你介绍选举法是选举法,它必须保证贯彻党的领导的意图。”
“如果我们不按选举法办,代表通不过怎么办”
“要做工作嘛,不做工作要你们这些领导人吃闲饭呀”
“既然叫大家选举,那就要体现民意。我们当领导的只有两只眼睛,而广大群众是几千只眼睛和几万只眼睛,他们提出的候选人,应该是比我们相中的人要好一些吧”
“加上,加上,把鲍中信作为候选人加上。你别给我上课了”
毕竟侯贵卿是上级领导,胳臂拧不过大腿,李石只好退出来。吉海岩代表张敬怀也在这里蹲点,李石到招待所去找吉海岩,请他出个主意。
吉海岩一听,说:“这事很简单。这个鲍中信在林钢臭得很你就给他列在候选人名单上,列上列上候选人名单,也选不上。”
李石觉得有理。回去便让筹委会将鲍中信列入新一届党委候选人名单,尽管筹备委员会一百个不通,但这是省委侯贵卿副书记的意见,也只好照办了。
林钢党代会按照会议程序进行着。前面有侯贵卿代表省委致祝词,卜奎做工作报告,小组讨论,大会发言,通过决议等等,一切都很正常。在选举下一届党委委员时,却发生了大家都预料到的问题。按照选举法,候选人和应选委员差额是三分之一。在二百十一名代表中,鲍中信只得了七票。估计他投了自己一票,实际上只得了六票。鲍中信落选了
选票刚计算出结果,尚未向大会代表公布,侯贵卿急不可耐地问计票情况。
他得知鲍中信落选后,告诉大会主席团,不要公布选举结果,并立即召开了主席团会议,他作了动员讲话,说:“鲍中信同志,在解决职工重新就业上,建立了永辉公司,这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具有开创意义。大家要顾大局,要贯彻党和领导的意图,要用党性保证鲍中信同志当选。”
如此这般地进行了一番动员报告后,要求大家表态。
会场沉默了好久,有一个同志说:“既然领导有意图,还要选举干什么领导一定,我们服从就是了。”
“他文化大革命中造反夺权,没有定他 三种人 就算宽大了。怎么可以进党委”
侯贵卿说:“谁没有问题谁没有犯过错误你没有他没有都过了十六七年了,这笔账还要挂到什么时候重在表现嘛最近在企业改革中,他可是立了功的。”
经过主席团重新讨论,侯贵卿指示要重新选举。而且把“差额选举”改为“等额选举”。原来多出来的三分之一的候选人,根据侯贵卿的指示,被划掉了,但保留了鲍中信。等额选举“保险”,只要上了候选人名单,一定会当选的。
重新投票的结果,在二百三十一名代表中,鲍中信得了一百三十票,在鲍中信选票的名下,有一百零一张反对、弃权和什么也没有画的“白票”。
虽然鲍中信当选了,但侯贵卿还是憋了一肚子气,选举后他讲了几句话,说:“有些党员,不贯彻党的意图,这是没有党性的表现。对于这种现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适当时候调查处理”。
卜奎以高票当选为林钢党委书记,对于侯贵卿以势压人违反选举法的行为,卜奎考虑,不要因此而影响侯书记和张书记的关系,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这次党代会的选举,在党内外传开了六句顺口溜:
领导是诸葛,
代表当阿斗。
发张等额票,
不投也得投。
早知有此招,
形式何必走
接着,侯贵卿又采取了一项措施,把“永辉公司”从林钢剥离出来,成了一个独立企业,并“挂靠”在外贸局。他爱人菁菁在外贸局当副局长,“永辉公司”又争取到了出口权。目前林钢的薄板,质量比进口产品还好,成了国内的抢手货,各汽车厂家纷纷订货,供不应求。侯贵卿给林钢批了个条子:说是为了将来打开国际市场,现在应该作些探索性准备。请批给“永辉公司”三千吨板材,进入国际市场。
三千吨薄板对于林钢不算一个大数。可是“永辉公司”却换得了一大笔外汇。
林钢党代会一结束,卜奎和吉海岩立即到海天市向张敬怀汇报。
自从林钢部分职工闹事,张敬怀就派吉海岩到林钢调查研究,一直到党代会结束,他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和卜奎同车回到海天市。
张敬怀一前一后两个秘书,向张敬怀汇报了四个小时。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林钢部分职工闹事的前因后果和根据这些问题,制定了一些新的方针政策,解决了职工中遗留的问题;第二部分是林钢党代会开会经过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永辉公司”的问题。
两人一人一段,有时互相插话,张敬怀一面听,一面看他们带来的有关文件。
关于“永辉公司”问题。这个公司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林钢的领导,挂靠在省外贸局。侯贵卿授意请记者写了一篇通讯自力更生的典范,其中讲:“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要国家一间房,不要国家一件设备”,完全是靠自力更生精神白手起家等等,把鲍中信树立为改革的先锋。
张敬怀当然知道最近侯贵卿在林钢所起的“作用”,也不便当着自己的下级,议论侯贵卿的是是非非。迟疑了一会儿说:“有些问题,出来了。你不让它出来是不行的。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等待,需要时间。有时得等到矛盾激化,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才能解决。”
两人思索着张敬怀的话,半天又问:“这个永辉公司怎么办比如产权问题,法人问题,先后从林钢调拔的物资和设备,现在都成了”永辉“的了。一笔糊涂账,怎么算呢”
张敬怀又说:“现在不是都在试验吗要他们试去吧。到该解决的时候,自然就解决了。”转身对卜奎“你要有一本账呀”
“我一直在做。”卜奎说。
这时吉海岩发了一段“题外话”的感慨:“最近,我在林钢这一段,怎么嗅到一种 官气 呀我一直想用几句话概括出来,可是嚼磨不透,这官气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呀”
张敬怀自然明白吉秘书讲的是侯贵卿,张敬怀自己到北京上访时候,就领教过他的官气。张敬怀笑着说:“你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又想了一刻,说:“官气嘛……无非是有这么几种表现吧:一是打官腔,拿官调,说起话来,哼哼哈哈的;二是冷漠,没有情感,不管你说得多么动情,多么急迫,对方听了总是无动于衷。好像一个只会喘气的植物人;三是只讲空话,不讲具体,只讲原则,不谈措施,只讲绝对正确的大道理,没有操作性;四是,更严重一点的是训人骂人,官升脾气长,一阔脸就变,官升一级,自我感觉智慧细胞也随即增加。水平不高,用摆架子撑门面,所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官不在大,摆架就行,有主人之像耳,无公仆之颜容 ……”
先是张敬怀哈哈大笑了,卜奎和吉海岩也笑了。张敬怀和秘书能这样融洽地谈话,是很少见的。
过了一个星期,张敬怀和卜奎同时收到了一份新华社记者写的“内参”,标题是林钢党代会选举的前前后后,文中提出上级领导干涉基层选举,这“上级领导”没有点名,只是说“省委一位领导同志”是如何如何的用长官意志强加给代表,并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某条某款,说明在党内是违纪行为,对国家是违法行为等。
新华社在林钢有长驻记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记者写这份“内参”卜奎和张敬怀都不知道。他们写的“内参”,是根据内容决定发放范围的。特别重要的内参,可以直接送给政治局或政治局常委。侯贵卿当然也收到了这份“内参”。
他感到问题严重。上次,他对林钢搞了份“内参简报”,把林钢搞得人仰马翻,这次又让新华社记者写了他的“内参”,他不能不想一想自己的斗争策略了。
第十五章 天外来客
吉海岩给张敬怀当秘书,又有三年多了。张敬怀感到,这个秘书无论人格品质,工作水平,思想作风,执行方针政策,文字能力,在秘书中都是一流的。特别是派他在林钢这一段工作,面对侯贵卿这样的上级,有时年轻人气盛,有些毛楞,总体上说,问题处理得都比较准确、得当。虽然重大问题,都请示过他,但处理意见却是吉海岩提出来的。他不能像对卜奎一样,再在自己身边“窝”十多年了。只要有适合的人选作他的新秘书,他就像放飞鸽子一样,让吉海岩在蓝天翱翔。可是再找到吉海岩这样的秘书谈何容易
可是,发生了两个突然事件,使他不得不放走吉海岩了。
第一件是,有一天张敬怀夫人艾荣不知道为什么事,回家来了。夫人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回过家了。她住在女儿胜美开的“盘古公司”里。据说这个公司办得兴旺发达,最近还盖了一座大楼。大楼底层是商场,中间几层是写字楼,上面几层是宾馆。夫人就住在宾馆的大套房里。这些情况吉海岩也只是听说,并没有去参观过。因为没有人给张敬怀汇报,他也不知情。
这天张敬怀去开一个重要会议。他在家里为张敬怀起草一份工作小结。只听院外汽车喇叭一响,夫人风风火火地进来了。吉海岩不像卜奎那样,除了当秘书,还要为夫人做“家政服务”,比如夫人让他去商店买点什么东西,他总是借口有这样那样的事加以拒绝。所以,吉海岩和夫人的关系,不如卜奎那么融洽。
张敬怀这个四合院,正房是五间:中间算是客厅,一般来人汇报工作,和谁个别谈话,就在中间客厅;东边第二间,是张敬怀的办公室,看文件,读书,写什么东西就在这屋;顶头一间是张敬怀的卧室。客厅往西的两间,原来是夫人和女儿的住室。
张敬怀在家庭与工作之间,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一丝不苟。比如,党内文件,按夫人的级别,即使是她可以看的,也让她到本单位听传达去。张敬怀决不在家里给她看。无论省委或中央有什么大事,他从来也不给夫人透露一分。他的办公桌上或者抽屉里放有重要文件,夫人即使进了屋,也不得随便翻这翻那的。这几乎成了他们的家庭纪律。
这天,夫人忽然回家了。因为她对吉海岩有意见,见了面像路人似的,什么也不说,进了张敬怀的办公室就乱翻一气。不准别人进他的办公室看文件,翻东西,张敬怀对吉海岩是有纪律的。她进了屋,就拉张敬怀的抽屉,吉海岩忙说:“艾阿姨,你要什么东西,我给你找。”
艾荣一翻眼:“我要什么东西,还要向你汇报呀”
“不是不是,”吉海岩忙解释“张书记是不让翻他的抽屉的。”
“别人不能翻,我还不能翻吗”
“不行的,不行的张书记说过……”
“你才来几天你就管我”
吉海岩仍然挡着艾荣要拉抽屉的手,严肃地说:“我就是头一天入伍的新兵,领导派我站岗,我也得负责把门呀”
这话把夫人惹火了,睁着大眼问:“呵你是站岗的,我是敌人,是偷情报的密探呀”
“不是,不是”可是吉海岩硬是用手挡着,不让夫人拉抽屉。
“你是什么东西,你不过是个小秘书,是他的一条狗”
夫人一用力,把吉海岩推在一旁。对于一个女同志,吉海岩不能再动手了。
只好任她翻去。
翻了老半天,好像什么也没有找到,又拉其他几个抽屉,见有一罗信封,上面是英文,她不认识,下面是中文,是从美国来的。她估计可能是那位“冯小姐”来的,拿出来装在衣袋里,气哼哼地出了门,只听“嘟嘟”一响,汽车开走了。
说他是“一条狗”,太伤吉海岩的自尊心了。他从来没有流过泪,这次可哭了。一面擦泪一面整理被夫人弄乱了的文件。
夫人刚走,张敬怀回来了,见吉海岩流沮,问:“怎么回事你哭什么”
吉海岩如实向张敬怀作了汇报。
“她都拿走了什么东西”
“她到底要找什么,也不说,就是乱翻后来拿走了一罗信,可能是那几封美国的来信。”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张敬怀也只是干发脾气,没有任何办法。
吉海岩说:“张书记,她骂我,骂我是……”
“你和她一般见识”
“张书记,我向您提出请求,我不能再给您当秘书了。夫人的离家,可能和看我不顺眼有关系。也怨我,没有服好务……我不能忍受这样的辱骂”
“别胡扯了。你还不了解她”
吉海岩不语。矛盾就这样暂时解决了。可是接着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张敬怀不得不“放飞”吉海岩了。
吉海岩有一个舅舅,抗日战争期间,在国民党部队当兵。从那时开始,这位舅舅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舅舅从小是个孤儿,是吉海岩的母亲养大的,那时吉海岩还没有下生,因为家庭贫穷,出去一个人家里就少一张吃饭的嘴,舅舅就当兵去了,那年才十五岁。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舅舅一出去,就杳无音信。所有的街坊邻居,都认为这位舅舅早已不在人世了。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多年,母亲一提起舅舅,还止不住老泪横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吉海岩忽然接到一封母亲来信。这封来信,在吉海岩人生道路上摆出个岔路口,何去何从,使他难于选择。……
母亲来信是这么写的:
海岩我儿:
我现在告诉你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无论如何我是想不到的。这就是你舅舅的事。我以前给你讲过,你外公外婆去世得早,你舅舅是在咱家由我带大的。虽然他是我的弟弟,可是我对他和对你感情是一样一样的。你舅舅十五岁那年,因为在家挨不起饿,当兵去了。
当时并不知道他当的是什么兵,只是为了家里少一张吃饭的嘴。解放后,才知道他当的是国民党兵。他当兵时,还没有你。你也没有见过这个舅舅。他这一去就是四十多年,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人人都说他死了。可是我一直觉着他没有死,我不相信他会死,觉得有一天,他会回来。也真是上天有眼,就在我觉得自己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有一天邮递员给咱家送来一封信,说是从美国来的。我有点纳闷,我家在美国一无亲二无故,怎么会有来信呀。拆开一看,真的是你舅舅的来信。至于他怎么去的美国,你看他的来信就会知道。我还是不敢相信,让人写信到美国,问他少年时的许多事情让他回答,并且让他寄几张年轻时的照片。
他接着又回信了,把我问的他小时候在咱家的事,说得一点不错。同时也寄来了他年轻时的照片,我这才相信这是真事。你舅舅说,他在美国早已成家了。你舅母是咱们国家的人。他不仅成了家,还立了业。他在信上说,他开了两家什么工厂。你舅母生过两个女儿,一个夭折,一个有残疾。你舅舅知道我们家和你的情况后,要我和你到美国去。如果你愿意,将来是他的继承人。就是你不想长住美国,舅舅的意见是,让咱娘俩去,即使短时间住一段也好。不管你去不去,我想在我能走得动的时候,和弟弟见上一面的。如果我生前不能见见你这个舅舅,死了就不能闭目。
现在把你舅舅的先后几封来信,和他年轻时的照片和他现在国外的“全家福”寄你看看。
你是公家人,有工作,你不比我。你怎么决定,快给母亲一封回信。
母亲月日
就母亲这封来信,吉海岩想了很久,还是拿不定主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像他遇到的这种“天下掉下馅饼”的事,已经多有所闻了。陪着母亲去一趟美国,也是他的愿望。但是要他继承舅舅的遗产,那不是要自己去当资本家吗目前自己在张敬怀身边工作,学习了许多东西。他这个位置,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有的好朋友,向他讲:“卜奎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他的前途是“无量”的。
但是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是他宣了誓的。如果真的到外国去当资本家,在那么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是不能适应那种环境的。
一旦破产,那就什么也没有了。在金钱第一的社会,他当叫花子,都没有资格。
如果请个假,去探一次亲,这是可行的。他决定先向张书记汇报,听听他所尊敬的领导的意见……
于是他拿着母亲和舅舅的来信,去见张敬怀,他只说:“张书记,你看看这几封信……”
张敬怀大体看了来信,寻思了半天,问:“你是征求我的意见吗”
“是……”吉海岩答,低着头,显然在犹豫。
张敬怀又寻思了一刻,如果是在过去,张敬怀会这么答复他:“你是一个共产党员,你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你到外国去继承遗产,就是一种对事业和理想的背叛。你请假去探亲,我准假,但是我不同意你去继承什么遗产。”
可是如今的青年人,改革开放给他们创造了多种机遇,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处理这类问题。人各有志,让他自己去闯吧。
“你请假探亲,我准你的假。如果你想继承舅舅的遗产,不回来了。我也尊重你的选择。”张敬怀诚恳地说。
“我只是和母亲去看看舅舅,我舍不得张书记。在您身边。我学习了许多东西,无论在工作上,或者做人的准则上……”
张敬怀又寻思了片刻:“你在我身边已经工作三年了吧。作为一个秘书,我是很满意的。但是有时候你还是天真和单纯了一些。放你出去独挡一面工作,你可能一时适应不了很复杂的局面。”
吉海岩又犹豫了一会儿,“我先请三个月假吧。我想,我会回来的。也请张书记相信,一颗爱国之心,我还是有的。”
张敬怀微微笑了一下:“三个月不够吧。你先去半年。一方面探亲,一方面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资本主义社会。这也是一种学习。至于你半年之后回不回来,我尊重你的选择呀”
“谢谢张书记……”吉海岩没有想到张敬怀这么开明,感动得几乎要落泪了。
在吉海岩办理出国护照和签证期间,为张敬怀物色新秘书的事又开始了。这次物色新秘书,没有像卜奎和吉海岩那样费事。最近单秘书长和张敬怀说过:有一个很合适的人选,就是原省委书记杨同理的秘书厉顺为。先是杨书记到中央党校学习,后来杨书记留在了国务院当部长,因为厉秘书的父母亲,孩子都在海天市,考虑到照顾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孩子,杨书记没有带厉秘书去北京。给厉秘书为分配新的工作时,找了几个单位,都不合适,他还愿意给领导当秘书。可是当时省委各位领导没有秘书的空缺,所以目前厉顺为暂时在办公厅上班,还没有正式分配工作。单秘书长说:厉顺为给杨书记当了几年秘书,无论业务能力,人品性格,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对上对下,文笔水平,综合能力,都很强,杨书记的许多重要讲话,省委的重要文件都是他起草的。单秘书长建议,让厉顺为做张敬怀的秘书,是最佳的人选。
对厉顺为,张敬怀在省委开常委会的时候,经常和他见面,没有特别的印像。
这个同志,好像有四十来岁吧,头顶已经半秃,亮亮的,显得很成熟的样子。经单秘书长这么一说,他既然是杨书记用过的老秘书,不要经过那么复杂的考核了,立即表示同意。说:“和他谈一谈就定下来吧。”
其实,厉顺为给杨同理当秘书,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原来他是处级待遇,一般说给首长当几年秘书,提为厅局级,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厉顺为的待遇问题还没有解决,杨书记调走了。如果就这么按处级给他分配工作,他会觉得心理不平衡。他想再给领导当几年秘书,也好解决厅局级待遇问题。巧就巧在吉海岩要出国,“空缺”有了,张敬怀同意后,单秘书长和他一谈,他乐不得的就同意了。
张敬怀现在是省委一把手,还给他当秘书,对厉顺为是不升不降。这样,单秘书长就领着厉顺为来见张敬怀了。
张敬怀和厉顺为作了一次简短谈话。只从厉顺为的风度看,就是一个秘书的材料:带副浅度的近视镜,风度文雅,说话不卑不亢,很有分寸。
张敬怀对厉顺为说:“我这个人性子很急,做什么事情,常常事不过夜,你给我当秘书,会很辛苦的。”
厉顺为说:“这一点,请张书记放心。我们当秘书的,就是为领导服好务。
没有什么辛苦可言。“
张敬怀说:“你会知道,我在部队工作多年,也许是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脾气不好,有时会骂人的。”
厉顺为说:“过去我们这些秘书们都说,张书记的脾气在省委领导中,是最好的。我和卜奎、吉海岩同志谈过,他们从来没有说过张书记有什么脾气,倒是他们常常说,张书记没有架子,平等待人……可是,我这个人缺点很多,原来的杨书记就多次批评过我。我正是从这些批评中,得到了提高。张书记的工作作风,思想水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想,如果多在张书记身边工作几年,会学到很多东西。”
张敬怀有意给厉秘书介绍一下自己家里的情况,使厉顺为思想有所准备:“我的家庭情况,不用我说,你可能听到了一些,我们家里有点 内部矛盾。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我们家里的成员,对你有什么不妥当或不尊重的地方,就要请你多担待一些了。”
厉顺为笑了:“家家如此吧。我在张书记家里,也就是服务员。除了本职工作,您夫人和女儿有什么要我做的,不管什么事,我都不会拒绝的。”
“发生什么矛盾,你不理就是了。”
“我明白。”
“那么,你什么时候到我这里上班”张敬怀问。
“办公厅那里还有一个调研报告,后天就可以交卷。我听说吉海岩秘书出国的签证已经办妥了,下月初出国。明天我想和他细谈一次,把应该交接的事交接清楚。我下星期一来上班,可以吗”
“好吧。”张敬怀答应他。
自从林钢部分职工座谈会纪要在内参简报发表之后,各市、地、县和各企业,纷纷来信问:“发表这个简报是什么意思是代表省委领导意见,还是一部分同志的个人意见还是政策研究室的意见”有的来信质问:“林钢经验在国有企业改造中,是有成效的,也是中央肯定的。全国都来参观学习,如今发表这样的简报,会造成思想混乱。”
署名“林钢职工”的一封来信,提得更为尖锐:“否定了林钢经验,就否定了党中央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同时也就否定了林钢职工这几年探索改革的道路。
如果不是别有用心,是很难解释的“
因为内参简报署名是“调研员”,纪录中也没有说明侯书记参加了会议,更没有引用他的讲话,编辑室对质问者的回信也以“政研室”名义,说明:这只是供领导参考的一部分群众的意见,并不代表领导云云……
接着这些来信,就发生了林钢部分职工闹事的事。侯贵卿这才明白自己惹下麻烦了。
在这期间,省委还召开了一次常委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张敬怀外还有几位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省长、副省长。会议本来是讨论其他问题的,可是大家对侯贵卿在林钢召开座谈会,背着省委,发“纪要”,引起了林钢职工闹事。大家很有意见。借此机会,向他提出了严厉批评。有的同志甚至说他有野心。
他在会议上进行了不痛不痒的检讨,说是自己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没有从改革开放的大局出发,只是想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等等。会议也就转了题目。
于是就发生了侯贵卿三进林钢,平息事态的举动。
侯贵卿感到:自己对形势估计错误,不能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那样,一造反就出大名,时代不同了。
他和司马仁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谈话:
司秘书说:“现在他在全省的威信高得很,权威大着哩。况且他目前的情况看好,据说有可能上调……”
“我看,经过我们三进林钢,又推出了新经验,不良影响已经消除,以后和他的关系得改变策略。”
司马仁以朋友的身份建议:“你的脾气也得改一改,群众中有反映呢。”
“对的,对的。我的好 小四儿 ”
只有他们这样的上下级兼朋友,才会有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
……
从此,侯贵卿对下级也不再训人骂人了,每在群众场合,讲话时总是说:“我是向大家学习来的。我讲几点意见,对与不对请大家批评。于是讲:工作中要联系群众呀,要注重调查研究呀,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呀,要狠抓措施的落实呀”等等。他讲话时,坐在前面的听众,凡是侯贵卿能够看到的,就拿着笔记本猛记,以表示虚心听取书记的精辟指示;在后排坐着侯贵卿看不到地方的人,则迷眯着眼睛打盹。但从来没有人提过这样的意见,说:“你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主持会议的人,也总是这一套:“侯副书记的讲话很重要,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贯彻……”
侯贵卿为了缓解和张敬怀的关系,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一天,在一个星期日,他直接把电话打到张敬怀家里。电话中的声气十分亲密,说:“张书记吗我是小侯呀您今天有什么安排”
张敬怀听出了他的声音和平常有所不同,说:“原来省里有个商贸展览会,今天开幕,要我去剪彩。我对这种礼仪性的活动,没有多大兴趣,可去可不去的。”
“除了开会,我们很少交谈。”侯副书记以甜蜜的口气说:“有些问题,我早就想向张书记汇报,同时也谈谈心,征求一下您对我的意见。”
张敬怀想了想:“那……也好”
“我八点半到您府上可以吗”
“可以。”
就在这天的上午八点半,侯贵卿准时到了张敬怀的家里。因为是两位省领导谈心,两人的秘书都不在场。厉顺为和司马仁在另室聊天去了。
等保姆端上茶,退出去之后。首先是张敬怀说:“请品尝一下吧,这是我家乡今年产的新毛尖,很有味道的。”
侯贵卿端起茶杯,咂了一小口,叹赞着:“好茶,好茶我虽然不懂什么茶道br /gt;</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