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靖国策 > 第四十九章 新官赴任(三)
    程仲甫正在驿馆的偏房里准备就寝之物,听轩辕昭说明具体原由之后,二话没说,赶紧拎起随身携带的那个精致药匣子,跟着他去正屋里给府台大人诊治。

    闻讯赶来的黑瘦驿吏,赶紧给程仲甫搬了把椅子。程仲甫就势坐到宋鸿铭面前,仔细对他进行一番望闻问切之后,皱着眉头说道:“府台大人,您这得的可不是疟疾,而是寒热重症。”

    宋鸿铭大惊失色道:“难怪宋某一直感觉身体越来越差,原来是药不对症啊!”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皮肤上突然出现很多红斑点,一会冷一会热的,大家都以为是受毒虫叮咬患上了疟疾,于是便让驿吏给煮了雄黄汤药以毒攻毒,哪知每况愈下,以致到现在竟苟延残喘病入膏肓。

    轩辕昭忙问道:“老程,可有妙法医治?”

    程仲甫回过头微笑道:“公子尽管放心,没有金钢钻,咱不揽瓷器活儿,属下既然能看出来什么病,自然有医它之法。”他说着打开药匣子,从里面捡了几味中草药,然后耐心的传授黑瘦驿吏煎煮之法。

    半个时辰之后,宋鸿铭喝完黑瘦驿吏新煮的药汤,酣畅淋漓的出了一身大汗,顿感神清气爽,病情一下子减轻了许多,脸色慢慢由蜡黄变得潮红,气色明显已经好转了。程仲甫给宋鸿铭留下三天的药量,并叮嘱其将养之法,然后便退了出去。

    此刻室内只剩他们二人,宋鸿铭站起身朝轩辕昭躬身一礼道:“宋某多谢提点大人施以援手!”

    轩辕昭微微一笑,起身还礼道:“区区举手之劳,实在不足挂齿,请府台大人勿要放在心上。时辰不早了,府台大人早点休息,晚生明日一早还要启程赶路,还是先行告辞吧?”

    他说是告辞,却没有抬脚要走的意思,自然是在等着宋鸿铭能够知恩图报给他释疑解惑,详细说说宁江府的钱荒乱局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宋鸿铭身为儒学大家如何不晓得这个老理儿?

    此刻见轩辕昭假意要走,宋鸿铭急忙说道:“提点大人请坐,宋某有几句肺腑之言,阁下听完再走也不迟嘛。”轩辕昭闻听此言心中雀喜,看来没有开不了瓢的葫芦,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撬开这位天道宗首席大弟子的嘴巴了。

    两人重新落座之后,宋鸿铭用毛巾擦了一下额头上刚刚冒的汗,叹了口气道:“适才提点大人说到宁江府的钱荒乱局,其实不瞒你说,宋某这些天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终至获此大病,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事闹的啊。本来经过数月的调查论证,对于此次钱荒乱局,宋某已经有了几点浅薄的认知,正要奔赴京师向朝廷禀报,不想却在此处一病不起。”

    轩辕昭听宋鸿铭这番话的意思,应该是已经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不知道都是些什么大政方略,这可关系着宁江府的大局,也跟他到此处开府建衙的使命息息要关,于是忙问道:“府台大人的论证结果,是否与钱监差额鼓铸有关?”

    鼓铸就是用鼓风扇火冶炼铁钱,而差额鼓铸则是指铸钱没有达到规定数额。同安和宿松两大钱监的岁铸定额为三十万缗,如果差额鼓铸的话,投入市场的铁钱就会减少,自然也就会造成钱币不够用,这样的话钱荒就解释通了。

    可问题是,宁江府目前不仅仅是钱荒,还有通货膨胀,也就是钱币贬值贵衣高食,与钱荒的实质正好相反。钱荒是钱币不够用,通胀则是钱币发行过多所致。这个互相矛盾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在困扰着轩辕昭,他请教了很多内行之人,全都无法解释清楚其中的原由。

    宋鸿铭思忖了片刻才缓缓说道:“其实这里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不是某个方面的单独原因。前几年宁江府发大水,五个县淹了四个,经济一下子垮塌,这两年才稍有好转,但还是没有完全复苏过来,很多地方还在荒芜之中,十寨九空,你们沿途过来也都看到了吧。

    宁江府本地很少产茶、盐、酒这类朝廷统筹的专营货品,几乎都是从外地调拨,从川陕和福建沿海进货,运费至少占去了十分之三,茶盐酒的价格因此居高不下,这是直接导致本地贵衣高食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朝廷对钱监的管控比较严苛,每年的岁铸额和大小铁钱的鼓铸比例,都是固定死的,像小钱根本就供不应求,当十大钱却堆积如山,根本没有顾及市场变化,这才导致钱监虽然按照规定完成了鼓铸任务,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致造成所谓的钱荒。

    提点大人来了之后,宋某相信冶司衙门一定会顺应市场变化,在这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尽早解决钱荒问题。”

    宋鸿铭断断续续的说了这么多,轩辕昭总算听明白了。通货膨胀贵衣高食的主要原因,他归结于大水过后的后遗症以及茶盐酒等日用品进价过高,而钱荒的原因则是朝廷统筹严苛,没有给宁江府以适当的自主权。

    宋鸿铭给出的说法恰恰与工部和户部正好相反,一个说朝廷统筹严苛,一个说地方阳奉阴违,各执一词,究竟是谁在说谎?看来这个问题只有到了宁江府之后,把两个钱监的监当官叫到淮西转运司衙门,大家当面锣对面鼓,对一下账目就什么都清楚了。

    轩辕昭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府台大人这次进京的主要目的,是准备解决茶盐酒进货渠道的问题吗?”大水后遗症没有什么速效办法,只能慢慢消化吸收。淮西冶司衙门成立之后,朝廷就不会再直接对钱监进行遥控。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自然是茶盐酒进价过高了。

    宋鸿铭叹了口气道:“茶盐酒的问题,这两年宋某已经上了十几道奏疏,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不知道此次进京,朝廷能不能体恤百姓,先免征两年赋税,再使茶盐酒从周边地区进货,把售卖价格降下来,让宁江府的百姓缓上一缓。宋某此次进京之后,这里的事情只能请提点大人多费点心思,居中宏观指导调控,拯救吾民于水火之中。”

    他说到此处似乎是牵动了肝肠,禁不住连连咳嗽起来。病成这样心里还装着百姓,斯人公忠体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轩辕昭大为动容,忙站起身拱手一揖道:“多谢府台大人指点迷津!宁江府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免征赋税与茶盐酒降价之事,晚生插不上手,也无能为力,只能靠府台大人一个人去争了。至于钱荒之事,晚生既然奉了君命,定然不敢辜负重托,实地彻查之后,一定会给宁江府父老一个满意的答复!”

    宋鸿铭扶着太师椅摇晃了两下算是回礼了,他十分赞赏地点了点头道:“一直风闻提点大人年纪轻轻却文武双全,忠勇过人,朝廷能派你来开府建衙,宋某深感欣慰,希望你能旗开得胜,马到功成!宋某因突发疾病耽误了很多日子,等病情痊愈之后,也会快马加鞭赶赴京师为民请命。提点大人,为了宁江府的庶民苍生,咱们就分头行动吧!”

    两人惺惺相惜,聊叙得甚是融洽,不知不觉已经聊了一个多时辰。此刻已是亥时,轩辕昭到现在还没吃晚上的哺食,肚兄悄悄开始腹诽起来。对面的宋鸿铭由于喝了程仲甫调剂的中药,病情陡然好转,心下一宽,嘴里的话就多了起来,轩辕昭难得遇到这样的好机会,自然得强忍住饥饿,尽可能多的从对方嘴里获取有用的干货。

    说到开府建衙之事,他忽然记了起来,手下那几个淮西冶司衙门的属官吏胥,提前一个多月就来宁江府打前站了,不知道新衙筹措的怎么样了,于是忙问道:“府台大人,我冶司衙门有一名文字官,一名干办官,还有六名吏胥,他们已经先行赶来筹建新衙,想必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宋鸿铭听了一愣神道:“提点大人说什么?你们冶司衙门的属官有提前来宁江府吗?宋某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

    看他的表情不像是开玩笑,轩辕昭吓了一跳:“府台大人,他们一个半月前从京城出发,粗略算起来至少到此处有一个月了吧,您是不是不公务繁忙无瑕顾及这些小事?”

    宋鸿铭皱着眉头思忖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道:“凡是朝廷来的上差,无论是哪一级官员,府城的城门监吴世仁都会第一时间向宋某禀报,如果真是冶司衙门的属官前来赴任,他断然没有隐情不报的道理啊。”

    如此说来,显然就很蹊跷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难道他们八个人会凭空消失了不成?这里面要么是宋鸿铭没有得到确切信息,要么他们真就出事了。

    其实宋鸿铭刚才说那翻话的时候,他也不是十分肯定,因为在他准备动身上路之前,府城突然发生了大规模民众骚乱,他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彻底平息骚乱,不料刚走到临界驿馆,就积劳成疾病倒了,这就是他之所以磨蹭了近两个月还在宁江府地界的真正原因。冶司衙门属官前来赴任,可能正好赶上府城发生大规模民众骚乱,这里面会不会出现什么差池,现在恐怕谁也说不好了。

    轩辕昭从正屋里告辞出来之后,径直走到黑瘦驿吏房间里,准备寻点吃食填补肚皮。轩辕昭一边吃着刚刚热好的剩菜剩汤,一边和黑瘦驿吏闲叙话道:“听说府台大人在驿馆病了一个多月了,怎么没去附近的州县找个郎中医治一下啊?一直拖到现在,小病也都拖成大病了。”

    这番话其实轩辕昭是有意问的。朝廷急令宋鸿铭进京述职,他却呆在这里养病,而且一养就是一个多月,养病就养病吧,为何连什么病都不清楚,也不去请郎中诊治,这就非常可疑了。

    黑瘦驿吏听了轩辕昭的问话,白眼珠子一翻道:“一个多月?你听谁说的?府台大人只比你们早到几日而已,而且他本来准备带病赶路的,结果还没出门就晕倒了。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到哪寻郎中去?况且府台大人还着急赶路。他们都说是得了疟疾,没办法我就勉为其难,给他煎了副雄黄汤药,谁知却越吃病越重了。”

    轩辕昭听完眉毛一挑,从时间上看果然有问题!这期间宁江府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儿,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宋鸿铭究竟在刻意隐瞒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