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靖国策 > 第二十九章 好戏正开锣
    炎宋皇朝绍兴二十二年,冬月初六,也就是冬至后的第一天,正是天下儒林大会正式开幕的好日子,可惜天公偏偏不做美,故意与即将开锣的大戏唱反调。

    此前一连数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今日却格外反常,乌云笼罩四野,朔风怒号连天,只有雨雪之神还在按兵不动,似乎在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猝然出手。

    尽管老天爷看上去心情不咋痛快,可是进京赴考的举子们管不了那么多,这可是五年一遇的天下儒林盛会,什么也挡不住他们澎湃的热情。成千上万的举子穿得像新郎官似的,一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一大早就聚集在贡院门前,准备一睹天下儒林名宿的风姿神采。

    轩辕昭三人像往常一样睡到日上三竿,可惜今天没有太阳照屁股了。他们吃过朝食之后,不慌不忙地踱着新近习得的四方步,慢悠悠地朝贡院方向晃去。

    以前他们三个走起路来,那都是一副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标准军人作派,自从来到京城之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吏,甚至一个普通文士,没有人像他们那样急行军似的走路,都是一步三摇端足了架子。私下里找人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士大夫所崇尚的温文儒雅之态,不然猴急猴急的像小鬼催命,对于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家弟子来说,实在有碍观瞻。

    轩辕昭起先跟着岳毕二人煞有介事的走了两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总觉得矫揉造作十分别扭,明明一个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偏偏像一个半死不活的老太爷一样抻着,真心受不了这个,于是便自顾自的大步流星往前走,不一会儿便把装模作样的岳毕二人甩了至少半条街,他们一看老三几乎看不见人影了,当下顾不得再装斯文,赶紧飞跑着追上前去。

    天下儒林大会的场地就设在贡院正门与三阙辕门之间,那是一个极其空旷的大坪,占地面积至少十多亩。贡院正式开考之前,数以万计的举子们,就是站在这儿等着步入贡院正门参加考试的,如今借用此方宝地召开天下儒林大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说起礼部贡院,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规模都非常宏大,里面不仅有明远楼,至公楼等众多殿宇,而且仅考生用的号舍就有一万九千多间,可同时容纳近两万举子参加考试。为了防止考场内外串联作弊,还特意构筑了两道布满荆棘的高墙,里面一道高墙叫内刺闱,外面一道高墙叫外刺闱。

    贡院的正门就位于外棘闱那道高墙一侧,共有左中右三扇金钉朱漆的大门,门房有五间大小,正中门上墨字朱匾名为“礼部贡院”,左额上书“辟门”,右额上书“吁俊”。门前汉白玉的大石狮一对,两旁有六尺牌坊各一座,上书“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由此可见炎宋皇朝对读书人还是寄以厚望的。

    轩辕昭他们之前去过的贡院驿馆以及考试报名的贡院书铺,严格说来都只能算是贡院的外围,也就是还在外棘闱的外面,压根儿都没有进入贡院里面,那个所谓的贡院大门,其实就是一座高大巍峨的三阙辕门而已。

    贡院正门前面临时搭建起一座长宽各有六丈左右的方形平台,离地至少有一丈多高,从四面八方可以尽览台上的动静。高台上面围着一圈白色铁杆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仔细看去,上面全都画了一个血红的大圆圈,里面写了一个斗大的黑色儒字,看图案标志应该表达的是天下儒者共一家之意。

    此刻高台下面已经黑压压的站满了前来观瞻的士人举子,轩辕昭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台前最有利的观看位置。高台左右两侧各置一面牛皮大鼓,两个赤膊大汉正在击鼓造势,咚咚咚的声响震耳欲聋,台下离得近的举子不得不捂起耳朵。大鼓敲到六百下的时候,就是天下儒林大会正式开幕的良辰吉时,有些一大早就赶来的士子,正在齐口同声呼喊鼓点的次数,五百四十八,五百四十九…

    随着倒计时五十个数的来临,全场人声鼎沸,喧闹滔天,一阵阵声浪几乎要把周围的房舍棚舍给震翻了。

    就在这时,刚刚祭拜过儒教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儒林名宿及其亲传弟子们,已经从贡院正门里鱼贯而出,他们分别从东西北三面梯台往上爬,然后陆续走到平台上各自的席位就座。平台之上共设了东西北三面席位,南面空出为正观位,天道宗的席位居中而设,面南背北,事功宗和北宗分列东西二席。

    众人喊到第五百九十九下的时候,全场突然一下子鸦雀无声,大家开始屏住呼吸,听到最后咚的一声鼓响,代表天下儒林大会正式开幕了!全场立刻又沸腾起来,有人欢呼跳跃,有人高声呐喊。

    一个身穿宽袍大袖的峨冠大儒,大剌刺地走到高台正中间,伸出两手往下按了几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轩辕昭所处的位置距离坛台有十来丈远,加之他身高七尺开外,如鹤立鸡群一般视野开阔,是以看的相对比较清楚一些。只见这个人年纪在六十岁开外,须发皆白,满面红光,有一种雍容泰和的非凡气度。此人原本就高大伟岸,而且体态略显臃肿,加之衣着宽袍大袖,看起来就像一座肉身小山一般巍巍壮观。

    儒教三大宗师朱季夫、叶正途和刘洛,后边两位轩辕昭都已经见识过了,眼前这个陌生的峨冠大儒显然就是执政大臣朱季夫了。

    轩辕昭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难怪这位天道宗的宗主朱季夫能够执掌国柄,道统天下,就凭他这种泰山压顶式的气场,遇到底气稍弱一点的对手,打个喷嚏就能让人家灰飞烟灭。

    此刻,轩辕昭突然情不自禁替瘦骨嶙峋的叶正途担心起来,不知道今日他能不能抗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

    虽然直到现在,轩辕昭对叶正途的态度没有太大改观,不过抛却私人爱憎,仅凭理智而言,他还是非常希望叶正途的事功宗,能够在这场盛况空前的大会上,以绝对优势碾压天道宗。原因很简单,支持事功宗的人越多,说明主张对虏人复仇雪耻的人也就越多,自然也就越对他将来的复仇大业有利。

    此刻场下众人见朱宗主准备做开场布白了,便陡然停止喧嚣,一个个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别看朱季夫已经年近古稀,但是底气还是非常充足,一张嘴就如黄钟大吕,丝毫不亚于刚才的响鼓之声,全场每个角落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开场布白的意思无非是劝学,什么上承皇天恩泽浩荡,下赖百姓纳捐供养,勉励莘莘学子要格物致知,正意诚心,力争做一代醇儒,修己安人,进而治国平天下,诸如此类的大道理。

    轩辕昭没心思听他说这些虚头巴脑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讲的那些儒家思想天理大道,自己在九岁之前就已经融会贯通了。孰不知轩辕昭的祖父赵敦颐就是一代儒学大宗师,轩辕昭从小耳濡目染自然收获良多,朱季夫这套天理大道的说辞,有多少是从前辈大儒赵敦颐那里借鉴过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轩辕昭只想赶快进入辩论的正题,看看三宗之间正式博弈的真正实力。岳钟麟和毕宗卿两人则不然,他们张着大嘴流着哈喇子,与其它举子一样,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时不时的鼓掌叫好。

    朱老夫子喋喋不休地讲了约有一柱香的功夫,嘴上都快冒白沫了,好不容易刚一讲完,台下天道宗的信徒们就开始齐声高呼“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已。呼喊的声响一浪高过一浪,朱季夫似乎很亨受这种狂热的膜拜,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看这个架势,这一届的举子十有八九又可以纳入囊中了。

    轩辕昭特别留意了一下,周围好像也有不张嘴喊天道宗口号的,不过十个人里面大概只有那么一两个,当然了,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他们三人,由此可见事功宗的确势单力孤,要想在今日的盛会上讨得彩头,看来绝非易事。

    坐在东面席位的叶正途,全然不为底下天道宗信徒的聒噪所动,依然保持他一贯沉稳持重的作派,神态冷峻,眼神犀利。

    轩辕昭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向瘦得跟皮包骨头似的叶正途,今日却显得格外臃肿,若不是刀削一样的清瘦脸颊没有明显变化,简直与此前见到的判若两人,难道是因为天气寒冷里面多穿了一件夹袄的缘故吗?

    轩辕昭扫视完东面席位的叶正途,紧接着又望向西面席位的北宗一派。高台上每一面的正中间都有一个大长书案,后面各有两排小一号的桌案,前面坐的都是各宗的宗主,后面坐的是各宗最有成就的门生。天道宗和事功宗都各有十到二十个门生在席,独有北宗刘洛那一席只有三个门生,显得非常寂寥落寞。

    最让轩辕昭感到奇怪的是,刘洛和三个门生自从坐到台上之后一直俯首而视,不知道是在看书,还是在深思。刘洛低着头还时不时用手揉一下眼睛,不知道眼睛出了什么毛病。

    轩辕昭虽然距离他们相对比较近,但毕竟是在台下,其间至少隔有十几丈远,根本看不清楚表情,尤其是刘洛后面的三个门生,只能看到一以贯之的标志性服饰:白衣儒冠,其它的都很模糊。

    轩辕昭正在观察西面席位上的刘洛师生,没有留意坛台中间突然起了变化。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叶正途已经与朱季夫面对面站在一起,只见他朝着朱季夫拱了拱手朗声说道:“方才朱宗主所言,叶某万难苟同,可否当面请教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