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个好父亲,却绝对是一个不吝赐教好将军,好先生。
李常若有所悟,道:“那若是秦赵交战,父亲可有胜算?”
李牧摇头:“没有,只能因地制宜,见机行事。华阳太后刚刚过世,大丧期间,秦国不会有什么举动,所以,趁着暂时太平,也趁着还没下雪,常儿要赶紧离开这儿。”
李常原以为自己只是来给母亲送丧,很快就会回去邯郸。可没想到,一段时间后,他已经舍不得离开了。在其他人眼里,李常还是个孩子,可是父亲不同,父亲眼中的自己跟李戈叔叔无异,他会认真地教自己剑术,也会严肃地跟他讨论战局战法,这一年里,他见识了许多他以前不知道的事,学了许多以前从没学过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武安君,不一样的父亲。
“常儿想回哪儿?”李牧问。
李常低头不语,他知道父亲所指,延陵府与邯郸武安君府,如今都是他的家,只是他哪儿也不想去。
“常儿?”李牧又唤了一声。
李常闷声道:“孩儿想跟父亲一起。”
“不行!”李牧坚决拒绝,道:“战争岂是儿戏?更何况,此次秦国绝对是有备而来,很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可能,所以那一定会是一场苦战。”
其中道理李常怎会不明,他只是舍不得。
“那孩儿回延陵府。”李常看一眼李牧,道:“孩儿是父亲的儿子,也是延陵父亲的儿子。”
李牧颔首,其实这也是李牧的想法,血缘上来说,常儿固然是他李牧的儿子,然而,在常儿来雁门以前,他没有尽过一天父亲的责任,没为他做过任何事,他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儿子存在。延陵钧是常儿唤了十一年的父亲,是延陵钧一手把他抚养长大,于情于理他都该回延陵府。还有就是,李牧对延陵钧心有亏欠,他已经带走了阿梨,他不能连常儿也一并带走。
李常突然想起一件事,忙道:“对了,前两天,孩儿跟李戈叔叔出去,听附近村民在唱什么:‘赵为号 ,秦为笑 。以为不信 ,视地之生毛’,父亲听说了吗?”
李牧点头,道: “听说了,今年闹饥荒,受灾的不只赵国,秦国以北的大片区域也一样,不知是不是有心人故意放出谣言,让百姓们以讹传讹,乱了民心。”
“李戈叔叔也这么说。”李常道。
“常儿好像很喜欢李戈叔叔,那让李戈叔叔送你回去,可好?”李牧道。
“好。”李常确实喜欢李戈叔叔,听说他八岁就跟着父亲,他知道父亲很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比如父亲怕脏,怕老鼠,怕胡蒜,喜欢的都是跟梨有关的,比如梨花包,棠梨丸子,棠梨帕子,当然,父亲最喜欢的还是常儿的母亲。然而,要说最了解父亲喜好的,非兰姨莫属,只是兰姨平日里少话,一说到父亲更是嘴巴缝了线似的,半点儿不漏。可是,私下没人的时候,她还是透露了一件惊人的事,那就是父亲十一岁换了十一个婢女!李常问兰姨为何独独留下了她,她说大概因为父亲喜静,而她是唯一一个父亲不开口她绝不主动说话的人,可她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常儿的母亲可不是个安静的人,只要她在,院外都能听到她的声音。所以,说到底,父亲究竟是喜静还是喜闹,兰姨也说不清楚。
李常磨蹭到不能再磨蹭之时,李牧硬逼着他收拾东西,把他推上了马。出发这日,除了李戈,一同回邯郸的还有小五和春芽,李牧一直送到滹沱河边。
“父亲回了邯郸,定要去看孩儿,父亲答应了要带孩儿一起去南门吃“一口油”水包的。”母亲走的时候李常都没哭,今日临别却流泪了,好像以后再不能相见一般。
“男儿不可轻易落泪。”李牧掏出一条棠梨帕子递过去,李常接过抹了泪,直接放进自己的袖袋里。
李牧向儿子伸手,道:“帕子还给我。”
李常不情愿地把帕子递还给李牧,嘀咕道:“父亲也忒小气了,李戈叔叔说父亲有一大打呢!”
李牧瞪了一眼李戈,转回头道:“这条不行,你喜欢的话,请你春芽姑姑帮你绣一条。”这是当初在紫金山下阿梨拿来包梨花包的那条,要不是看在常儿是他跟阿梨的儿子的份上,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给他人用的。
“常儿也喜欢棠梨帕子?那到了邯郸,姑姑给你绣,想要多少,姑姑给你绣多少。”春芽开心地道。
目送儿子渐行渐远,李牧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孩子跟他母亲一样,有让人忘却痛苦的本事,一年来,他像小尾巴一样跟在自己身边,与其说是自己在照顾他,不如说是他在照顾自己。如今小尾巴突然不见了,李牧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战事即将来临,李牧下令三军,加强练兵,一刻不得松懈。
开年似乎没几日,天气竟然反常地回暖了。社酒飘香,鼓声冬冬的这一天,秦国大举兴兵,兵分三路围攻赵国。一路由王翦统率上郡的军队,经由晋阳直下井陉,攻打邯郸脊背;二路由杨端和领军河内,到达与邯郸腹心一河之隔的邺邑;第三路由羌瘣率军经上党至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