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长安小饭馆 > 正文 分卷阅读157
    作品,召公勤政爱民,曾在甘棠树下“决狱政事”,他死了以后,“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1很有点后世粉丝因人及物意思,这首诗说便是这件事。

    活着时候尽心尽力发光发热,死了受人敬仰怀念,真是相当儒家人生理想,但再加上那边散淡出世雪庐对弈图我们林少尹有点读书人传统精分病啊。

    居庙堂之高,则念着山林隐居之乐,处江湖之远,则琢磨着紫袍玉带指点江山,读书人啊

    林晏沈韶光对坐于榻上,婢子捧上茶来,二人吃茶。

    看沈韶光看那架屏风,林晏也顺着她目光看过去。

    沈韶光心里打趣着,嘴上却笑道,“郎君字写得真好,改日一定要送我一幅。”

    因她适才郁色,林晏这会儿只想哄着她,温声道“给你写一架屏风吧,围在你堂屋榻旁,挡挡风。”

    沈韶光想起他送那架枕屏来,若没猜错,这甘棠屏风后面就是卧室,不知道林少尹枕屏是否也如这甘棠屏风一样庄重严肃

    沈韶光是没事就要撩一撩,“我可不要这甘棠”

    林晏笑问“要什么呢”

    “如今我都有夏季和秋季荷塘了,郎君就再送我一架冬季好了。”

    婢子们都不在,沈韶光轻佻一笑,低声问道,“哎,晏郎,你枕屏是什么花色啊”

    林晏抿一下嘴,下榻,携起她手,“你去看看便知道了。”

    沈韶光笑眯眯地握着他手跟着。

    林晏卧房挺大,与外间差不多风格阔朗、厚重、沉静,一张类似后世大床,没有架子帷帐,只在前面搁了架小屏风,因是单扇,无遮无拦,沈韶光一眼便看出,那与自己屏风上景致一模一样,湖光寥阔,蒹葭苍苍,只不过一个是单扇,一个分做多扇。

    沈韶光本只猜测同为荷塘水色系列,谁想到根本是一样

    沈韶光歪头看他,林晏只温煦煦地笑,却把她手握得更紧了。

    沈韶光用另一只手点点林晏胸膛,似笑非笑地道“昭然若揭。”

    林晏捉住她这只手,盯着她眼睛,另一只手却松开,转而搂住她。

    沈韶光竟然有点紧张,似乎能听到心跳声,不知道是他,还是自己。

    林晏闭目低头吻了下去。

    过了好一会儿,这漫长吻才结束,林晏恋恋不舍地又亲亲她额头和发丝,双手却不曾松开。

    沈韶光坏笑着问“那屏风是昭然若揭,这是蓄谋已久吗”

    “嗯。”头顶上低沉鼻音。

    沈韶光本来只是习惯性地贫嘴,没想到他竟然承认了从前多么高冷人啊,这脸皮说不要就不要了都不挣扎挣扎吗

    “想什么呢”

    “我在想明奴呢,从前多么庄严一只猫啊,后来撒欢打滚,不挠脖子不撸后背不起来。”

    林晏笑起来,胸腔震动。

    沈韶光也笑,把脸贴在他衣服上,从前几次抱都蜻蜓点水,这回要抱够本儿。

    然而再漫长亲吻拥抱也要结束,林晏拉着她手在卧室逛一圈儿,沈韶光不敢再有什么不规矩,万一不可收拾这到底是别人家,一会儿还要去太夫人那儿吃饭呢。

    沈韶光便只捡着这个杯子是定窑还是邢窑、这个章子是什么石头之类胡扯,看她有些羞涩不自然样子,林晏笑起来。

    沈韶光觉得他这种不要脸属于主场优势,换在自己家,这更不要脸就是自己了。

    “真是想跟你赶紧成亲啊。”林晏又抱一抱她,亲一下她鬓边发丝,才拉着她从卧室出来,接着在堂上对面而坐。

    两人喝着已经不烫茶饮,接着聊天儿。

    也没什么正事儿,沈韶光给他讲自己收集段子,黄色废料是不敢随意倒了,便只说些读书人雅谑,又顺着说起到酒肆吃酒读书人,说到即将到来礼部试和吏部铨选。

    沈韶光笑道,“杨郎君在我们酒肆外面题诗被李相公看到选为幕僚,受此启发,我觉得也当给那些在本酒肆吃饭士子们回馈些什么,比如把他们给本店写诗集结成册,刻印了,放在酒肆,街上让人发一发,东西市书肆也卖一卖”

    林晏笑起来,阿荠真是念得好生意经。

    沈韶光还要装大尾巴狼,“士子们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也算帮着朝廷擢拔人才了。”

    林晏点头“很是,届时圣人再办大宴,席间诗词肯定丰富好看。”

    沈韶光敲敲桌案警告他。

    林晏笑起来,却又正色道“回头儿你把这些诗文送来,我帮你选吧。等印出来,可以送给礼部侍郎一卷。”

    这个时代本有送给达官贵人诗词歌赋文章,请人代为扬名乃至引荐给考官传统,此即所谓行卷制度。像林少尹这种高官把自己看得上诗文转给礼部侍郎,是常规操作。

    沈韶光却摇头笑道“让人说你帮着自家娘子发小广告儿还是算了。”

    虽不知道“小广告”是什么,但林晏明白她意思,又觉得这句“自家娘子”熨帖,便笑道“不帮自家娘子,又帮谁呢”

    沈韶光还是摇头,她固然怕影响林晏,也是因为这么些年绕远路太多,能走直路已经满足,突然有捷径摆在面前,不知道怎么迈腿了况且,沈韶光觉得自己走直路本事也不差,一步一个脚印,能踏出坑来

    沈韶光说自己设想“我们这个要做成传统,每年出一册,头一两年知道少,长期做下去,知道人就多了。知道士子官绅越多,入选诗文也越多越好,届时不用你帮着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