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巧从狗镇出来之后,便一路往南走,而身上一直背着魏杰,毕竟魏杰此刻说起来还是很虚弱。至于为什么要往南走,自然便有周巧巧的心思。
世人都知道泰山在鲁州,鲁州在此地以北,那么周巧巧自然会先往南走。
因为南与北相反,也因为南边很近的地方有一座城,而过了此城再过一城之后,城里面有一位教书先生,认识他的人都唤他做岑夫子。
周巧巧想要去见见这位夫子。
这个时候路边的树上不会掉落什么树叶,所以也不会有微风,只是太阳开始西斜,在最后一刻炫耀曾经他的光芒。
周巧巧的脚程并不慢,虽然她身上背着魏杰,于是周巧巧和魏杰到了的时候,太阳将他所有的曾经的在正午十分的荣耀炫耀完毕。躲藏在了一眼望去最高的那座山的背后。
岑夫子既然是位教书先生,那么他这个时候自然是在书塾里面。周巧巧这个时候,便已经站到了书塾的门口。
岑夫子近年来只有一位学生,这是因为岑夫子的身子越来越不好,毕竟,人还是要服老的。
周巧巧走到了门口的时候门是开着的,岑夫子刚念完一首诗,这首诗唤作:,是一位号太白的前人所作。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而这首诗念完之后,岑夫子看到了在门口的周巧巧,笑着说道:“你来了!”
岑夫子留着白花花的大胡子,仿佛所有年老的夫子都留着胡子。
周巧巧将魏杰放了下来,然后扶着魏杰走进了书塾。
书塾里面摆设的很简单,除了书和一扇开着的窗户便还是书,然后便是空着的地面。
岑夫子便一直席地坐着。这应当是没什么不妥,也确实没什么不妥。
周巧巧说道:“夫子,近来可好?”
岑夫子说道:“尚好。”
魏杰此时看样子精气神恢复了五分之三四,说道:“夫子。”
魏杰的眼里流露出伤痛的神色。
岑夫子看向魏杰,并未说话。
周巧巧说道:“夫子,如今乱世将起。”
岑夫子说道:“这天下依然还是那个天下。”
周巧巧说道:“夫子,你久居此地不问事实自然不知道近日里发生了什么?”
说完之后周巧巧把将令拿了出来,向岑夫子递了过去。
岑夫子看了将令一眼,却并未将手伸过去接着,而是脸上带着些笑容说道:“这便是将令?”
周巧巧说道:“夫子知晓?”
岑夫子说道:“我虽然许久未在江湖上走动,但是这些消息还是有些耳闻。”
周巧巧说道:“夫子可知道这是谁的主意?”
岑夫子脸上的笑容更浓厚了,说道:“周巧巧,你是心中已有答案还是未曾有。”
魏杰扭头看向周巧巧。
周巧巧说道:“未曾有。”
岑夫子说道:“便是猜测?”
周巧巧说道:“也未曾有。”
岑夫子说道:“既未曾有,又何谈是谁的主意?”
周巧巧点头。
岑夫子说道:“此身已陷樊笼中,又何必在乎是谁的笼子。这笼子终有打开的时候。”
周巧巧说道:“夫子的意思是?”
岑夫子说道:“这其中并无意思。”
周巧巧说道:“夫子。”
岑夫子站了起来,走到了窗户边,将本来撑开的窗户放了下来。
周巧巧说道:“夫子,今日我来可并非是。”
周巧巧话还没有说完,岑夫子便说道:“并非是我说这些神神秘秘的话,你可是这意思?”
周巧巧说道:“周巧巧不敢。”
岑夫子走到周巧巧面前说道:“你又何必如此。这天下之事最后终有天下人,你二人又何必如此。”
魏杰颤抖的站了起来,脚步虚浮,眼睛里却比金石要坚硬。
魏杰走到岑夫子面前说道:“夫子,我哥哥死了。”
岑夫子虽然已经是一位有胡子的小老头子了,但是此时单手便扶稳了颤颤巍巍的魏杰。
岑夫子说道:“燕知秋?何人动的手。”
周巧巧看着岑夫子,若有所思。
魏杰说道:“他自己动的手。”
岑夫子说道:“因势所迫?”
魏杰还未点头,岑夫子又说道:“与这将令有关?”
魏杰说道:“夫子,你怎知?”
岑夫子转身说道:“若与这将令无关,将令又怎会在你这位姐姐手上。”
周巧巧说道:“夫子即使久居书塾,却依然是天下的夫子。”
岑夫子说道:“如今也就只有你们还将我这老骨头当一回事。”
周巧巧将依旧在手里的将令再一次递了过去。
岑夫子这时候才将将令接了过去。
周巧巧说道:“夫子,这将令中可有什么玄机?”
岑夫子仔细的观察着手中的将令,许久之后才说道:“若说玄机,也就只是这块铁,算得上玄机。”
岑夫子将将令向周巧巧递了回去。
然后岑夫子说道:“你们可听过‘重玄’?”
周巧巧说道:“‘重玄’?”
岑夫子说道:“成国者,必有国之重器,‘重玄’便是华朝先祖皇帝留下的立国重器。”
魏杰说道:“那这些与我哥哥死有何干系?”
岑夫子将另一只手也放在了魏杰身上,说道:“公子无害人之意,他人却因公子而死。”
周巧巧说道:“那‘重玄’究竟是什么东西?”
岑夫子说道:“这世上如果说有人知道‘重玄’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将令的背后之人算一位,已葬身火海的当今皇帝算一位,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周巧巧说道:“那岂不是说这是一团死结?”
岑夫子说道:“也不尽然,只需要找到一本书。”
魏杰说道:“什么书?”
岑夫子正要说话,外面有声音传来。
这道声音说的便是这本书的名字。
“夏秋遗书。”
这道声音极为的难听而且粗犷沙哑。
周巧巧的刀于是已经在手上,在说话的人走进来书塾之前。
ps文中所引用的一诗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特此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