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大唐朝请郎 > 第228章 老朽康健
    硝烟散尽,满目疮痍。

    放眼看去,视线所及之处全都是不正常的黑紫色,连细浅的河流都是红的,土坑里黑紫色的血已经结了硬痂,一群蝇虫扑在上面舔吸。

    断肢残臂到处都是。

    军士们在打扫战场,回收一切能够回收的物品,兵器,铠甲,弓箭,长枪,战马。

    死尸身上最后将什么也剩不下来,就算一小块布也会被流民扒掉。

    战场向来都是惨烈的,惨烈的不只是拼杀,还有结局。甚至很多地方无人掩埋的尸体会变成一块一块的肉被煮来吃掉。

    军士们没有理会那些冒着风险在战场中寻找可用东西的流民,兵器铠甲马匹这些物资他们也不敢碰,给他都不敢要。

    在一条比较大的河边被挖了一个大坑,尸体和碎肉被捡拾过来和碎木一起丢到坑里,然后泼上油脂点燃,一股令人做呕味道随着浓烟翻卷而起。

    张军站在被李希烈加固加高过的城头上看着浓烟的方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寂寥。

    “郎君,城池已经接收,衙中只有胥吏,言李贼与此后并未任命刺史以下诸官,由其幕僚与军曹布政。”

    “嗯?”张军扭头看了看武怀表:“他不是登基做了皇帝吗?没有任命大臣?”

    “有,但也没有,李贼任命了一众将军与防地,文臣却只有宰相侍中和中书令计五人,各部均未建制,设了四镇节度,各地州府县令从之。”

    相对于朱泚那边,这个李希烈搞出来的更像是个草台班子。

    其实也好理解,朱泚必竟是当朝太尉,是见过大世面的,又是坐拥长安之地,各台监省部都原本健全。

    而这些下面的节度使造反的没有这么好的基础,也没有那么周密的局观,自然就是乱七八糟,其实更像是占山为王的土匪。

    就像历史上那么多的起义,真正成事的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其实就是个层次的问题,大局观不够。

    “通令各州县,以三天为限,来蔡州述职,某见见他们,包括李贼余部。现在归附为时不晚,某给他们个机会。”

    “诺。”武怀表掏出小本本记了下来,请张军签字。

    “大军处理好杂事休整三日,每日操练不可辍少。”

    “诺。郎君,李部残兵如何处置?”

    张军背着手踱了几步想了想:“军士可相互检举,无大恶者收编吧,负恶者弄去修路……传告邓州一并如此处置。

    凡将军,列将以上处死,悬城示众。其家属罚没家产,去种地吧,一律改为农户,迁至城外散居各处便可。

    列将以下如同军士……残部收拢了多少?”

    “应有两万余卒,战马两万三千三百余,伤残不计。”

    “残马便去拉车种地,伤残军士还是治疗一下,以后便当个农户……

    把这些人马集中起来吧,去岐山与扶风之间设荣军场一处,以后伤残军士均去荣军场颐养,种些田亩以应军用。”

    “诺。”

    “荣军场暂定为师级单位,场长为忠武将军,及下一概。此事可交长史安排。”

    “诺。那……郎君,可是要在此荣军场外另设廓城?”

    “你到是想的细致……也好,那便附设廓城,便叫光荣镇,镇上所居均为本府之光荣人家,镇长及群僚均须由老兵担任,由各家共同推举。”

    “可是,若是,若是,不是仆下嘴贱,郎君,凡战阵伤残必不会少,一处荣军场便能装下多少?且负累甚重。”

    “荣军场事农牧,自给自足足矣,日后盈余也不会少的,不用耽心。至于承载……那便再设罢了,一场二场,一镇二镇,依序而推。”

    “那居此老兵可有序号?”

    “便叫建设兵团,一镇一师。日后便在天兴独立后勤部,兼管兵团事务。”

    武怀表一条一条的记清楚,标记上日期,请张军签押。有了铅笔确实方便。

    其实这个时代是有蘸水硬笔的,可以看做是钢笔的前身,多以竹木制成,少有羽毛类和金属骨角类,流传也算广泛,只是不是主流。

    不是主流并不代表用的人少,只是都是私用,多为行商银号之类的使用,并且流传相当远,一直传到了西亚诸地。

    张军见过此类硬笔,笔头已经和现代钢笔的笔头几乎一模一样了,只是不是钢制而已,而且还有可拆卸的墨囊或者漏管配套。

    这种笔被这个时代的人称为‘古笔’,并不罕见,反而算是大众之物,文人著书立说大多会用硬笔书写打稿,而不是我们认为的毛笔。

    像铅笔也是有的,只是制做工艺方面比较粗糙原始,没有张军带来的工艺先进精细,还不会烧锻笔芯而已。

    (敦煌留存的硬笔写本有两万多页,最远可以推溯到秦代。很多佛经道书都是硬笔书写的。其实毛笔是在西汉以后才兴盛起来,成为主流工具的。

    事实上,研究唐代历史会有种颠覆的感觉,会打破很多认知。)

    ……

    安排好军中诸事,城内这边孟保也差不多稳定了局势,张军从城头上下来,在牙兵的保护下来到州府,也就是李希烈的‘行宫’。

    他是在汴州称帝,‘皇宫’在那边儿。

    李希烈性格残暴,是典型的军镇思维,所以汝宁城里民户不多,也没有寺院,军营到是很大。

    李部残余这会儿都被集中在州衙里,惶惶然等待着最终宣判。

    张军负着手从州衙大门走了进去,入眼就是一副乱哄哄的场面。

    武怀表凑在张军身侧,大致给他介绍了一下眼前仓惶的众人,最大牌的就是李希烈的三位宰相张鸾子、李绶、李元平,侍中郑贲,中书令孙广。

    还有几个留守将军,只不过此时面如土色身如筛糠,根本看不出一点儿武勇。

    张军打量了几眼就没有兴趣,甚至没有和他们对话的兴趣,扭头问候在一旁的孟保:“可询得颜鲁公位置?”

    “言在城西南龙兴寺中,有军士看守,职下已经着静寿带人去了。”

    张军点了点头,直接进了大堂:“烧些水来,某要沐浴更衣,以迎颜鲁公归。”

    他现在满身半脸都是喷溅的血,这副样子到是吓不到颜真卿,只是有些不太尊重。

    “郎君,这些人等?”孟保跟上来询问这些‘大梁重臣’的处置。

    “怀表去外置吧,依例。”依例,就是依照刚才定来的例子,列将以下甄别,列将以上城头悬尸示众。

    不是张军太狠,而是乱世当用重典,这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再说张军也不感觉他们哪里可怜,他们造成的可怜人太多了。

    “依照何例?”孟保转头询问武怀表。

    “列将以上悬尸城头示众。”武怀表摆了摆手,叫牙兵动手。不可能在这院子里杀人,全都要拖出去办。血腥味太大。

    孟保也忍不住嘶了口凉气。

    自家朗君平日里亲近示人,没想到一出来杀性如此之大,这一路可谓人头滚滚,从来不会迟疑,甚至连话都懒得说了。

    可是你要说他残暴吧,对自己人那是真好,温良谦恭,连普通军士都是照护有佳。

    “某乃宗室,谁敢动我?”一声惨嚎传来,孟保和武怀表转头看过去,叫出声的是李元平,这会儿被两个牙兵拖着,裤裆都湿了,嘶声叫喊着。

    这哥们有个特异功能,一害怕就是屎尿齐出。

    “郎君?”武怀表冲着大堂里叫了一声。李元平这宗室确实不是假的。

    “逆贼之相何来宗室?李唐无判国宗室之说。”张军正在由牙兵帮着解甲,听到武怀表的问询冷冷的回了一句。

    换成别人来处理,李元平估计不会死,而是会被送去长安请李适定夺,但张军不顾忌这些,砍了再说,也省着李适心软。这种人留着就是麻烦。

    很快院子里就安静了下来,张军去了甲胄一身轻松,活动了一下身体和这会儿才感觉有些酸胀的手臂,到里面沐浴。

    被找来伺候张军沐浴的两个婢女非常害怕,手抖的厉害,张军干脆叫她们去门外等着自己洗了起来。

    洗的干干净净,从里到处换上干爽的衣服,习惯性的在常衫下套了层布甲,张军感觉浑身轻松,只是有些饥饿,便又叫人准备汤饼。

    他自己从里面出来,叫武怀表寻了笔墨来给李适写报告。

    “郎君,诸逆将之家属均已核清,是要即刻遣散了吗?”武怀表一边磨墨一边低声请示。

    “李贼家众如何?”

    “妻一人,子六人,余属三十二人。”

    “李贼之妻子与诸将成人子都斩了吧,人头与李贼一并送去长安,余属与诸将家属一样遣了,不要使其等聚众即可,嘱属地多加监视。”

    “诺。”

    李希烈的儿子肯定是留不得的,他的正妻到不是非杀不可,不过张军考虑要是不杀的话,肯定是要缚去长安的,万一李适这小子见色起意再留个宿……还是杀了省心。

    其实就地把这些贼逆家属全部遣散也是这么个意思,要知道这个时代,这些权臣武将的女人就没有不漂亮的,李适那小子怕是抵挡不住。

    就是不知道李适知道了以后是个什么心情,反正张军不在意。色是刮骨钢刀嘛,自己这是在帮他,真心实意。

    ……

    惠静寿带着一营骑卒一人双马马不停蹄的从汝宁城南门出来渡过汝水冲向西南方向。

    这个时候怠慢不得,迟则生变。

    张军带军来淮西的理由就是要救颜真卿,这事儿凤翔上下都知道,这要是出点意外老头没了,这事儿可就麻烦了。

    这不是现代,说一句突发意外就能解释过去。

    到时候不管是皇帝还是满朝大臣甚至老颜的家人都会把这事儿归咎到张军身上。张军受辱,他们这些部下自然也就没了脸面。

    这可是个讲究脸面极重承诺的时代。

    六十余里,骑军全速奔袭也就是一个来小时的事情,这还是考虑战马身体负荷的情况下,不能让马跑废了。

    好在一路都是官道,近几日又无风雨,没有什么影响行军的状况。

    军士们到了地方也不用吩咐,四下一散把寺院团团围住。

    里面的守军也就是几十个人,这会儿都趴在墙头上不知所措,射箭攻击这事儿没有人敢干,那不是英勇是傻逼。

    “唤守将出来相见。”惠静寿吩咐了一声,牙兵上前去通知。就是扯着嗓子对墙上的人喊。

    没一会儿,寺门大开,三员李部将走了出来。

    惠静寿在马上俯视着他们:“通名。”

    “某辛景臻。”

    “某安华。”

    “某陈仙奇,未知上将军名姓,是哪部军将?”

    “某凤翔张节使麾下惠静寿,奉我家郎君之令前来迎接颜鲁公,不知颜公在此可安好?”

    “安好,今日早食还吃了一大碗汤饼。某这便去请。”辛影臻拱手应答,便要回身进寺。

    “不必了。”惠静寿摆了摆手,身后牙兵们下了马冲入寺内。

    里面的守军很快就排着队走了出来,在一边按伙排成数排,又等了一会儿,牙兵掺着个白发白须的老人走出寺门。

    颜真卿这会儿已经八十了。

    不过显然颜真卿在这并不像辛景臻说的那么安好舒服,身上衣衫破旧,发须也有些散乱,到是未见伤势,这让惠静寿放下了悬着的心。

    急忙下马迎了几步:“鲁公,某为凤翔张节使麾下惠静寿,奉我家郎君之令前来迎鲁公归唐。”

    “凤翔?张节使?未知大名?”

    “某家郎君乃蒲州张氏,单名一个增字,是前为凤翔少尹,曾居殿前侍御史。

    现在为凤翔等六镇节度使,拜太子少保,退怀光复长安,阵斩希烈,正在汝宁城内静候鲁公。见到鲁公康健,我家郎君必定欣然。”

    “老朽承情,那便走吧……你说,那李贼已薨毙了么?”

    “是,一个时辰前被我家郎君阵斩于汝宁城下,逆贼已覆,淮西重归巨唐。”

    “好,好,当浮一大白,哈哈哈,速带老夫去见你家郎君。”

    “鲁公还可能骑马?”

    “骑得骑得,牵马来。”老头意气风发,唤人牵马过来,急着去见一见张军,到是如顽童见猎一样,让人有些忍俊不住。

    惠静寿不敢怠慢,叫人牵了马匹过来,带着牙营亲自陪着回转汝宁城,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了属下。

    不过老头八十了,再怎么健康也实在是年岁太大,骑着马也是徐徐行之,不敢纵奔。老头到是想,却被惠静寿拽着马缰不放。

    来时一个小时,回来却用了近两个小时,张军的报告都写好让人送走了。

    “郎君,鲁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