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在喧闹声,周执笏宣布赛正式开始:“今天的辩题是‘班马优劣’,赛首先由正方主将立论,时间为5分钟。。: 。 ”
虽然之前江水源一直表现得自信满满,简直视山阳高如‘插’标卖首,但个凶险只有他自己知道。如说辩题的“班马优劣”,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绝大多数人的共识都是司马迁班固优秀,无数名人名言可以引为佐证,凭自己这四五个人、一两条枪想做翻案章?难!
再如说数据库的事儿。
自己说得当然没错,分论点、论证很多时候是论据重要,但那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很多材料的基础的,才可以尽情鄙弃堆砌材料的笨拙。可事实高生能记住多少东西?又能玩出什么‘花’样?还不是颠来倒去折腾那几句谁都知道的熟腻名句?真正到了赛的时候,绝对妥妥的论据为王,堆材料可以把对方轻松堆死。好像去年淮安府队首战平桥二,江水源靠背诵《旧唐书》,把那帮小姑娘欺负得毫无脾气!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变成别人拿着一堆材料来虐自己了。
然而士气可鼓不可泄,江水源是不可能在队员面前‘露’怯的。相反,他还要想方设法给全队加油鼓劲,营造出胜利触手可及的感觉。而眼下是最关键的时刻:立论!
立论,通常来讲是要对辩题进行辨析、给出定义,引出己方主论点,然后再剖析成三个以的分论点,解释理由,提出论据,最后总结前,再次重申己方论点。
立论可以说是一场辩论的灵魂和基础,直接决定以后辩论的走向。如果立论出现差错,基本属于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所以在立论的时候一定要严谨,既不能被对方挑出‘毛’病,还得为下一步攻防奠定先手,同时还要注重修辞,最好是一连串排山倒海的排句、或者妙语连珠的引用名句,来个先声夺人。当然,还必须控制好时间语速,说得太快、匆匆结束,不仅‘浪’费时间,观众和评委也听不清;说得太慢,超时要扣分,还影响士气。
端的是麻烦!
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利用那两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写好草稿,场后直接对着念,免得犯错。江水源却很少拿着纸条照本宣科,一来记忆力好、才思敏捷,根本用不着;二来还能给评委留下好印象,印象分不也是分么?
不过今天江水源的立论任务尤其重,因为不仅要把论点说透,还得提早挖坑堵路,把对方预备的杀手锏扼杀在萌芽状态。怎么叫挖坑堵路呢?举个栗子。
某甲偷拿某乙一百块钱,某乙发现后打算当众揭发。如果某甲提前先说:“不好意思,昨天我临时急用钱,刚巧你不在,我不告而取了。”某乙再指责某甲说:“你昨天偷了我一百块钱。”正常大家会认为某甲真的是急用钱,某乙则大题小做,有扣帽子的嫌疑。
如果反过来呢?某乙先说“你昨天偷了我一百块钱”,某甲再解释“不好意思,昨天我临时急用钱,刚巧你又不在,我不告而取了”,大家肯定会认为某甲偷了钱,被抓之后才临时找借口。
这叫先入为主。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江水源起身朝评委、山阳高队和台下观众微微鞠躬,然后声音琅琅地说道:“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亲爱的观众,大家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班优于马’。班马优劣之争,在《汉书》尚在雏形时已经出现,东汉王充在其著述《论衡》的《超篇》写道:‘班叔皮续《太史公书》百篇以,记事详悉,义浅理备。观读之者以为甲,而太史公乙。’这时有幸拜读的人已经认为‘班优于马’。唐代刘知几在其所作《史通》的《鉴识篇》说:‘逮《史》、《汉》继作,踵武相承。王充著书,既甲班而乙马;张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可见浑而言之,‘班’应该指班彪、班固父子及其著述,‘马’则对应为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及其著述,因为《史记》、《汉书》都是起于其父而成于其子的。南宋时的《班马异同》,在明代被稍加釐订,直接改名《史汉方驾》,可见析而言之,‘班’‘马’则是指《史记》《汉书》班马两人所撰述部分。两种说法以后者最为通行,今天的辩题理当以此为准!”
——这是破题。首先说清楚什么叫“班马优劣”,厘清概念和范围,让人明白辩论的是什么。
“我们讨论班马优劣,或者说之所以可以讨论班马优劣,原因在于司马谈、司马迁迭为太史公,班彪、班固都专心史籍,班固更是受皇帝之命撰述《汉书》,两者都是史家;《史记》、《汉书》又同在史部的正史之列。这是我们讨论两者优劣的基石。班、马所撰《汉书》《史记》双峰对峙,并称史学巨著,然而两者各有所长。概而言之,以体例论,《史》发凡起例,启百代之先;《汉》完善定型,创千秋之业。以内蕴论,《史》明天人之分,《汉》主天人感应;《史》通古今之变,《汉》调下融洽;《史》成一家之言,《汉》尽圣人之道。以人物论,《史》明善恶,《汉》辨忠‘奸’;《史》重传情,《汉》重传事;《史》重为人,《汉》重为;《史》爱,《汉》重实。以章言,《史》神明变化,《汉》严缜绵密;《史》笔端含情,《汉》不甚动情。”
——这是挖坑。
我承认《史记》厉害(当然,不承认也不行),什么“发凡起例”“神明变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该说的我都替你说了,你好意思当复读机,把我说过的好话再捡起来重说一遍么?而且你也认识到《汉书》不是摆设,它和《史记》应该是环‘肥’燕瘦,各有风姿,互有长短,而不是《史记》一骑绝尘。你说对吗?
听到江水源的立论,评委席周执笏等人眼睛一亮,互相对视了几眼,然后微微颔首,一副心有戚戚的样子。台下观众绝大部分都听不懂江水源满嘴的之乎者也,不过不要紧,那一连串气势磅礴、对仗工整的排像相声里的贯口、美声的‘花’腔,让人不明觉厉,忍不住想拍巴掌。
但江水源根本不给观众鼓掌的机会,毕竟鼓掌也是要占时间的,他的时间可不能‘浪’费:“但我们认为班优于马,原因在于司马迁好而班固雅平,故《史记》芜杂而《汉书》纯正。具体而言,《史记》尚有战国家习气,多谲、权谋之术,类似先秦诸子,为正史与杂记、辞赋的杂糅;而《汉书》则不‘激’不厉,纯然史家笔法,范晔称赞说‘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亢,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此其一。
“其二,《史记》体例不纯,用班彪的话说,‘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若序司马相如,举郡县,著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刘知几也批评说‘其所载,多聚旧记,时‘插’杂言,故使览之者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不像《汉书》全书体例统一,‘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兴废,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成为后世历代撰述正史的楷模。
“其三,《史记》有违怨而不怒的圣人之教、庸平和的尊经之旨,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而贱守节而贵俗功。早在西汉,扬雄即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东汉建武四年,范升书指出‘《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到三国时,谯周也认为司马迁‘或采俗语百家之书,不专据正经’。而班固的《汉书》则‘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下洽通’,纬《六经》,缀道纲,深合教化之意。”
说《史记》不好,尤其说它不够庸平和、有违圣人之教,放在别的地方绝对是妥妥的毒点,能被吊打一百八十个姿势不重样!
什么叫不够庸平和、有违圣人之教?分明是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学家,思想先进,包容并蓄,兼容诸家又自成一家,具有强烈的人关怀和批评‘精’神,富含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用正义的观察、怀疑的‘精’神,谴责了封建社会的残暴统治,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怎么到了您这儿反倒变成了反面教材?
要是换了别的地方,江水源也不敢这么说,因为绝对会被喷得体无完肤。可到了国学论难赛场,不仅要说,还要旗帜鲜明地作为分论点。原因在于这是“国学”论难!
何谓“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华传统学术无论你怎么分科分类,都必然以儒家为主、经学为先。舍儒家、五经而谈国学,好像离开力热声光电而谈物理、离开元素物质而谈化学,绝对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时候敢这么离经叛道,否认庸平和、圣人之教的可没几个。更何况这是“国学”论难,刚才那些思想、‘精’神和人关怀可都属于违规内容,算你敢这么想,你敢这么说吗?
江水源正是捏准了这一点,才敢大张旗鼓亮明观点:有本事你们批驳试试,要是能不违规,算你们今早刷牙刷得干净!
“正是综合以三点,所以我方认为班优于马!”</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