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晕倒在未央宫。
太子刘启接到宫里的消息,即刻携薄皇后,栗姬,王夫人进宫。
王夫人最为辛苦,挺着大肚子随刘启奔波于宫中廊道,善良的薄太子妃见之,吩咐贴身婢女去帮扶王夫人,栗姬对王夫人心有芥蒂,此刻对王夫人漠不关心。
刘启没注意王夫人不舒服,一心一意只想到皇父身边侍候。王夫人脸色苍白如纸,整个人摇摇欲坠,很想说休息,但不能说休息,只得忍住。
到达未央宫,已近子时,太子的嫔妃们都跪在未央宫前的阶梯下,品阶低的官员跪在这些后妃的身后,个个潸然泪下,跟死了亲爹一样。
寂静的夜空下,未央宫传出三道凄惨的声音:窦皇后悲痛欲绝,泪流满面地疾呼,“陛下,你不能离我而去。”
丞相等一些二品大员,大哭道,“皇上——”
刘启悲痛地说出,“父皇!”二字。
许是因为还有重托于儿子的事,刘恒闭上的眼睛突然睁开,枯瘦的手臂向刘启招手。刘启见已死的父皇又醒来了,于是冲到床边,立刻握住刘恒的手喊,“父皇——”
刘恒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刘家的天下,他知道他现在大限将至,在临死之前他一定要对刘启说,“要知人善用和休养生息。”
汉文帝驾崩,举国皆悲。
数月后,日子照样过,死了旧皇帝,新皇帝登基便是。百姓们唯一担忧的是,这新皇帝仁慈吗?
新皇帝刘启确实仁慈,因为他正考虑要不要废除“王侯就国制。”王侯就国制是先帝刘恒在位期间就开始实行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让各位列侯回到自己的领地生活,以减轻长安的粮食供应。
犹豫中的刘启看着底下这些大臣大臣们举着白圭,吐沫横飞,为“登基日期”争吵不休,有点心不在焉,昨日收到馆陶阿姐的来信,现下心里正烦恼。
阿姐在信中哭诉棠邑国不好,风水不好,人也不好,总之就是不好。他就这么一个姐姐,被父皇指令下嫁给了陈午。
其实当年阿姐嫁给陈午,算是委屈阿姐了,堂堂一个大汉长公主,如此尊贵,却嫁给一个只有一千八百食邑的小王侯,实在是地位不对等。阿姐“远嫁”时心里的憋屈,在临去棠邑就国的时候,就与他哭诉了。
如今三十年一眨眼过去了,阿姐还未忘怀,字里行间无不诉说自己的委屈。只有在提到阿娇,陈须季,陈蟜这些可爱的儿女的时候,阿姐的语气才有片刻幸福。
大臣晁错见刘启神游,不由得气结,刻意高呼,“储君,登基时间定在八月五号,如何?”
刘启这才回神,看向一脸严肃的晁错。晁错的目光认真,让刘启顿时羞愧,方才真不应该走神,再怎么心疼自己的姐姐,也不能在朝会上三心二意。
旋即刘启准了晁错的提议。
时间流逝得很快,在极度认真严肃的气氛下,已到午时三刻,群臣皆面露疲惫,刘启很心疼这些忠义之臣,便言下朝,只留周亚夫将军。
周勃宰相是周亚夫的父亲,见儿子要去觐见皇上,私下嘱咐道,“万不可当储君是太子,要当储君是皇帝,言语之间要恭敬,现在的储君不是你的好友玩伴。”
周亚夫点头记下了,心里颇为紧张,昔日好友将要继任皇帝,身份地位已经不同往日,自是不能和往日一样态度随意。
跟在刘启身后的周亚夫并未出言,而是静待刘启开口。不知不觉,两人已经走到上林苑河道处,刘启停下了,瞭望远方,火红的天际像燃烧的火焰,释放着热量,飞鸟成群结队,尽情地飞翔。
刘启沉浸在这瑰丽的美景中,感慨道,“朕要做一个英明的君王,开创大汉盛世。”
周亚夫被刘启感染,旋即道“我要做一个英勇将军,破匈奴,留名万世。”
一个是三十四岁的大汉皇帝,一个是四十一岁的大汉将军,在建章宫上林苑发出如此豪言壮语,惜哉!惜哉!两人有生之年都未实现梦想,可谓是壮志未酬。好在子孙后代争气,为他们伟大的梦想,划下完美句号。
八月十五号,在大汉万民的期待中,大汉储君刘启在未央宫前殿登基为帝,举国皆庆。
同日,棠邑国滁水河道上,一个七岁小儿正在戏水,长得白白胖胖,你道是谁也?——村民们相继说,“阿娇翁主是也!”
“近日来,翁主在此布施积德,有几户人家的孩子都托翁主的洪福,否则早就饿得见阎王去了。”一个宫女说道。
“是啊,翁主近几日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时而安静远望河水涛涛,时而皱眉忧愁。”咳嗽一声,宫女接着问其他伙伴,“你说,翁主是不是思春了。”
平时深得阿娇喜欢的秀妲怒嗔,“去去去,休得这样败坏翁主的名声,翁主才多大,这些情情爱爱还不懂呢!”
哎,陈阿娇将宫女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心里忧得不行,今天就是刘启登基的日子,过不了多久,刘彘就会出生。这个恶魔的出生,对她来说是个噩梦。”
秀妲抬头看天已近黄昏,飞鸟都躲进巢穴里,不远处乡舍里的鸡飞到树枝上打鸣,“喔喔喔——”,由远及近,传到阿娇耳中。
阿娇叹口气,嘟着
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