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县的公路上,一辆吉普车行驶的缓慢而颠簸,孙少平坐在后排眯着眼睛,他想睡一下,却怎么也睡不着,刚才见到的一幕幕实在对他的冲击太大了。
一个个衣不遮体,一个个瘦骨嶙峋,幸好还是春夏之交山里还有些野菜,不至于把人饿死。
其中他走访的一家,一碗菜汤里看不到一点粮食,放几粒粗盐就算调料,更别提什么油花了,他看着都能照出他脸孔的菜汤,心中泛起一阵酸涩,他问:“怎么就吃这个?”。
这家的男人叫王复生,三十多岁,干干瘦瘦,微驼的后背向前拱着,尴尬地说:“有一只母鸡,就在外面,你来的急,我都还没顾上,我这就去杀了。”
孙少平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问一下你家就没有粮食吗?”
王复生叹了口气:“去年天旱,收成不好,队里也没分下多少,前几天就断粮了,不过自留地还有些瓜菜,能对付过去。”
孙少平让秘书小周把车里剩下的面包都拿出来,分给那四个站在墙角脏的都分不出男女的孩子。
他没有再问什么就上车走了,因为不需要问,一切都看在眼里,这种贫穷已经冲破了他心中的底线,他心目中的贫困也就是他家原来的样子,只能说他对贫穷缺乏想象力。。
孙少平对于黄原地区的农村真的不了解,接触最多的也就是个双水村,他很是厌倦在革委会的会山会海,索性就到下面看看实际情况。
他这个第一副主任在分工上比较特殊,好像什么都管,但什么都不主管,每次开会也很少发言,主要还是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加之他太年轻,慢慢在常委会就成了一个摆设,有什么议题人家就象征性地询问一下他的意见,基本也是没有意见。
“孙主任,前面就是十字口公社。”秘书小周坐在前排,他转过身小声提醒眯着眼睛的孙少平。
小周全名叫周旭,二十五岁,高个,带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平时话不多,以前是个杂志编辑,据说文章写的不错,但在孙少平身边他又多了一份工作——摄影师。
孙少平睁开眼睛道:“进去看看。”
老汪把车拐进公社大院,孙少平没等周旭开门就自己打开车门下去了。
他这次下来没有通知县里,公社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看门的老头跑过来道:“你们找谁?”
周旭说:“你去叫一下赵铭科,就说地区革委会的孙主任到了。”
孙少平摆了摆手说:“不用了,你说一下他在哪,我自己去找。”
老头看着孙少平有些好奇,这么年轻的地区领导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见孙少平看向他,不由打了个激灵,忙指着中间一口窑洞说:“在会议室开会。”
会议室的窑洞不大,里面就放着两张大方桌,坐着五个人,都是公社的领导。窑洞里面本来通风就不好,被这几个人抽的烟雾缭绕,就连身为资深烟民的孙少平都觉得有些呛。
赵铭科拿着报纸正在朗读,孙少平和周旭到来打断了他,这篇文章很长,弄不好又得从开头读起,刚才他读着读着都盯不住行了,什么时候公社开会这么随便,是个人都能进来,他把报纸放下厉声道:“你们怎么进来的?没看见在开会吗?出去!”
孙少平道:“我叫孙少平,是地区革委会副主任,下来调研刚好路过你们公社,就进来看看,你们这是在干啥?”
赵铭科一愣,赶紧快步走上来道:“孙主任,您好,真不知道您今天会来,刚才不好意思……我们……我们在组织学习《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这篇文章。”
孙少平走到桌子前拿起那张五月一号的报纸看了看,道:“学到什么了?”
“啊?哦,我们正在讨论学习。”赵铭科不明白孙少平为什么这么问。
孙少平搬一把椅子坐下,右手轻轻地敲着桌子,沉思了一下道:“讨论学习?你准备讨论几天,学习几天?”
赵铭科看了看周围站的几个人,道:“这次的文章很重要,我们准备多花几天时间,一定要深刻吃透中央的精神。”
孙少平点了点道:“很刻苦嘛,很好,那个谁……”他向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招了招手说:“你去通知食堂,午饭就不用做了,同志们要废寝忘食地学习文件,还有,多准备些茶水,今晚我也不睡觉,要和基层同志们一起学习。”
在座的几个人立刻苦了脸,这唱的是哪出呀,开会他们不怕,通宵开会他们也不怕,干部怎么会害怕开会哩,可不让吃饭是个啥意思?废寝忘食也只是个形容词。
孙少平往中间一坐,在坐的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该怎么开始这个会议。
见有些冷场,孙少平便开口道:“那个读报的,不用管我,你继续。”
赵铭科只好站起来拿着报纸道:“马克思和列宁都指出,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过渡时期……”
文章比较长,读了整整半个小时,读完后后赵铭科喝了一大口茶水道:“孙主任,下面我们干啥?”
孙少平看了看赵铭科道:“不是讨论学习吗?不要问我,今天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就带了一双耳朵,你们该怎么讨论就怎么讨论,就当我不存在。”
见孙少平这样说,赵铭科只好道:“那我先发言,这片文章是充分地阐述了现阶段我们工作重点,抓好阶级斗争这个纲,在这个前提下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孙少平掏出一个笔记本,装模作样地在上面写写画画,不时还点点头,这给发言的众人很大的鼓励,发言越来越积极,讨论也越来越热烈。
六个人会议居然开了八个小时,众人已经饥肠辘辘,只能使劲地拿茶水灌,讨论的激情也越来越淡。
赵铭科看这样也不是办法,便笑道:“孙主任,要不吃点饭我们再继续?”
孙少平道:“我不饿,这才几点呀,晚上再说。”
这时周旭打开门走进来,在孙少平的耳边d县革委会的梁秀娥来了。”
孙少平道:“让她进来。”
梁秀娥四十多岁,是个部队转业干部,齐肩短发,看起来很干练,孙少平以前没有见过,据说是一位敢说敢干的干部,也是黄原地区各县一把手中唯一的女性。
梁秀娥来了有六多小时了,她接到十字口公社的电话就赶了过来,但周旭说孙少平正在开会,让她等一下,这一等就是六个小时。
“孙主任,您好,您好,欢迎来原北县检查工作。”她热情的和孙少平握了握手道:“您还没吃饭吧,我现在就叫人去安排。”
孙少平道:“秀娥同志是吃过饭来的吧?”
梁秀娥一愣,道:“我也没有,今天赶的急,倒给忘了。”
孙少平笑了笑,对众人说:“秀娥同志也是对工作废寝忘食呀,既然大家都没吃饭,今天我就带你们吃顿好的,也算犒劳犒劳大伙,不过先说好,我可不是什么‘大户’,自带钱和粮票。”
众人附和着笑起来,没想到这个严肃的孙主任也有幽默的一面。
三辆车浩浩荡荡向老鸦村驶去,就是孙少平今天去过的那个村子。
半个多小时的车程转眼就到,孙少平率先下了车,众人赶紧跟上。
王复生婆姨正在做饭,心里还在琢磨今天来的那三个人,看那打扮应该公家的干部,说话细声细气,一点都不像公社的干部呼呼呵呵,应该都是好人,不但给娃娃们东西吃,还给他们照相,早知道就该给娃娃们把脸洗一下。
王复生被大队书记王家财叫去了,他今天去农机站领化肥,回来听说有地区的领导来过,还去了王复生的家吃饭,他就赶紧把王复生找来了解一下情况。
孙少平带着众人走进这个破败不堪的院落,笑道:“嫂子,忙着哩,我带同事们来尝尝你做的菜汤,麻烦你给他们做点,放心,他们不白吃,都带了钱和粮票哩。”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那是什么吃饭的地,这位孙主任行事也太古怪了,他到底要干些什么?
王复生的婆姨今天见过孙少平,对这个白白净净的干部也不怎么害怕,只是有些奇怪,她做菜汤只是因为没有粮食,不得已拿野菜糊弄一下肚子,怎么这公家的干部就喜欢喝哩,难道是细米白面吃腻了,想换换口味?
“锅里就有,我给你们盛。”
众人端着清亮的菜汤,也明白了孙少平的意思。
孙少平端着碗道:“大家喝呀,怎么,咽不下啊?喝下去,刮刮你们肚子里的油腻,脑子也能清醒一些。”
孙少平带头把碗里的菜汤喝尽,把碗放下道:“赵铭科!”
赵铭科吓了一跳,赶紧把碗放下,向前走了一步。
“把碗端起来,老鸦村有多少家断粮了你知道吗?十字口公社有多少人在拉饥荒你知道吗?你这公社主任是怎么干的!”
赵铭科涨红着脸,一句话也不敢说,心里却在叫屈,这老天爷不下雨,他有什么办法,你孙主任能的很,你要是能让老天爷下雨,我就找泥匠把你塑起来,天天给你烧香。
孙少平又把眼睛看向众人道:“开会、讨论、学习,也不怕把你们的后臀坐大,裤子提不上,有这时间怎么不到下面看看,看看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能不能解决一下他们的实际困难?几个小时你们就饿得受不了,他们家已经喝了一个月的菜汤了,他们跟谁喊饿去!”
梁秀娥羞愧地低着头道:“孙主任,我有责任,没有把工作做好,我向你检讨,我保证,保证明天就解决这些问题。”
孙少平道:“怎么解决?”
梁秀娥抬起头道:“先把储备粮借给断粮的社员,今年再补上就是。”
孙少平点了点道:“这不是一地的问题,你先排查一下全县有多少家断粮。”
梁秀娥为难道:“这……这缺口可能就大了……”
孙少平看着她道:“啥事有我,你怕什么?何况只是借粮,又不是分粮。”
孙少平转头对众人说:“喝完了就把碗放下,吃完饭还想把碗带走吗?食堂也没这规矩,还有,别忘了给钱和粮票,就按一块钱和一斤粮票来付。”
孙少平不发话他们还真不敢把碗放下,众人总算松了一口气,但也没人敢去附和这孙主任的幽默感,因为这就是张驴脸,说变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