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莫繁望着田野,叹了口气道:“还有第二,这种水稻的确耐旱,但是到底是水稻,还是需要水。另外国朝地域十分广大,气候土壤不同,许多地方不种水稻。虽然我在加紧研究抗旱小麦,然看目前的进度,恐怕难以赶在秋耕之前完成。即便完成,如何说服皇上,想全国推广,也是个难题。”
却听谢衡月道:“先生莫要着急,本王有办法。”
陆莫繁和苏雪遥惊讶地望着谢衡月。
谢衡月遣退了黄猛等人,让他们继续到田间劳作。
谢衡月望着陆莫繁轻轻道:“重阳之后,太子之位,我势在必得。待我当上太子,届时我一定会说服父王,在全国推行先生的新式稻种。”
陆莫繁和苏雪遥都没想到谢衡月会在此时,下了这般决心。
陆莫繁肃容拱手道:“晋王既然如此决断,那么老夫亦会全力以赴,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成败在此一举。”
这一下午,苏雪遥和谢衡月随着陆莫繁奔走田间,听他细细讲解农事。她只恨没有多生几只耳朵,总觉自己没有记下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谢衡月见她焦虑,轻轻在她耳边道:“别担心,我每一句都记住了,回去我默写给你看。”
她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心中十分喜悦,轻轻道:“若在闺中之时,有郎君伴读,也许妾身今日也能做个女夫子了。”
谢衡月轻轻笑了,趁着陆莫繁走在前面看不到他们。
他俯身便在她唇上亲了一口,悄悄道:“娘子想做夫子,那有何难。待日后我们有了小世子小郡主,你想怎么教他们都好。”
苏雪遥脸一红,本来看着他正经起来,她稍稍放了心。没想到夫君,还是一见她便要如此。
时光匆匆而过,中秋之后,转眼便是重阳。
这些天苏雪遥终于将她能记得起来的未来天下大事,谢清商的布置,皆跟谢衡月说了。
谢衡月那时候望着她,十分惊讶,他本来想问她什么话,最终还是慎重地告诉她,她所说的,他一定会放在心上,好好查证,并叮嘱她莫要对第二人提起。
苏雪遥看着他慎重的模样,点点头,又对谢衡月说,她想去普善寺看看。谢衡月沉吟良久之后,说:“重阳之后,等一切尘埃落定,我便带你去。”
苏雪遥忍不住问他:“这普善寺中到底有何秘密。”
谢衡月却一言不发地抱紧了她说:“待重阳之后,阿遥你便知道了。普善寺中藏着皇家隐秘,我当年也是凑巧得知。总之,那不是什么好地方。”
苏雪遥心中想,的确不是什么好地方。可是也不是什么不好地方啊。在她看来,前世的普善寺,除了充作囚牢之外,其余一切与一般寺庙无二,也会斋醮赈灾讲经开佛会,也接待善男信女。到底寺中有何玄机呢?
不过她也很快就没有余裕想这些了。谢衡月离开书院回了京都,去跟镇安大长公主习武。每日他们飞鸽传信,再也没见过面。
苏雪遥一人留在书院之中,每日跟着陆莫繁修习农事,清查甘泉山庄的账目,厘清山庄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来她跟陆莫繁学得多了,此时她才恍然大悟,陆莫繁所教的皆切合甘泉山庄的情况。她念及老师苦心,十分感动。按现在的方式经营,甘泉山庄以后将不会再入不敷出。
她翻阅账目,也发现本来前朝时候甘泉山庄十分富庶,是在他们苏家手上才变成这般模样。她不由心下惭愧,更下决心要努力经营,重振山庄。
这几日,苏雪遥与山道上收留的流民们见面,一一了解他们的需求,让罗振康为他们迁移户籍。因今年是大灾荒年,像这样的情况,比往年更容易迁移入籍。
苏雪遥与这些百姓们交谈,才发现黄猛带领的这些百姓,还会养蚕缫丝。她不由大喜,便让人在山庄中开辟土地,种植桑树,预备再开一条生财之道。
陆莫繁见她勤谨聪明。开初只是打算教她农学,尤其是提点她山庄经营,但到了现在,凡是他们提及到的知识与经验,他都教给她了。除了他的开山大弟子之外,他很久没有这样倾注全力地培养教导一个人了。
苏雪遥得了陆莫繁悉心指导,进步飞速。
然而她一面学习,一面还在为重阳之时的宴会作准备,每日十分忙碌。这样早起晚睡,倒是让她那一腔相思之情,不那么难耐了。只是夜深人静之时,月光照在帘帏之上,总是让她想起那个温暖的怀抱。
然她又不想在书信中吐露她这难耐之情,亦不敢在信中催他早归。她怕夫君看到了,一时冲动起来,自己岂不是会耽误他的大事。
于是,虽然她强自压抑着一腔情愫,给夫君的飞鸽传书倒越来越短。
她每每灯下提笔,半响不知该写什么,最终还是叙一些淡而无味的家常,让他保重身体勿要牵挂她云云。
倒是谢衡月,每日的书信越来越长,越来越热切,词句越来越露骨。
谢衡月信中的缠绵之意,令她脸红心跳,最近他的几封信,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