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法师战纪 > 第九百一十四章 自由的号角: 剑魔亚托纳斯!
    <co>

    不过也正是因为劳南的崛起与疯狂的想法才让众神国度进入到了大众的视线当中。

    早在远古时代,十大根源便已经存在了,古代的贤者称他们是根源中的明珠,王冠之上最璀璨的宝石!

    可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对于其中几个根源存在异议,因为它们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强悍的力量,有一些甚至看起来还不如上位根源。

    毫无疑问,曾经的众神国度便是被质疑的对象之一!还有段时间,曾有学者提出重新给十大根源排序!

    众神国度,空有众神的名号,隐形的让人根本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可当那个怪物出现之时,所有人都震惊了。那是伪神!货真价实的伪神!或者称之为亚神!

    若是劳南没死,天知道那个怪物会成长到什么地步!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小看十大根源的力量,事实也恰恰证明了一点,十大根源的拥有者即便再弱也是一个时代的骄子!

    这一世的小丑自不用说,敢创下黑夜交易所,正面撼动三大地下组织的威信,那可不是一般的家伙可以做到的,更别提他的根源者计划了。

    这是一个极富野心而又有忍耐力的可怕人物!

    “众神国度,造神不是简单说说,所以小丑才这么迫切的想要得到子女的力量,不,他的子女更像是一台台杀戮机器。”老农叹息一声,有些悲悯的瞥了一眼昏死过去的艾玛,“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

    “他会付出代价的!”墨达克生气道,谁会对自己的子女这样?小丑根本不配当一个父亲!

    “他有偏执的理想与信念,至少在这一点我很佩服他。”老农摇摇头,“但我还是会站在他的对立面上,他所设想的世界太过疯狂,哈,一个根源者的世界?就算是魔法规则也不会认同的!魔法永远不会在埃尔洛消亡!”

    咚!咚!

    一声声巨响轰隆,但是经过了封印规则的层层递减之后,传入到封印宝盒之中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可这样的微不足道还是被墨达克两人所察觉,尤其是老农,他的双眼似乎已经“看”到了外面的景象。

    “发生什么?”

    “救我们的‘人’来了,小子,做好逃跑的准备吧,他们‘救’我们可不是想要我们好好活着。”老农淡笑着,默默蓄势。

    白皇后加毒龙之角?这个阵容就是他也不敢小觑。

    “白皇后!毒龙之角!你们不该出现在这里!”

    伴随着一声怒吼,战斗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此时此刻,在白皇后和福歌面前嘶吼的是一名拥有坚守身躯的魔族,他手中持着一把血色大剑,这把大剑的剑柄中央则是镶嵌着一枚眼球!

    巨大的猩红色的眼球,还在不断眨着眼睛!

    剑魔一族!魔族之中久负盛名的战斗种族,种族数量稀少,但每一个都是战斗天才!

    他们的人生都和手中那一把拥有生命的剑联系在了一起,剑之仪式一直都是剑魔族传承的部分,他们的剑拥有真正的灵魂,又极度嗜血!只有血液才能让它兴奋起来,保持最强的战斗力。

    也正是因为剑魔族彪悍的战斗力,他们才被魔帝委以重任。从战争前线到巢穴禁地,都有剑魔族的身影。自然,作为重要地点之一的奴城也不例外。

    亚托纳斯就是被安排在奴城的顶尖战斗力之一,他虽是传奇,却拥有媲美史诗级的强大战斗力,尤其是进入浴血状态,更是恐怖无比。

    然而,这样的他对上白皇后和福歌,还是太勉强了。两人凭借着根源的特殊力量足以联手击败他!

    “你要背叛魔族吗?福歌!”亚托纳斯纵使心中急切,也不敢有丝毫表露,他希望可以拖到自己人到来。

    “魔族之中没有背叛,只有利益。这句古老的箴言,难道你忘了?你们剑魔一族都是战斗疯子,就是缺心眼了一点。”福歌悠悠道。

    “你找死!”亚托纳斯咬牙切齿道,剑魔族对于种族的荣耀执着度超乎想象,福歌的话语能让所有的剑魔族疯狂的起来。

    噌!

    剑柄之上,那一只大眼睛睁的浑圆,奇异的目光让福歌很是难受。

    “亚托纳斯,你还是乖乖放弃吧,不会有人来见你了,我的剧毒通道和白皇后的冰原奇迹早就隔绝了一切,不会有支援,不会有奇迹,你还是将人交给我们的好。”福歌快速道。

    “做梦!剑魔一族,永不言败!就算是想要抢走人,那你们也得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亚托纳斯决绝道。

    “该死的剑魔族!”福歌低骂一声,他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这些该死的战争疯子!该死的偏执狂!

    “动手!”白皇后低喝一声,哪怕付出血的代价,他们也得把艾玛抢回去。

    “浴血而战!不死不离!”亚托纳斯狂啸一声,身上散发出血光阵阵,连带着那一柄血剑都狂暴起来。

    进入浴血状态的剑魔族才是真正的可怕存在,鲜血会让他们不停的战斗下去,强者的鲜血更是会让他们突破一个个瓶颈,不断的拔升战斗力!

    这种浴血而战的天赋才是剑魔一族独有的最强武器!也是他们闻名于世的最大依仗!</co>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