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的丈夫魏涯一同携礼,头一个去拜见了自己的外祖母年老夫人。
说是外祖母,其实萧问筠自知,自己是远远配不上年家外孙女这个身份的。
年家虽非权贵出身,但却是书香世家,以诗礼传世。早已致仕在家赋闲的外祖父年老大人曾做过宣平帝的太傅,后到江南为任。景和、元嘉两朝又携家眷返回京中,成为朝中重臣。
大舅舅和二舅舅一文一武,一个时任礼部尚书,另一个手握重兵,竟是不逊于外祖父。
这样的家世,着实令人称羡。只可惜——
她的母亲并非年老夫人亲出,乃是年家一远支亲戚投奔到了年府上,后因她的亲外祖母病死后,母亲才得以在年老夫人膝下做了养女。
年老夫人其实自己有一个亲生女儿,在外流落多年,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回来,这便是萧问筠的姨母。后来姨母嫁给了前任首辅沈大人,成就了一桩至今都人人称羡的好姻缘。
可无论是外祖母年老夫人,还是姨母沈夫人,都对母亲颇为不喜。她们说母亲当年还在闺中就做了错事,之后一错再错,让人心寒,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境地,怨不得别人。
不过确实,从很小的时候,萧问筠有记忆以来,母亲就在京郊的一间佛堂长伴青灯古佛。正常的情况下,又有谁会待在这等了无生机的地方呢。
母亲在或许是因为一个人对着空寂的长夜太久,以至于她的精神状况并不是很好,时常对年幼的萧问筠碎碎地念叨一些陈年旧事。
她因为脑子不清楚,话说得颠三倒四。萧问筠那时又年幼,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只是从母亲掐着她胳膊时所用的力气和一字一字怨毒的语气中能猜出,多半是些泄愤之辞。
她很害怕,但是什么都不能说,也没法告诉别人。
哪怕她的父亲还是卫国公府的世子。
萧问筠生下来不到三岁时,母亲闹和离,当时外祖母家不肯收留她,让她在京中自寻住处。后来母亲几次想要攀附权贵改嫁都不成,最后竟被一个商人骗去了妆奁,以至于身无分文,流落街头。外祖母虽说不管她,可看她这样还是没办法出手相助。可母亲还是不知悔改,之后又出过几回事,被一气之下的外祖母送去了京郊佛堂和她为伴,想着看着自己的孩子,总该能让母亲生出几分慈母心肠来。
然而外祖母想错了。
母亲那样的人向来眼里只有自己,旁人但凡对她有一丁点不上心,便是对她不住。
不过她的到来还是让萧问筠的日子好过了些。
而年幼的她原本被留在卫国公府,后因为据说八字和祖母相克,被抱到京郊佛堂养着,为亲祖母祈福。佛堂的尼姑们知道她是国公府里不受宠的姑娘,对她也不在意,从她记事起便要帮她们打洗脚水做这做那。
于身份上,她是当年卫国公府的嫡长女,日子却过得连寻常勋贵人家的一个庶女都不如。
母亲因是年家人送来的,有人嘱咐了吃穿用度的事,再加上她性情偏激凶戾,尼姑们寻常不敢惹她,连带着萧问筠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真心崇拜母亲的,哪怕母亲恨起来会把她的胳膊掐得青青紫紫的,但是如果母亲不这样凶的话,又怎么能镇得住那群尼姑们呢。
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有一次二舅母到京郊佛寺去,突然想起她们母女,亲自去看了一眼。见到萧问筠胳膊上的伤,就把她带回了年家。
从那之后,萧问筠才真正过上了人过的日子。
年府很大,假山池水,亭台楼榭,美得如同画中仙境。
她自己还有了一个小小的院子,傍着年府的园子。院子里还有无数丫鬟仆妇伺候她的饮食起居、盥洗钗发,这样的日子让她如坠梦中,好长一段时间才相信眼前的一切不会飞走。
外祖母年老夫人和二舅母都是很好的人,大舅母性情刻薄,但也不会在面上为难她,还有舅舅们,对她都不差。唯独让她有几分不安的,是和她同辈的兄弟姐妹们。
当时二舅母的龙凤胎还在襁褓之中,府中唯一能和她说话的只有瑞表哥。
一开始的时候,瑞表哥确实也时常来找她说话,陪她玩,只是她那时候小,又没什么见识,总是战战兢兢的,很快瑞表哥就对她失去了兴趣,再见面就只是淡淡的了。
毕竟他还有别的玩伴,比方说后来成为她表嫂的那位明珠县主,再比方说他们的表妹,也就是当今的皇后娘娘。
想到这里,马车缓缓停下,萧问筠这才惊觉年府已经到了,连忙下车。
下人们连忙进去里面通禀,她跟在丈夫身后一起往里走。
十一年前同样一个春日,她的那位表妹沈嫣便入主中宫,执掌凤印,成了皇后。
当时萧问筠远在西北,听到消息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这样表妹的婚事才耽搁了两三年。沈嫣是姨夫沈首辅的掌上明珠,若想出嫁只怕放出个消息来,提亲的人都会踏破门槛。她还以为这位表妹也要和沈家那位姑奶奶一样,立志终身不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