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药.
中医讲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是最强的.脾肺之气增强,就是增强人体的运化功能,因此黄芪可以强健三焦、补益五脏,可以解脾湿、升肺气、强心、益肾气、补肝虚.
黄芪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又能降血压,老年人吃黄芪,可以防治中风和高血压.年轻人吃黄芪,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黄芪还有利尿消肿和托毒生肌的作用,不仅适合肾炎、水肿病人做食疗,对于虚胖的人,还有减肥的作用.
皮肤长疮或有溃疡的人,吃黄芪能使脓毒排出,促进伤口愈合.
金代著名的医家张元素,对黄芪的药效总结得最好.他说,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黄芪有如此强大的功效,所以中医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以及对于大病初愈的调养、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都会用到黄芪.
伏天宜喝黄芪粥
吃黄芪,宜用清淡之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
黄芪粥,古已有之.在苏轼的诗中,就曾提到过他在大病初愈时喝黄芪粥的事情.那年他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当时”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故用”黄耆煮粥荐春盘”.这是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白居易也有一首《斋居》诗写道:”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诗中的黄耆就是黄芪,而赤箭是指中药天麻.黄芪、天麻之类在今人看来纯为药材,而在古人看来却可列入日常食谱.从白居易到苏轼,自唐至宋,文人们的餐桌上竟少不了这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古代儒医不分,乐天、东坡之辈想必也深谙药食同源之理吧.书包网电子书分享网站
立夏开始喝姜茶,三伏就喝黄芪粥(2)
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这个药汁加大米煮粥.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取大约30克黄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动作.
第四步,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黄芪粥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精神十足.
这个粥方中,黄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属于平补,在暑湿重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点.气弱体虚的朋友,在三伏期间坚持每天喝黄芪粥,能够提升中气,增强免疫力,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
三伏天暑湿伤气,用黄芪进补正当其时.伏天太热,常使人感觉懒洋洋的,不想多说多动,有的人身体发重、头脑昏沉、出汗多、手脚发热,还有的人双腿浮肿、便秘等等,这些症状正需要黄芪的药力来化解.
注意:黄芪粥是补虚的,实证不宜.体虚、中气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的病人可以多吃.阴虚阳亢者、有表邪者则不宜.比如如果你今天受凉了,感受了风寒,那就是有表邪,那么这两天就不要喝黄芪粥.
减肥何须饿肚子
说到这里,要给大家澄清一个误区.许多人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应不应该吃补药,该补的没有补,不该补的瞎补.有的人比较瘦,就认为自己应该多进补,有的人比较肥胖,就认为自己应该多吃排毒药,不能补,害怕越补越胖.
就拿黄芪做例子,它大补中气,与人参同功,是典型的补药吧?可是它却有减肥的作用,你相信吗?
一位女性朋友,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留着很男性化的短寸头.整个身体完全看不到腰线.面如满月,后脖子上都是赘肉.她说,她前前后后吃了不知道多少种减肥药,有的当时见效了,过后却反弹得更厉害.
仔细观察她的身体状况,我发现她虽然胖,但是肉很松软,还时常拿出纸巾擦汗,就问她:你年轻的时候并不胖吧?后来是不是用过激素药?
她惊讶地说,对对.我以前得过一种很顽固的皮肤病,到处求医问药,好不容易才治好,以后就越来越胖了.
我说,你想瘦下来吗?那你从现在开始,停止吃一切减肥药,改为进补.
她立刻摇头:我不能再补了,再补就胖得没法看了.
我告诉她,她吃过的那些治皮肤病的药很伤身,使她变成了气虚的体质.由于气虚,身体的运化功能减弱,体内的代谢废物排不出去,久而久之就变成赘肉堆积起来了.这种肉都是松松软软的,是典型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