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永远的海青天 > 第五章 礼部会试,严嵩作祟
    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

    会试顾名思义,集中全国各地举人,来京共同考试(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参加考试的都是举人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农历)三月举行,所以又称“春闱”或“礼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贡士”后,方可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题由皇帝出。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年底,回家乡的海瑞又急匆匆赶到省城广州,前往藩司衙门(相当于省教育厅),欲领取进京赶考的咨文(类似准考证)和路费(明朝官费)。海瑞哪会想到这里有个陈规陋习,凡本省举人们前来领取进京会试路费的,需要向管事的头目送银子(好处费)。由此,我想到了今天在我国已全面取消高等教育学位学历证服务收费,实在是大快人心。海瑞是位正直的读书人,他宁可不去参加会试,也不肯去行贿的。管事的头头借此敛财,你若不给他送银子,他会让你天天跑冤枉路,硬是不发放给你,看你能怎么着?反正我有的是时间,看你能不能耗得起。海瑞一等就是十几天,心里很焦虑。他向別人一打听才知道其中缘故。海瑞是个认死理的主。坚决不行贿,并且气愤地说:“得改一改这个陋规!”他很快地来到巡抚衙门,见到了徐扬帆大人,徐大人满面春风笑问海瑞:“海举人,海恩人今日怎么得空来见我?快会试了吧?" 海瑞狠狠地告藩司衙门一状。徐大人劝慰了海瑞一番:“你放心,我命他们发给你咨文和路费就是了。”徐大人亲自过问,将“教育"痛骂了一顿,立即将管事的革职查办,以儆效尤,当然不会有今天一出事故,就说某某某是编外人员已开除之说。徐大人并派手下赠送海瑞二百银两,以报答他的救妻女之恩。海瑞再三拜谢,又领取了会试凭证和路费,准备雇船沿长江北上进京。海瑞很快联系上了一艘开往江西的货船,和船主人谈妥了路费,伙食等费用就动身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海瑞等人就来到了历史悠久的浔阳城(九江市的别称),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在这里写就的“浔阳江头夜送客”,迷人秀美的九江,它山环水绕,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漂浮不定。海瑞看到此情此景,不禁低吟起唐代崔道融的诗句“夜泊江门外,欢声月里楼。”船中的人也有吟诵李白的诗句:“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老松。”海瑞忍不住称赞道:“妙,好诗!”暮色苍茫里,小鸟儿们归巢,远处峰峦林立,云雾缭绕,船主人对海瑞等人说:“今晚我们在此地靠岸休息。”海瑞点头同意,他正好想上岸领略九江古城的风光。海瑞随着船主人一上岸,就有一群凶神恶煞的地头蛇围了上来,黑老大模样的人气势汹汹地嚷道:“船上装的什么货?”只见他用饿狼般的眼神,死死地盯着船主人,他连说带比划,因为它用的是九江一带的方言,原来他的意思:你们初来乍到,得表示表示要交保护费之类。船主一听吓得发软,心里直哆嗦,心想不好,遇到土匪了。船主人连忙赔笑:“好哥们儿,我只是一个跑腿的,替人送点儿货,实在没有钱,希望老兄能高抬贵手,放我们过去。”小头目不满地又用锥子一样的目光扫了一眼,大声呵斥道:“少废话,拿钱走人!”紧接着小喽啰们吵吵闹闹,好像在嚷:“你们是想吃“板面”还是“馄饨面”,这是江湖黑话,大意是砍头或将人推到江里淹死。小头目见船主人想溜走,他高声喊道:“弟兄们,抄家伙!不要让他们跑了,给我往死里打!” 此刻,海瑞却异常冷静,大有“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之气势,他用手指着小头目怒吼道:“你们这群人眼里还有王法吗?竟敢当众劫持!”小头目见海瑞揭了他的短,立刻恼羞成怒,他双手插着腰骂道:“不识相的穷酸秀才,嗬嗬,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管我的闲事!”他吩咐道:“把他们抓起来送进衙门,送给县太爷处治,将船上的货物全部没收。”原来小头目是当地一霸,他欺行霸市。经常抢劫往来船商,他为非作歹,人们敢怒不敢言,当地百姓因他姓阎,就送他一个外号“活阎王”。打手们一拥而上,将船上的货物和海瑞等人的行李抬上岸来,小喽啰们拿着绳子,带着凶器就要抓人。海瑞据理力争:“你们凭什么抢人东西?凭什么抓人? 我们犯了什么错?”小头目狞笑一声:“就凭爷在这里建有码头,就凭我这双拳头。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海瑞心想此时讲道理,那简直是嘴上抹石灰——白说了。只有“止戈为武”了,以暴抗暴。海瑞抱拳对小头目到:“对不住,今日我要以拳会友啦!”小头目并不答话,直扑海瑞,海瑞镇定自若,他左躲右闪,瞅准机会,一个扫堂腿,连连踹翻两个小喽啰,倒地的小喽啰,无法动弹,他又运功于掌上,用力一砍,小头目的手臂“叭”的一声断了,他痛得冷汗直流。恰在此时,有新上任的县太爷经过,在衙役的护卫一下来到现场,高声喝道:“都给我住手,快快向本官如实禀报。”海瑞见是县太爷,连忙住手,小喽啰们大气也不敢出,吓得浑身如筛糠一般乱颤。海瑞向县太爷弯腰行礼。大人生气道:“你姓甚名谁?哪里人做什么?”海瑞说:“回大人的话,我姓海名瑞,路遇这帮劫匪要教训教训他们,希望大人明鉴,依法惩办恶人。"他又说:"大人,我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县太爷打量着眼前的海瑞,心里格外敬重,此人气度不凡,必能高中。他亲切地说道:“海举人,你的义举本官定会铭记的,你既然是举人,就应留下书证,以便查案。我会对此案访查确实,依法对恶人严惩,绝不姑息。”海瑞奉之命很快写清了案发经过,很满意。县官问:“海瑞,你的进京咨文拿来本官看看。”海瑞指着小喽啰说:“在他们那里,货物和我们的行李都在他们手里。”县官气愤地说:“将他们统统抓起来,关进县衙大牢,听候发落。”船商的货物及海瑞等人的行李一律归还原主。 海瑞很快将包袱里的咨文恭敬地呈给大人,微笑着称赞道:“海举人智勇双全,定会金榜题名!”海瑞拜谢了县太爷又随船主人寻客栈住下,一宿无话。第二天又启程了,后来海瑞辞别船主人,又改坐他船继续沿长江航行,临行前船主人千恩万谢,盛情款待海瑞并鼓励将来一名忠君爱民的清官。海瑞经长江,转运河,直奔伟大的京都,这里有高大的宫墙。有雄伟的殿堂,红色的墙和熠熠生辉的琉璃瓦交相辉映,直看得海瑞激动万分。海瑞寻到客栈后就开始温习功课,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当中。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朱厚熜世宗,皇帝为了显示对此次会试的看重,特意从广州调来政绩突出的徐杨帆巡抚到京,担任吏部侍郎,并委任他和兵部侍郎胡良才为主考官,皇上为报答严嵩当年为他指点迷津之恩,再加上他又写得一手好“青词”,就有意抬举他,命他为会试的,全权负责。

    阳春三月,京城春意盎然。各省举人纷纷进入考场,这其中就有信心满满的海瑞。明朝时的考场,又称贡院。它是由多个单间组成,不像我们今天的教室,光线充足,窗明几净,既宽敞又舒适。这种单间叫号房,很小,其长约165米,宽132,高264米,说它堪比牢房一点儿也不为过。举人进考场前,由考官们先搜身,就连品行端正的海瑞同学也不例外,也得搜身以防作弊,考试面前一律平等。考生只能允许带进笔、墨、纸、砚等考试用品以及携带照明用的三根蜡烛,等考生进去后,由考官将号房关闭落锁。晚上,考生就在里面答题,答完后睡觉,第二天交卷。很多考生硬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脱颖而出,他们伴随着一盏青灯,蜷缩着身子,怀揣着报国的梦想,奏出了动人的华美的乐章,不服不行啊!试想今人若能有如此坚毅的精神,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怨天尤人,毫无用处。我们不妨从自身找找原因吧。命苦不能怨政府,点儿背不能怨社会。

    这次会试的考题是:其一、大学之道,这是四书之一《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其二、做人的根本和与人处世,它出自《论语·学而篇》。其三,取信于民,它出自《论语·颜渊》,只有国足食足,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即国家鼓励发展生产,粮食充足,休整武备,人民才会信从。

    从以上试题可隐约看出,朝廷意在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要求考生写作时要附和圣贤,并能将自己的看法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此外还应有文采,北周的庚信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文章就不会流传很远)所以,还要求考生做严格韵律的诗。(对仗等修辞格必用)这让我猛然记起明朝翰林学士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举人们接到了题目,无论是糊涂也好,还是清醒也罢,个个全力以赴,人人冥思苦想。多年寒窗,在此一举。海瑞凝神静气,运笔自如。字迹清秀工整,近两千字的文章一气呵成,据后来阅卷的考官们回忆,海瑞同学的卷面整洁,几乎没有一个错别字,端庄大气,沉稳而不失灵动。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他的治学严谨,为人襟怀光明坦荡。由此可略知一二。其余两场五经和文论也做的十分得心应手,文字简约生动,字字珠玑,观点鲜明,且切中时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考完后海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静候结果。

    各位考官,如期阅卷。海瑞的试卷引起翰林院学士的高度关注。主考官徐扬帆大人和胡良才大人看后皆赞叹有加,徐大人一连读了好几遍,竟然爱不释手。他逢人便说:“如此奇文、美文,此乃真知灼见我要推荐此文给皇上御览。”下面就有请你当一回阅卷老师吧。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题目:《平黎疏》  类型:策问(类似今天的政论文)  作者:海瑞  时间:嘉庆二十九年(1550年)三月十日

    开篇:“广东举人臣海瑞谨奏。为区处兵后方,以绝后患,图久安事。”

    其二、“每举调两广官兵十余万,费银数十万,然竟不能使黎寇折服。”“武臣惮难畏寇,文臣养望待迁,图目前苟安,姑以应事塞责。”

    其三、“琼郡志书,历载识者开道立邑之议。”“使兵威震迭之后,从而计长久,开通十字道路。”

    四、“不然,数年后,必一大变,一大变,必用兵十万,必费银十万两。必残破四方,功亏一篑。”“开道立县,今日可及为也。”

    五、“倘得专任其事,驰驱兵革之问,臣亦能之。事如不效,请甘服上刑。”

    六、“伏乞陛下,明勅群臣中,知识事机力可大任。不贪富贵志在立功者,以之充兵备副使,以专治黎之任。”

    “设里建学,迁创县所。在田巡司驿递诸事。”“省国家无已之费,纾陛下拊髀之忧。”

    结尾:“经略琼州。伏望皇上釆纳臣言,则地方幸甚,生灵幸甚。”

    青少年时期的海瑞就深入海南黎族居住处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类似今天中的游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他充分了解海南黎族民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欲知民意问渔樵,”(原中央政治局语)毛也曾说:“不经调查就无发言权。

    各位阅卷大人,请注意海瑞同学的措辞:

    一、建议朝廷从长计议,选好抚黎官员,被选拔者应是不贪图富贵并有志于到边疆建功立业者,朝廷任命他们为海南兵备副使(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专管抚黎工作。

    二、建立黎峒基层组织。建议朝廷给黎族德高望重的首领加官进爵,使其为国出力。在黎族地区修建道路,这有利于黎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稳定。我想,前些年我们这里不就有过"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吗?

    三、讲求军事谋略。海瑞指出:大征之后,用兵开路。军队应呈犄角之势,战时相互支援,可保平叛顺利进行。

    四、为了巩固政权,建议创立县所。

    五、屯田垦荒,保障粮食供应。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六、创办教育,学习文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黎族地区应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知识。

    评判结果:海瑞同学本次考试文章、书法俱佳,尤其是策问《平黎疏》切中时弊,具备文韬武略,名列榜首。徐扬帆、胡良才二位主考将评定的海瑞考卷提交严嵩裁定。严嵩看完海瑞的《平黎疏》心中不免惊惧,心想,此人才具老到且刚直,我要录用此人,他日后定会与我叫板,打死都不能用海瑞。严嵩工于心计,他表面上说:“海瑞颇具才学,应择优录用。”暗地里却派一心腹之人用墨汁涂抹海瑞的试卷,致其字迹根本无法辨认。谁也没料到在礼部会试终审时,严嵩竟不顾众考官的强烈反对,以海瑞卷面不整洁,言词过于激烈,违反考规为由,不予录用!

    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这样惊人相似的一幕:曾担任乾隆年间的总考官和绅大人徇私舞弊,为了打压品学俱佳的刘墉,他命手下将其考卷丟进了墨水缸里,大有"把你打倒在地,然后在你身上踏上一只脚。”之势,怎一个惨字了得。

    海瑞同学的十年寒窗苦,他的心血就要付诸东流,然而,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嘉靖皇帝忽然停下了修仙的活计,于当年(公元1550年)三月十九日(农历),也就是殿试的前夕,下令召见徐、胡二位主考官,若有人问皇上怎么不召见严?这恐怕是个历史的谜团,我很坦诚地告诉你,我也不知道,我在前面说过,明朝的皇帝大多很奇葩。皇帝大人是想掌握会试的第一手材料吧,恭喜海瑞同学,他看似山重水复,其实柳岸花明。

    嘉靖皇旁从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主要醮天和监制长生不老仙丹)在文华殿听取了两位主考官的工作汇报,听罢,皇上面带微笑地问:这次会试,谁的文章写得最好哇?”他们二人异口同声:“启奏万岁,臣以为广东举人海瑞忧国忧民,才华横溢,实乃我大明出类拔萃之精英。”皇上龙颜大悦,他又问:“海瑞的策问都写了些什么呀?他的文章要早些送朕御览。”徐、胡二位主考官面露难色,欲言又止,皇帝脸上晴转阴了,“但说无妨。”“回陛下,海瑞的考卷本来好端端的,不知怎么一到严那儿就变得污损,字迹无法辨认了。”徐、胡二位大人如实报告了皇上,嘉靖帝叹了一口气说:“这事我会找严嵩谈的。"“徐爱卿,你就给朕讲讲《平黎疏》吧。”徐大人竟能给皇上当场背诵海瑞写的文章!(看来我国从古至今都有过目不忘的人,据说今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也有此特异功能。)胡大人心中惊叹不已,此人真乃神人也。嘉靖皇上从头至尾都在认真地听,(要是做笔记,效果会更佳。)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皇上表扬了众考官为国选材兢兢业业的好品质,拜谢皇上之后,二人辞别而去。

    第二天,在嘉靖皇帝的亲自主持下,殿试顺利举行。皇上钦点了状元、榜眼、探花,这前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三分之一,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约占三分之二,赐同进士出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海举人也如愿以偿。鉴于海瑞的优异表现,也由于考官们力荐(严嵩除外),在皇上的关怀下,特赐其额外进士及第!真是皇恩浩荡,皆大欢喜!

    这一年,海瑞36岁,比起那五十岁中进士的,他还算是年轻的,古人有五十少进士之说。

    放榜之日,举朝欢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京城花。"此时众考官无不欢欣鼓舞,唯独严嵩大人怀恨在心。

    海瑞接到喜报,心中思绪万千。皇上的恩典,徐、胡等考官大人的赏识、眷顾,海瑞当终生铭记,为国为民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思以死报。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