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369章南京城来的大人物?
    到徐州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现在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

    徐州地界的水稻,跟着秋风,如同起伏的金色海面。

    崇祯突然说道:“曹化淳。”

    “奴婢在。”

    “你有没有发现,这一带的水稻,比咱们之前路过的其他地方的长得要好很多?”

    曹化淳说道:“回皇爷的话,奴婢也发现了,这一带的水稻,确实要更加饱满,而且数量也更多。”

    看到这一幕,崇祯心里感到无比踏实。

    在古代,看到这种场面,着实让人心情大好。

    为了不扰民,崇祯带着几十个人,骑着马,跑到前面村头去,打算问问这里的村民,这水稻咋种得这么好。

    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拿出来分享分享。

    若是真的有可以推广的方法,那就真是太好了。

    很快,就到了前面的村口。

    崇祯看见一些农民,正推着板车,板车上堆着一个个竹筐,里面装满了稻谷。

    村民们正忙着。

    不远处,小孩子们在村口玩耍,是不是还窜出几条狗,跟着那些孩子奔跑。

    一副其乐融融的场景,倒是让崇祯心头有几分欣慰。

    看到也不是所有的农村,都很悲惨。

    至少这里,大家的日子过的还是很太平的。

    在古代,能有这样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崇祯在路上随便找了一个人问道:“老丈,今年是丰收年吧?”

    那老者笑道:“是啊!今年是丰收年,今年的水稻大丰收!”

    “快交税了,交税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那老丈显然非常开心,手里居然还拿着一壶酒。

    在前几年陕西的路上,就肯定看不到这种场景,有酒喝,代表着粮食充足。

    “公子,你是北边过来的吧?”

    “是,我是北边过来的,路过,好奇问问。”

    “哎呀,这新农政去年开始在咱们这里推行,上头的知县老爷据说是换了新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在咱们周围溜了一圈,今年年初的时候,许多人都分了新田,据说要交的税也降了。”

    听到这里,崇祯心头就舒缓多了。

    他在北直隶、河南省、应天府杀了那么多人,那些官员总算是规规矩矩了一些。

    他突然想起来,应天府案后,整个南直隶在去年做了一次官员的大调整,是王永光和周延儒做的一次大调整。

    从今年开始,新农政的执行效果,也纳入到了官员的政绩考核中。

    其实要执行新农政,难度并不算大,至少在南直隶难度不大。

    去年的金陵都得血流成河了,许多官员也都老实了不少。

    不说停止贪污了,至少开始干活了。

    只要老老实实按照朝廷的政策去执行,基本上都可以推行下来。

    最大的阻力是地方乡绅,应天府案中,死的乡绅也不少啊。

    从徐州目前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应天府案,确实起到了威慑的效果。

    “老丈,我有个疑惑。”

    “公子有何疑惑?”

    “我这一路下来,在徐州北边一点也看到了不少稻田,但那里的水稻和你们这里相比,区别很大,你们的更加饱满,请问你们是有什么诀窍吗?”

    那老丈笑道:“公子这眼力见,不瞒你,这还得多亏了咱们村里的王秀才!”

    “王秀才?”崇祯心里一动,敢情还真有方法?

    如果是巧合,那就没办法了。

    但若是真有方法,那就太好了,可以试着,向其他地方推广。

    “王秀才,咱们村里的,一个热心肠的读书人,他教咱们制作肥料,才有的今年的丰收。”

    这下崇祯就更加欣喜。

    “可以带我去见见这个王秀才吗?”

    “公子,你是做官的吗?”

    “我……我是一个商人。”

    “哦,公子,王秀才是个能人啊,你要是做官的,可以推荐他去做官,他办事绝对在行。”

    老丈笑呵呵说道:“你看我,光顾着跟你夸王秀才了,走,我带你去见他。”

    崇祯跟着老者,朝前面走去。

    不多时,老丈指着前面一间屋子说道:“那里就是王秀才的家,咦,他家门口……怎么这么多人?”

    老丈走过去,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其中一个人说道:“老东西,滚远点,这里没你的事!”

    拿人拿着一根铁棍,凶神恶煞的样子。

    其他人也都拿着武器,将王秀才家里围了起来。

    里面传来了叫骂的声音。

    老丈大惊,大喊了一声:“乡亲们,快来,有人欺负王秀才!”

    然后他转身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大声:“乡亲们,快来啊,有人欺负王秀才!快来啊!”

    他的声音立刻吸引了许多村民,一个中年汉子转身就在家门口拿了一个木棒子,大声道:“是哪个混蛋敢欺负我们的王秀才!”

    村民们立刻活跃起来,许多男人拿起家伙就往王秀才家那边围去。

    看到这一幕,崇祯大为好奇,看来这个王秀才在村里很得民心啊!

    能扎在基层,帮助老百姓去做事的读书人,在明末,是很少很少的。

    这个王秀才,用他自己的实践,赢得了这里的尊重。

    那个壮汉拔出一把刀,吼道:“周公子在里面,你们吃了熊心豹子胆,谁敢乱来,老子宰了他!”

    那个壮汉手里的刀,大约一米长,非常锋利,这在民间是不多见的。

    本身朝廷有禁刀令,但明末的官府职能管制很弱,民间别说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有私造火枪、火炮的。

    村民们一看这群人待的不是铁棍就是刀,而且各个长得身强力壮,立刻就有些害怕了。

    一个中年汉子壮着胆子说道:“你们是什么人,跑到我们这里来做什么?”

    “听好了,周公子,从南京来的周公子,知道吧,在里面,和你们的王秀才谈谈心,没事别在这里瞎捣乱!”

    众人一听是南京城来的,心里想着这必然是个大人物了,心里多少有些害怕起来。

    “你们让我们见到王秀才,我们才放心。”

    “一群刁民,滚远点,小心老子弄死你们!”

    这时,一个穿着锦衣丝绸的男子,从里面走了出来,他后面跟着一个大汉,那大汉带着一个年轻人走了出来。

    那年轻人一身布衣,长得很普通,看起来就是那种扔到人群中,一眼就淹没在众生中的长相。

    穿着丝绸的男子一看外面,愣了一下,笑道:“各位不必这么大阵仗,本公子就来找你们的王秀才喝喝茶而已。”

    这时,崇祯说话了,他瞥了一眼那个周公子,冷声说道:“喝什么茶,要带这么多人来,还带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