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韶光遗憾有之,对原身和亲人的可怜有之,但怨怼,还真没有。
沈韶光笑道,“光琢磨吃吃喝喝了,哪那么多多余的想法儿”
林晏看她。
对上林晏认真的眼睛,沈韶光抿下儿嘴,“有些事情,是不能计较得失,必须去做的。”比如维护正义和真相
“先父只是做了他认为应当做的而已。”
看着沈韶光美丽而沉静的脸,听着她语气淡淡却捶人心胸的话,林晏沉默良久。
沈韶光觉得跟这位少尹说话太累,便也干脆不出声,静静听着车外的雨声出神。
“咯噔”,车突然一停,沈韶光一晃,扑向林晏。林晏下意识地伸手相扶,沈韶光就这么扑到了林晏怀里。
两人都有些发愣。
外面一片吵嚷。
沈韶光直身坐回去,林晏收回手,握握拳,又重新庄重地放回腿上。
刘常在车外禀报:“前面似是惊了马,引得车子相撞。”
“去看看。”林晏道。
路遇了唐代的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却也没办法,只好等着。
车里似乎弥漫着一股香甜气,林晏之前还不觉得,这会子却觉得这甜气直往鼻子里钻。
看一眼沈小娘子放在旁边的草纸糖包,因有些湿了,透出些印子来。林晏下意识地扫一眼她的前襟,又赶忙垂下眼睛,想来是把糖蹭在衣服上了
这股子无孔不入的香甜气让林晏有些燥,又似有些熨帖,抬手撩开车帘,淙淙潇潇,真是恼人的雨。
沈韶光倒没什么,毕竟前世这种程度的肢体接触太普通想想早晚高峰的地铁。
不过,林少尹一介书生,胳膊胸膛好像还挺硬可见,大唐士子上马安天下,下马写文章是真事。
沈韶光想到那些大唐的杰出人物,目光又放在这位林少尹身上。可惜对唐史无知,不知这位是不是会出则将、入则相,在唐代名臣史上有自己的一页。
刘常带着京兆的符牌,其余几个侍卫仆从也是干练的,时候不大,便来报可以继续前行了,又简单汇报了事故原因和处理经过,两个伤者是国子博士周勤的家眷,只是轻微擦伤,并无大碍,已经送去附近医馆了,“奴留了付敬处理此事。”
“可,走吧。”林晏点头。
这趟距离不长,行起来却颇为波折的路途终于走完,车子停在沈记酒肆门前。
阿圆阿昌正着急地张望,看见沈韶光,伞都没打便迎上来,“小娘子可回来了于三郎去找车接小娘子了。小娘子挨淋了吧”
“没事,没事”沈韶光安慰他们,回头笑着对林家人挥手作别,又让阿昌打上伞去寻于三。
闻着车上还残存的香甜气,林晏放下微撩的窗纱,“走吧。”
晚间在书房处理文书时,林晏又闻到了那股子香甜气。
咬一口紫藤饼,想起日间的事,她说“有些事情,是不能计较得失,必须去做的”的样子,还有温香软玉在怀的感觉,林晏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荠”字,端详半晌,有些认命意味地笑了。
第56章 少尹的心机
又是一年立夏日。打立夏前好几天, 沈记四人就投入到做花糕的忙碌中。
沈韶光果真让人做了“探花郎花糕”的牌子挂在门旁,新客熟客们免不了要问一嘴,然后便听说了今年上巳节探花使如何青睐沈记花糕的事。
主讲是阿圆——当时接待探花郎的负责人。
开始的时候, 阿圆的故事是这样的:“那探花郎买了我们的糕,还赞叹‘糕比花娇’呢。”
听阿圆这样说故事, 沈韶光赶紧进行职业培训, 然后客人们听到的故事就是那探花郎长得如何风流俊俏,曲江探花时如何一眼看见沈记的花糕摊子,如何一见倾心地夸赞,买了哪几种糕, 尝了以后又是怎么说的……起承转合, 情景相融,就似一篇传奇。
不少食客听了一遍, 再来时还要问, 阿圆便又讲一遍, 开始还磕磕巴巴, 后来就变得流利起来, 且讲的时候一脸诚恳,真得不能再真的样子。
沈韶光疑惑,不知道是这丫头有做伪的天赋,还是假话说得次数多了,自己也当了真?
沈韶光问她, 阿圆眨眨眼,“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只是我自己说不了这么细致。”
阿圆也疑惑:“小娘子, 你当时不在,是怎么知道的?”
沈韶光:“……”
我不但知道,还可以给这段加好几个题目呢,比如《惊叹!新科探花郎竟然说出这种话》《探花郎探花秘史》《探花·蜜·爱》《娇宠:探花郎与他的小甜心》《曲江探花试糕点,人间有味是清欢》……根据载体不同,可自由选择。
沈韶光再次觉得人生寂寞如雪,明明更擅长嘴炮,现在却只能凭手艺吃饭,生错了时代啊……
阿圆却还没完:“那些人明明都听我说过了,怎么还问?”
沈韶光跟她剖析广告受众心理,“大概是觉得配着这小典故吃,也能嚼出点探花郎的味儿来?风流蕴藉,口齿噙香。”
阿圆少有地没附和沈韶光,嘟囔道:“我们的糕吃着本来就很香。”
沈韶光:“……”行吧,这话也很对。
林晏进了酒肆,坐在惯常坐的窗边位子,嘴角含笑,听沈记那位面相略有些憨的婢子在绘声绘色地与客人说《探花使买糕记》。不用问也知道,这是谁弄出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