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时空管理员的幸福生活 > 第228节 突厥南下
    严格来说,无论是祝玉妍还是石之轩,都不能算是魔道中人。

    前者身为阴癸派的宗主,理想一直都是振兴宗门,让阴癸派再次得到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行走于阳光下的资格。

    至于后者,虽然顶着个邪王的名号,可石之轩的行径却并没有那么邪恶。当他化身裴矩在朝中为官时,曾经倡导过不少利国利民的良策;当他披上大德圣僧的马甲时,他是真真正正的帮助了不少信徒,将他们度化到了一心向善的路上;而当他回到魔门之中,以补天道和花间派的宗主行走江湖时,也从未对那些无辜的人下毒手。

    天下第一,破碎虚空,才是石之轩心中最大的愿望,可以说他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而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谈不上一个‘魔’字。

    排在祝玉妍和石之轩后面,魔门中的第三高手赵德言,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恶魔’——既没有振兴宗门的远大抱负,也从未想过要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头,在魔帅赵德言脑子里,只有纯粹的恶念,就像dc漫画中的那个小丑一样,一心一意只想看到天下大乱。

    正是因为心中埋藏着如此恶毒的愿望,所以赵德言才会离开中原,以国师的身份加入东突厥——占据了这个位置,可以时刻影响到东突厥王室的想法,或挑拨,或利诱,总之,抓住机会之后,费不了多少事,就能挑起突厥与中原之间的战乱,引发最为混乱的局面。

    也就是说,哪怕王世充给不出什么好处,赵德言也不会按兵不动。而他这一次亲自来到中原与王世充见面,商谈出兵条件也只是明面上的幌子,实际上,他的真正目的,只是想要亲自看一看状况,确认一下眼下这个时候,突厥大军是否应该入场参战。

    得到了王世充的一些‘承诺’,又花了几天时间在洛阳城周边收集情报。在王世充终于顶不住压力,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之后,赵德言做出了决定。

    将徒弟芭黛儿留在王世充身边充当耳目,赵德言自行返回了塞外,催动早就已经征调完毕的突厥大军,开始南下。

    ……………………………

    大同城上,旌旗密布,战云压顶。一骑快马从北方驰来,毫不停歇的冲入城门,直奔留守府。

    探子飞身而下,不顾自己已经后力不济,跌跌撞撞的冲到堂前,向端坐于上的一位年轻将军大声汇报:“报~~~!突厥人的前锋,距离雁门关只有百里~!”

    “嘶~~。”年轻将军倒抽了一口凉气:“可曾探查清楚,敌军共有多少人马?”

    “已探查到对方的两路前锋,一路直奔雁门关,为首之人是阿史那咄苾,其麾下兵马越有三万人;另一路,似乎是往马邑郡去了,为首之人乃是阿史那俟利弗设,麾下也有三万骑兵。”喘了口气,探子继续汇报:“敌军中军的位置,尚未探查清楚。但可以确认的是,大军的主帅是突厥可汗阿史那咄世吉。”

    探子口中提到的三人是兄弟关系,他们都是启民可汗之子。

    突厥大军中的主帅,阿史那咄世吉,就是始毕可汗。而另外那两位阿史那氏成员,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前者,阿史那咄苾,是历史上兵临长安城下,逼得李世民不得不签订‘白马之盟’的颉利可汗,而后者阿史那俟利弗设,则是始毕可汗去世后,颉利可汗上台前,在619到620年一年间继任了可汗大位的处罗可汗。

    可汗亲征,两位先锋还是他的亲兄弟?哪怕还不知道敌军的总数,光是听到这三兄弟的名号,坐在堂上的年轻将军就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这可如何是好啊。”

    “二公子,请尽快给国公爷发信,敌军势大,仅凭我等,定然无法阻拦。”知道事情很紧急,也是看到了年轻将军脸上的焦急表情,堂下站出一人,对他提出了劝谏。

    “堂叔言之有理,我这便给父亲写信。”

    父亲是唐国公,自己又是二公子,很显然,坐在堂上主位的人就是未来的千古一帝李世民了。

    王世充背上黑锅之后,李阀也派出了军力参与了围剿,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李渊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想要让他在这一次的征战中好好的镀个金。至于二儿子李世民,则是被李渊以‘你善于领兵作战,若是突厥发动偷袭,只有你能应付’的理由,将其留在了山西老家镇守大本营。

    ‘若是突厥发动偷袭’这话,李渊只是随口一说,他可没想到突厥那边真的会乘虚而入,掐在这么个节骨眼上起兵南下。也正是因为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他给李世民留下的兵力并不是很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李世民能征善战,手头上没有足够的兵力,也还是无法应付突厥大军的侵袭。更何况,现在他还没有收拢瓦岗寨里的那些好手,麾下缺乏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仅仅只有堂叔李神通一人可堪一用。

    判断出了形式,确认是不可力敌的状况,李世民自然不会硬肛。写信给李渊,让他带着大军回来驰援,也理所当然的成了第一选择。

    不是打个电话发个电报就能把人叫回来,信使在路上要跑个好几天。而且,李渊那边会不会立即撤军回援,也是一个问题——王世充眼看着就要撑不住了,若是赶在这个节骨眼上撤军离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相比之下,李渊的眼光不如李世民长远,性格也不够果断,还真不一定能够当机立断的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再退一步,就算李渊立刻做出了回援的决定,大军从洛阳那边撤回来,也需要一段时间。

    考虑到这些,李世民并没有坐在大同府里枯等,而是先自行带兵出城,跟突厥前锋进行了小规模的战斗。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利用自己现有的兵力,尽可能的骚扰突厥人,让他们减慢速度,争取在大军回援之前,拖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兵力不多,绕圈圈放风筝的战术方针绝对不能搞错。

    不过,既然是要拖延时间,那么,就必须要先吸引住对方的注意力才行。换言之,必须要先对敌军‘嘲讽’一番才行。

    就这样,李世民带着麾下仅有的骑兵,主动出击,在一个小山谷里,借助地形之利,对突厥人的先锋部队进行了一次伏击。

    悬崖边滚落的石块,砸死了成百上千人,还严重的阻塞了道路,突厥人必须要派出一些人手,花上至少半天的时间,才能清理出一条可以让辎重马车通过的路径。

    因为这个突发状况,阿史那咄苾暴跳如雷,二话不说派出了一部分人马,紧紧的咬上了正在撤离的李世民部。

    跑出了几十里地,觉得敌方的后续部队应该不会那么快追上来,李世民勒住马缰,带领着骑兵们回身迎击,与追上来的那一队突厥人进行了硬碰硬的马战。

    李世民这边的优势是装备精良,突厥人那边,则是有着更加擅长骑马作战的优势。两相抵消之下,这场战斗打的那叫一个惨烈——追上来的两千突厥骑兵只跑掉了十分之一,而李世民这边,也有将近一千五百名骑兵或死或伤,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没想到第一战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减员,还不是后来那个天策上将的李世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在战术上的缺陷。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让他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的余裕了,为了继续‘拖延敌军速度’的任务,他不得不带着仅剩的三千名士兵,再一次展开了游记骚扰。

    每天都要爆发最少一场战斗,虽说李世民和他麾下的士兵们都学乖了,在战斗中避免了过多的战损,不过,到底还是架不住一轮又一轮的消磨。

    短短的五日之后,李世民身边剩下来的士兵,只有最后的一千人了。而阿史那咄苾带领的突厥先锋部队,也已经前进到了距离大同城仅仅只有不到三十里的位置。

    “兄弟们的状况还好么?”站在小山包上,接着树木的遮挡,观察着山脚下正在继续前进的突厥部队,李世民舔了舔干裂的嘴角,神情沉重的向身边的副将询问道。

    “二公子,还有一千一百五十三人可以作战。”回报的数字精确到了个位,可见这位副将心中对于这几天的经历有多么的深刻。

    “招呼兄弟们做准备吧,我们再冲最后一轮。”算了算距离,三十里,只能再打一场游击战,李世民强迫自己硬起心肠,对副将下达了命令。

    “是~!”副将抱拳接令,退下去召集士兵。

    李世民转过身来,看到的是自己的一帮亲卫——在之前的战斗中,要说减员比例最大的,就是他的这帮亲卫了。每一场战斗中,李世民都会身先士卒,而为了保护他的安全,亲卫们也必须跟着去最为危险的地方来回冲杀。几天下来,原本将近一百人的亲卫队伍,死的只剩下了十三位。

    可就算是死了这么多兄弟,这十三位亲卫眼中还是没有丝毫的退缩。迎上了李世民的眼神,他们神态从容,面色肃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出了一个态度——无论二公子你如何决定,我们都会一直追随你左右,哪怕天涯海角地府阴曹,也绝不会后退一步。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