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看到他来上班, 知道池家又出事,他们也是报以同情,原先嫉妒他的人, 也变友好了。那些人想着, 如果让自己能当上裴师傅的学徒, 但是有个那样家庭的话,还是不要了。
池春和池秋已经回到学校,他们的心情很平静,终于不用再担心那个不定时炸弹一样的爸,而且,他们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孝的。那个人都是咎由自取,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还冷漠无情,刚愎自用,最终害人害己。
池瑞再没有给渣爹买过酒和辣椒,还吩咐护工老周也不要给他这些东西,说是为了让他爸养生。
本来就已经瘫了,还连最爱的吃喝都享受不到,瘫在床上的池重就“呜呜”地叫唤,只是,没人理他。
对于护工的要求,池瑞只说了一天管上三顿饭,注意下卫生就好了。有时候池瑞过去看下他爸,后者就“呜哩哇啦”地企图告状,但是,他大儿子都不予理会。
池瑞其实看过的,这个护工还不错,起码把渣爹的个人卫生搞得还凑合,屋子里的味道也不至于难闻。至于人家不忙的时候出去再兼个别的活儿,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护工老周对于雇主的通情达理很满意,他到处跟人说池家的孩子多么孝顺,池重那个人又是多么难伺候,瘫了还想喝酒呢,孩子们不给喝,他还骂人,不知好人心。
有好事者,就不信池家三兄妹能不记仇,能好好对待那样一个糟心的爹。他们想着,久病床前无孝子,说不定池家三兄妹就是外头装样子,其实根本不管老爹的。
有些眼红人家日子过得好的,就跑去看池重,希望能发现池家三兄妹虐待瘫痪老爹的证据,然后散播对三人不利的言论。
可是当他们真的去看了池重,护工给他们开了门,热情地引进去,好事者们发现,人家屋子里窗明几净的,池重本人也是床铺、衣服都干净的,就是头发剃秃了,锃光瓦亮的。护工解释,“池家老大说了,怕他爸头发长了难受,就剃了,卫生。”
几人一看,虽然这人嘴歪眼斜,可是,好歹是干净整洁的,这头发剃光,倒是看着利索,起码比没瘫前的鸡窝头好些。
池重“呜呜”地不知道叫唤啥,但看着好些不高兴似的,几个人没趣地走了,再也没有在外面胡乱议论是非。他们扪心自问,换了自己,能不能做到这样照顾自家瘫痪老人,大约不会做得更好了。
数年后,池秋也上大学了,在京城商学院。
而此时,同样在京城的二哥已经进入了律师事务所,他踏实肯干,不怕吃亏,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维护正义的心,这让知名律师王牧很欣赏。
在池春成为王律师的助手时,王律师告诉他,“这个行业里,有人是唯利是图的,谁给钱,替谁说话。但是,我不认为律师只是了客户工作,律师也是法律工作者,我们也可以为正义而工作。”
池秋快要大学毕业时候,二哥池春在京城律师界开始崭露头角,他只为他认为需要法律保护的人辩护,只要是让他知道当事人存在恶意违法的行为,多少钱他都不接案子。
业内很多人都知道,他不是为了钱在工作,这个年轻人朝气十足、心存正义。尽管有些人会笑话他,不切实际,迟早有一天要向现实低头。但是,哪怕最世故的老律师,心中也对这个年轻人的正义感而生出点佩服。
而池瑞依旧在老家,在王老板家的饭店里当大厨。此时,王老板的饭店的名字已经改为“惠民私房菜”,而且每天火爆经营中。
王老板当年也是听了池瑞的建议,下决心做个不同的市场定位,那就是要做出特色菜,做出别家饭店没有的菜。
这是个冒险,但是,王老板觉得值得。毕竟,过去饭店里提供的菜品多数是大家知道的菜色。虽然这些菜也是群众喜欢的,可是,其他饭店也有,只靠着这些菜品,是无法提高竞争力的。
池瑞的想法里,最打动王老板的是——“核心竞争力”。王老板清楚地记得池瑞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跟自己讨论,饭店未来的走向,还有什么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的。当时就把王老板说傻了。
王老板搞经营也是有一套的,但是,那是自己闯出来的野路子,没有理论体系支撑。而当池瑞就给他拿出来一份《同类行业市场竞争力调研报告》,王老板光看封皮就傻眼了。但是又不好意思让人发现不懂,就努力地做个笑脸,表示会好好看的。
等王老板花了三天看懂后,发现这个东西很有用,里面分析了同行的竞争实力、经营特色以及地利优势等,信息量很大,可以看出池瑞是花了不少心思去了解的。
没等王老板想好怎么答复的时候,池瑞又交给他一份《我店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详细分析了饭店的内部优势劣势,还有外部优势劣势,……总之呢,最后的结论就是,企业要想长远走下去,需要特色化经营,而池瑞给出的思路是:私房菜。
“私房菜?什么意思?”王老板已经顾不上不懂装懂了,这年轻人已经犀利地指出了饭店未来会遇到的危机,他赶紧谦虚地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