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网游小说 > 塔防战略 > 303 沙漠据点
    Are电磁轨道发射场。

    Are在一群石油佬中是顶有先见的,很早就开始布局旅游,几十年间便从一个岌岌无名的豆丁国家,变成全球富豪旅游首选地之一。

    请来的专业团队也的确是够专业,在这个过程中,Are有了全球最好的航空公司(人漂亮、服务好),并渐渐成为世界岛与黑洲正中心的航空运输集散地,港口发展也有起色。

    不过和其他石油佬一样,Are也喜欢建奇观。

    什么全球最大的聚光电站、最奢侈酒店、最高大厦、最大规模生物燃料(藻)工厂、最大规模海水淡化厂等等等等。

    电磁轨道发射塔,无疑也可以做成“奇观”。

    他们选了个非常好的地方,在最大城市边缘,只要楼高超过13层就能用望远镜跨过沙漠,清楚的看到火箭抛射到空中脱离加速壳并点火的那一刻。

    对于运载火箭这个等级的人造体,空中脱壳的动作全世界都没几个国家能完成技术攻关,电磁火箭空中点火的那一刻,毫无疑问就是人造奇观。

    为了跟奇观匹配,Are在XX24年度,还有几个同步上马的大工程。

    其一是海洋电力综合网。

    这玩意是包括海上风能、浪涌发电、浮潜蓄电在内的综合电力网络。

    海上风能和地面风能没什么差距,由于C国前些年专门弄出海上风电架设船,这项工程的资金门槛也相对降低了些。

    需要一提的是,海上风电其实经常不能用,风太小风叶不转,风太大(八级以上)不能转,所以只能用作电网补充,与之配合最好的是水电……水电跟谁都能配合好。

    Are缺乏淡水资源,自然没有常见的大型河流水电。

    浪涌发电则是一种补充,它的原理和风电类似,只不过是用水轮驱动,为了能迎接各个方向的浪涌,它可以调整方向。

    形式比较多,一种主体在水下(浅海),为了不让浪涌电站变成暗礁,它有一节毫无作用的结构伸出水面,成为浮标,自然也可以作为海文环境检测点;一种主结构在水面(各种海深),用锚固定,一般为剪刀型或多节棍状,根据海浪情况进行开合,增大或减少迎浪面。

    它比风力资源更稳定一些,技术门槛低,初期投入更低,就是腐蚀和藤壶附着等情况比较多,运行维护投入更大。

    浮潜蓄电,则是整个网络的核心稳定器。

    没什么技术含量,有电的时候,把海面上的浮筒拉下去,缺电的时候放浮筒,带动电机发电。

    由于海上的怪兽灾难,浮潜蓄电没办法往深海部署,不过石油佬有钱,加面积就是了。

    这三位一体建设起来,整个区域都变成禁航区,只能通过维护用的小型船只。

    为确保安全,靠外海方向还部署了几座带机炮和鱼雷发射能力的灯塔,灯塔内有值班人员使用无人潜水器进行日常巡逻。

    该工程到年底时,防御面已经完成;风电装置部署完成六成,最大发电能力达到630兆瓦;浪涌发电完成三成,最大发电能力为110兆瓦;浮潜蓄电的部署比较影响施工,进度更少,已经建成的部分蓄电能力只有2兆瓦时。

    第二项工程,还是电网!

    Are已经有了C国承建的最大聚光电站,商业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为了造奇观。

    与光伏相比,聚光电站需要投入的人力更多一点,优势是建设成本。现在要在短时间内大面积铺开以支持电磁发射器那个电老虎,光伏更合适。

    与之配合的是放在发射场的动能加载装置。

    有点像鲲鹏上使用的动能蓄电,但目的不同。

    假设白天时,整个Are光伏、聚光发电产生的电流,由于工厂、空调等白天耗电增加,只能让整个电网获得500兆瓦负载余量,远远不够电磁轨道发射器用。

    这个时候就需要能量加载装置,用巨大的电力,把几个超重的大轮子推得转起来,当加载装置达到预设峰值,电网切回直供,发射场就能获得额外得供电。

    工业蓄能一直是电力发展的重头,可发展很不好。

    怪兽危机来临前,实用的规模级蓄能主要依赖两种:水库蓄能和压气蓄能。

    水库蓄能采用专门为蓄能建造的高落差水库,电网盈余时从低处抽水进去,要用的时候放水发电。因为水的蒸发、动能转换等问题,利用率不能说高。它的优势是还能和正常水库一样兼职洪峰调整、农业灌溉等功能,综合效益不错。

    压气蓄能,则是利用盐洞蓄能。这些盐洞是早期洗盐采集类留下来的遗产,因为洗盐的地质联系,它们的气密、水密性能够保障。使用方面平时直接打空气进去,用的时候放气带风机,或增压后带涡轮发电。

    还有一些其他规模更小的工业蓄电模式,性价比更差,难以商用。

    眼前的动能蓄能,由于大装置很难在大气内长期保持内部全面真空,设备内有气动阻力存在,能量衰减快,储能时间只能按小时算,性价比更低。

    但它有一个优势其他的比不了——不挑地形,很适合跟电磁轨道发射器这种短时间耗电量极大的东西配合。

    第一座电磁轨道发射器建成后,为了降低新建电力设施的负担,减少发射时对周边城市工作生活的影响,C国就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投入,各发射场旁边也陆陆续续建了一大堆。

    在Are建设的这款,单机最大放电功率30兆瓦,上下三个一摞,占地不到两百平米,包含足够吊车和单机进出的维修通道,900兆瓦的动能加载装置也不到一公顷,在盐雾、高湿度、多沙尘等不友好环境,一个厂房就罩进去了。其实还有更大的单机,只是受限于运输条件和本地生产条件,弄不起。

    该款动能加载装置现在到处在卖,Eth那边配合电磁炮台使用的也是这东西。

    第三项工程自然是防御。

    跟Eth的思路完全不同,Are对自家和周边的老爷军队作战能力完全不指望,所以全面采用远程、有线加密信号管理的炮塔链。

    所谓炮塔链,既每座电磁炮,都会覆盖在至少两座其它炮塔的射程中,实际上一些重点防御区,比如Are核心城市的东南方向,这些炮塔三公里范围内就能部署七到十座,单电磁炮塔射程范围内,可能达到三十座炮塔。

    电磁炮塔射程更远,投掷的弹丸重量更大,耗电同样吓死人,区域齐射甚至有烧坏电网主干线的可能,所以一样要有自己的蓄电方案。

    Are这块主要依据部署密度,在密度不同的地方用电池或动能蓄电方案或组合使用,确保在任意情况下,至少能齐射几轮。

    可能是因为钱多烧的慌,Are还采购了电磁炮塔的额外配件,15mm口径半电磁机炮。

    这玩意C国自家都只是刚造出来,还没想好要不要装备部队,突然就被Are的采购方看上了。

    半电磁炮这个概念在《星球战略》里有,此前土球并没有。

    原理是利用火药提供额外的初速,电磁加速管能以更低的能耗,让弹丸达到一个合适的速度。

    但火药激发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如果要保证火药的加速效果,还得在密闭空间里激发,会进一步导致局部过热。对于超导体这种对温度十分敏感的材料,干脆是两个完全没有兼容性的系统。

    直到今年,黑魔导系列的开发达到了一定水准,半电磁炮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黑魔导工作需要高温环境,而且是个只有百来度的温度区间,相关研究机构推演来讨论去,都觉得只有做机炮门槛低些,因为机炮的射击特征比较有利于自然维持温度。至于各部分温度不平衡的问题,可以用导热和散热结构进行平衡。

    15mm口径电磁机炮初始温度是黑魔导通电自加温的结果,导热与散热结构极为复杂,结果造出来的实物平均外径就有两百毫米,后端更粗,上方和侧面加起来还带四个风机。

    因为实物太臃肿,干脆给定位为车用,直接对接现有的电磁坦克和炮塔体系,也就是暂时不考虑省太多电。

    出来的效果的确不是单纯火药武器可比,它在每分钟两百发的射速下,弹丸出膛速度为2800米每秒,炮口动能是同质量常规弹丸的九倍甚至更多。

    出膛速度也用了心思,慢了没用,射程不够不如直接用加农型坦克炮;太快受空气减速与加热过于严重,15毫米口径不比大炮弹,炮弹更容易做尾流补气,小炮弹就难了,能做,但气动稳定性没有,所以干脆不要。

    2800的速度,是综合工艺难度、电力消耗等因素,最终平衡的结果。勉强能在五公里的距离,对一级小怪兽造成创伤,三公里内能达到较好的打击效果。

    一座电磁炮炮塔,电力不变可以实现两台15mm机炮连续射击,理论上能单挑一些品种比较合适的一级小怪兽,实际……还没实战过。

    研究机构的目标,是尽快把这东西用吊舱形式,改良到能装上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