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沈静圆与李玄宗在逆风的协助下,成功的吸取了晶石灵气后,其他修士对张玄庆提出的办法,都不再存有疑虑。
张玄庆将岛上诸事安排妥当后,带着夫人与沈静圆、李玄宗、河狸子等人乘坐“běijing号”宝船,这支小型船队再次踏上了前往钓鱼岛的海路。
对于沈静圆提出的提升“飞天神鹫”攻击力的设想,张玄庆很是赞同,借助“飞天神鹫”弥补目前修士们道术攻击威力的不足,的确是一条捷径。
通过引爆火焱晶来攻击敌方的设想,其中有两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用什么方式引爆晶石内蕴的火系灵气,二是如何保证晶石的定时引爆。
修士们对于手头的火焱晶,都是用来吸取其中灵气,从来没有人想过直接引爆晶石内部灵气的办法。
张玄庆的解决办法是用一张普通火符作触发火焱晶的媒介,至于火符的激发方式可以采用先前“飞天神鹫”上雷符攻击的定时模式。
道门修士常用的普通火符,符篆被激发后会出现一道以符中元气为燃料的火焰,根据绘符之时修士注入元气的多少,火焰的持续时间不定。
由于火符引发的火焰是以修士元气为燃料,对于能够被修士元气融合的火系灵气,会产生引线般的作用,从而引爆晶石。
不过这个办法还存在一个漏洞:晶石爆炸不比雷符可以在一定距离外攻击目标,必须确定晶石引爆后的杀伤范围,才能有针对xing的调整引爆时间。
引爆晶石这种事谁也没有经验,更别说爆炸后杀伤范围,显然必须经过一番试验才能确定。
虽然宝船上并不是进行这类爆炸xing试验的合适场所,但张玄庆等人还是进行了一次引爆测试。
为了尽量的减少晶石爆炸对船体的损伤,这次引爆测试使用的火焱晶只有指头大小,测试的位置在宝船的前甲板上,此处的位置空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由于仅仅是测试晶石爆炸的杀伤范围,作为导火索的火符并没有采用定时激发模式,而是由张玄庆亲手激发,而晶石则被安放在甲板前部临时搭建的一个铁制底座上。
只见随着火符的激发,一团火焰凭空而生,张玄庆抖手将火焰朝着那颗孤零零的火焱晶扔去,此时张玄庆距离晶石的距离足足有三十尺。
火焰准确的击中晶石,初时晶石没有任何反应,在远处观察的众人还以为火符引爆灵气的设想失败,但转瞬间一团白sè火焰从晶石处突然爆出。
起初这团火焰只有拳头大小,很快就膨胀到海碗大小,接着膨大到脸盆大小,而且还有继续膨胀的趋势,随着体积的增大,白sè火焰好似后续无力一般,很快就彻底熄灭。
在火焰持续膨胀的过程中,站在甲板远处的众人胸口都感到一阵气闷,好像喘不过气来,不过这种感觉随着白sè火焰的熄灭很快消失,大家都没有在意。
随着白sè火焰的持续燃烧,原本放置晶石的铁制底座变得通红,很快与底座接触的甲板处也变得焦黑。
显然白sè火焰的温度极高,普通火焰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铁器烧得通红,好在火焰持续的时间不长,当火焰消失后,众人上前查看情况。
张玄庆发现原先放置的晶石已经完全消失,铁制底座上的暗红sè尚未散去,靠近时还能感到阵阵热力,整个底座的形状已经改变,就连放置底座的甲板上也出现了几道深深的焦痕,若是没有底座的缓冲作用,晶石直接在甲板上被引爆,恐怕甲板早已被烧穿。
从这次试验看来,晶石中的火系灵气被成功引爆,但引爆的后果略有偏差,不是事先预想的晶石爆炸,而是晶石内蕴灵气的爆燃。
这次试验的材料仅仅只是一块指头大小的火焱晶,按照晶石大小与内蕴灵气的关系,体积更大的晶石,引爆后产生的火焰威力也会更大。
之前用于“飞天神鹫”上的雷符在载重方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目前“飞天神鹫”能够携带的最大重量,一只“飞天神鹫”最多只能携带两块grén拳头大小的晶石。
张玄庆相信即使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火焱晶,引爆后的威力也足以击杀之前那条巨蟒,这并不是说龙虎山雷法的威力不足,而是因为修士受到自身修为限制,在施法时只能运用有限的体内元气,限制了雷法的威力。
而天然生成的晶石中蕴藏的灵气在被外力引发之时,能够将所有灵气一次xing全部放出,就好像试验中那颗火焱晶被引爆后,出现的白sè火焰在短时间内不断膨胀,这就是晶石内灵气一次xing爆燃的效果。
张玄庆之前击杀巨蟒所释放的火雷,也是大量吸取火系灵气,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完全释放体内火系元气,才有如此惊艳一击。
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张玄庆经脉严重受损,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修行者是不会采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攻击方式的。
大家对方才晶石引爆而出的火焰威力十分满意,但从刚才的情况看,白sè火焰的杀伤范围有限,这将影响到“飞天神鹫”的攻击方式。
以目前晶石引爆的杀伤范围来看,除非“飞天神鹫”能够直接接触到目标,才能产生实际杀伤效果。
由于“飞天神鹫”是木质材料所制,可以说是完全放弃了自身的防御,在过于靠近目标的过程中,很可能被对方直接击毁。
因此之前通过雷符攻击,“飞天神鹫”都是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若是对方没有足够的远程攻击手段,在雷电攻击完成之前,“飞天神鹫”都能够确保自身的安全。
如今火焱晶的爆燃威力已经得到了验证,剩下的就是解决杀伤范围过小问题。张玄庆想起试验中那团白sè火焰体积不断膨胀的情景,心中不禁冒出了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