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朕即大宋 > 第十八章流芳千古的皇后
    殿中省尚食局只是寄禄官,按宋朝官制,尚食局编制隶属于殿中省。那么殿中省官员就一定不会管理尚食局,真正管理尚食局的官员叫御厨,虽然这个名字后世比较烂大街,但在此时,他就是一个很正经,且位高权重的官职名称。

    赵桓抵达尚食局时,大量官员、内侍、宫女像是忙碌的蚂蚁一样,紧张急促的搬运着食材。

    人群中身披蓝色对襟合领鞠衣的绝美皇后(注1),仿佛遗世而独立的仙女,虽然人员往来密集,但所有人都能一眼在人群中注意到这位身躯挺直,气质出众的皇后。

    毕竟是千古第一艺术皇帝宋徽宗在盛世时亲自挑选的儿媳,皇后朱琏无论是容颜、身姿、气质还是淑德都是大宋亿万人中顶尖的存在。

    赵桓站到皇后身边,正在指挥宫人的朱琏才注意到自己的丈夫,连忙双手合拢于腹前,微微屈膝,颔首行礼,问道:“官家什么时候过来的?”

    “刚到。情况怎么样,可还顺利?”赵桓看了一眼匆忙的人流问道。

    “虽有波折,但尤算顺利。起初御厨断然驳回予的请求,言内宫不得干政。”

    赵桓咋舌,大宋士大夫这些骨气,真的全用在了欺负妇孺上了,有一半拿来抵抗外敌,也不至于被金军如此羞辱。

    “朕看眼前这热火朝天局面,似乎不像受阻,圣人是如何说服御厨的?”

    朱琏望向赵桓,巧笑倩兮,说道:“御厨就是个榆木疙瘩,予就算搬出官家前些时日以御膳犒赏士卒的事例,也劝服不了他,定要官家诏书与宰相附章。予只能另寻途径。”

    说到这里朱琏绝美的容颜上飘起两朵红霞,娇羞的低下头,说道:“予跟御厨讲,官家最近食欲大增,一人能吃往日上万份口粮。御厨虽知晓予是在胡搅蛮缠,但却不敢背负令君上忍饥挨饿的罪名,只能全力准备更多饭食。”

    “哈哈哈!很好,皇后果然聪慧体贴,是朕的贤内助。朕最近的确是胃口大增啊。御厨本职便是照顾朕饮食,若连其本职都不能做好,令朕忍饥挨饿,就可以自己退位让贤了!”赵桓开怀大笑。至于这个借口,相比于清末老太婆一顿饭一百多个蔡,赵桓饭量大了一点,看起来更能够让人接受。

    最后无非是老太婆吃剩下的饭菜全部倒了浪费,赵桓将多余的饭菜让给了禁军士卒。就以封建统治者的德行,作出任何突破下限的事情都不足为奇。

    “官家,饭食虽然差不多能准备齐全,但要送给禁军将士却是不易。宦官们力气弱小,往日里给宫中宫女送饭都来不及,许多宫女只能吃凉羹冷炙。希望官家能想一个完全的解决之策。”

    赵桓认真思考了片刻,无奈的说道:“朕也没有太好解决办法。”

    就算后世,要保证前线将士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都是极为挑战军队组织能力的一件事。

    而当下,没有任何保温措施,更没有那么多的送餐工具,想分装打包一万多份热食,并精准的投送到每名士兵手中……大宋要是有这组织能力,还至于被金国欺负成这样?

    “这可如何是好?”朱琏焦急的问道:“尚食局从清晨便开始准备食材,殊为不易才准备好了中午饭食,难道只因为运送不及,便依旧要让禁军士卒吃凉羹冷炙?”

    所以后世天朝总结,战争中更重要的是人。没有良好的组织力,有再多财富,再精良的武器,也是白搭。

    宋军大规模作战的缺陷就在于,军队不掌管后勤。只要规模一大,宋军后勤供应薄弱的问题就暴露无遗。哪怕赵桓是个皇帝,一时间都想不到哪支部队,哪个部门应该负责供应军队粮食。

    现在组建一支部队,显然是来不及了。赵桓只能吩咐道:“让尚食局准备伙食,军队按编制进宫,每两个指挥(一千人)一批,直接在尚食局门前就食。”

    就当尚食局是个军营餐厅了。

    赵桓继续吩咐道:“餐皿不足就去民间酒店征用。至少准备三千套,直接为将士装盛饭菜。设置专人,在军人吃完后洗刷杯盘。军人吃完,迅速列队离开,换下一队来就食。”

    很显然这就是后世快餐厅的标准流程。快餐厅的优势是什么?自然是能流水线式的迅速招待大量顾客。

    朱琏眉头微蹙,问道:“官家,直接让禁军进宫?这恐怕会有损宫中清誉。”

    赵桓叹了口气,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整个天下就像一处粘稠的淤泥堆,自己深陷其中,作什么都被无形的阻力约束着。

    只要自己颁布一项政令,就必然有人怀有忧虑劝阻。

    于是赵桓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圣人无需再劝,就这么定下了。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祖宗法度,还怎么放手做事,克服国难?皇宫中也不是没有禁军,朕相信皇后及各位妃嫔能怀清履洁,得一以贞。”

    只要绝代倾城的皇后能守住贞节,其他人赵桓连见都没见过,也不在乎。就算是有牛头人剧情,赵桓记得后世许多LSP对此也是喜闻乐见,就随他去吧。反正这些人都是宋钦宗的宫室,自己将来都要遣散出宫。

    相比于历史上靖康之难中,赵宋妃嫔所受到的奸污,皇帝头上的耻辱,眼前这点所谓的清誉折损,流言蜚语,那都不值一提。

    最后,赵桓望着朱琏说道:“当务之急是振奋军心,守住东京,延续我大宋国祚。这国难危机之时,就不用在乎太多繁文缛节了。让禁中妃嫔、宫女都到殿中省帮忙盛饭刷碟,裁衣缝鞋。”

    大宋官家此刻身上强势的气场,让朱琏心房砰砰乱跳,俏脸不禁一红,娇羞的低下头不敢直视官家大胆的眼神,回道:“予定统帅宫室众人,群策群力,同官家共济国难。”

    赵桓是个钢铁直男,没有发现皇后的女儿娇羞,毫无情趣,全无停顿的继续谈论起其他正事,说道:“朕即将去明堂与宰相们议事,朕知道禁中库藏还有四百万匹绢帛,圣人稍后可组织尚衣局、宫人、内侍、宦官等为禁军缝制冬衣。亦可分发给百姓,让百姓积极参与缝衣。无需吝啬财富,只要百姓能缝制出一套冬装,每户发三五匹,甚至十匹绢帛亦无妨。”

    四百万匹绢帛,大宋多年积攒的财富,在国家穷途末路时,是时机爆发其价值了。哪怕每户给十匹绢,出一套冬装,也能迅速缝制出四十万套冬装。

    有这么多冬装,赵桓不信禁军还会受困于严寒。怎么看,这也比将绢帛白白送给金军卑微求和要更有价值。

    听闻官家一本正经的话语,朱琏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笑容,宽慰道:“官家宽心去会见宰相们吧,予会竭尽全力操办禁军衣食。”

    “那朕先去明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