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女皇的男闺蜜 > 正文 第128章 李恪其人其事
    李世民除了宠爱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生儿子外,对李恪这个庶出的儿子也是特别的欣赏和喜爱。

    李恪出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是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氏的儿子,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中排行第三。

    既然是庶出,李恪在李唐皇室中的地位自然跟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出的皇子不能相提并论,但在庶出的皇子中,李恪的待遇却是最高的。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恪被封为长沙郡王;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都督益、绵、简、嘉陵、雅、眉、犍、邛八州诸军事,开亲王遥领大都督的先例;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

    李世民对庶出的李恪疼爱有加,主要出于两个原因。

    其一,李世民宠爱李恪的母亲杨氏,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对李恪自然就要高看一眼。

    杨氏是隋炀帝的女儿,隋炀帝在世时,她是高贵美丽万人仰视的公主,隋朝灭亡后,沦为任人宰割的美差,众人避之唯恐不及,前后反差的强烈对比,亡国之奴的切肤之痛,使她明白在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依附于最有权势的强者才能生存的道理。自从成为李世民的女人后,她秉持低调隐忍的做人原则,从不惹事生非,对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毕恭毕敬,曲意奉迎,获得了李世民的极大好感。

    除此之外,李世民跟杨氏还有一层特殊的亲戚关系。杨氏的祖母跟李世民的祖母是同胞姐妹,李世民跟杨氏是未出五服的表兄妹,李唐政权承袭熠杨隋,李唐许多朝廷重臣在隋朝的时候也是高官显贵,李世民善待杨氏对杨隋那些遗老遗少们也是一种恩宠和安抚。

    长孙皇后病重期间后,李世民升杨氏为淑妃,协助长孙皇后管理后宫;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之事全部由杨淑妃统管,杨淑妃此时实际上已经成为没有皇后头衔的皇后了。

    这一次李世民巡视洛阳,杨淑妃自然是全程陪同,常伴左右了。

    其二,李恪跟李世民各方面都很相像,李世民一看到李恪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这也是李世民格外看重李恪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恪跟李世民相像,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两人的相貌很像,身高都在175公分左右,身材健硕不胖不瘦,行事处世沉稳大方,气场宏大气质超人;其次,李世民是一个文韬武略坚毅果敢之人,但李承乾尚武,李泰尚文,李治坚毅,他们三人都只有某一个方面跟李世民相匹配,唯有李恪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可以跟李世民全方位、多方面对接。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因为庶出皇子身份的限制,李承乾被废之后,太子之位非李恪莫属,李泰只有靠边站的份,李治更是只能哪儿凉快呆哪儿去了。

    李恪固然优点很多,但在贞观十一年毕竟还是一个不满十八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偶尔还是会犯一些皇室子弟常犯的错误。

    这一年的七月,在洛阳巡幸的李世民收到了御史柳范弹劾奏章,柳范弹劾的对象正是远在湖北安州任都督还不足三个月的吴王李恪。

    柳范指控李恪有三个方面做得不对一是打猎的次数太多,没有专心做正事;二是李恪曾经骑马踩踏过老百姓的庄稼;三是李恪经常跟乳母的儿子聚众赌博。

    李世民一看奏章,气不打一处来,这个柳范不是没事找事吗简直是不务正业,哗众取宠,屁大的事也好意思向皇帝写弹劾奏章。

    李世民阴沉着脸把柳范的奏章扔给杨淑妃看。

    杨淑妃战战兢兢地捡起来一看,立即跪倒在地为自己教子不严向李世民请罪。杨淑妃小心谨慎惯了,她可不认为李恪犯的是芝麻绿豆般的小错。

    这哪跟哪啊李世民哭笑不得地扶起杨淑妃,和颜悦色地说道“爱妃,朕不是在怪罪恪儿,这完全是柳范吃饱撑着了没事干,纯属无事生非,实在可恶之极。”

    杨淑妃这才放下心来,但她仍然不无忧虑地对李世民说道“皇上,恪儿毕竟是皇子身份,如果您不严肃处理,臣妾担心朝廷会有大臣指责您袒护恪儿。”

    杨淑妃自从协助长孙皇后管理后宫以来,深受长孙皇后的影响,知道适时劝谏皇帝的重要性。

    果然,李世民见杨淑妃不但不为李恪开脱,反而站在朝政大局的高度,劝谏自己对此事不可等闲视之,心中对杨淑妃的见识不由得十分钦佩。

    “淑妃放心,朕一定会妥善处理好此事。”李世民爱怜地将杨淑妃拥入怀中。

    杨淑妃脸色绯红,心中却是黯然神伤,自己出身不正,连累儿子受辱,政治险恶,波谲云诡,唯有夹着尾巴忍辱负重,母子二人方可保全富贵。

    李恪一定是要处理的,还不能处理太轻,否则那些谏官们又要唧唧歪歪,喋喋不休。

    但是权谋在师李世民也岂能任由谏官们任意摆布

    洛阳宫乾元殿里,李世民高调宣布免去李恪安州都督的职务,并削减李恪封户三百户。

    众大臣听后,面面相觑,这个处罚是不是太重了李恪又没做什伤天害理,民怨沸腾的恶事。

    柳范也是一脸懵逼,他也没想到对李恪会是这个处罚结果。

    皇帝对皇子要求严格,对国家治理来说,毕竟有利无弊,大臣们心里还是很庆幸这辈子能碰上李世民这个从谏如流,严于律已的有道明君。

    可是大臣们高兴得太早了。

    “权万纪辅佐朕的儿子,不能及时纠正李恪的过错,罪当该死。”李世民突然话锋一转,怒不可遏地说道。

    权万纪个性刚正,说话耿直,时任安州都督府的长史,既是李恪工作助手,又是李恪思想导师。李世民将李恪受罚迁咎于权万纪,也不能说李世民说得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