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没有谁站出来真的问问题。
其实百姓们也有自己的智慧,他们不认识字,但口口相传,也知道这是新开的慈幼堂,而且大门口坐着的就是皇帝嫡亲的闺女,文惠公主。
慈幼堂是什么东西,百姓们一听就知道,那不就是收养弃婴的吗?似乎每朝每代都少不了这样的慈善机构,但最后能真正推行,且真的让百姓受益的,似乎并不多。
第一天开张,大部分百姓还是处于观望阶段。而且,最先闻讯而来的,都是京城内城的百姓,多半家境殷实,至少混个温饱是没问题的,并没有弃养婴孩的可能。
另外就是对于官府的畏惧心理,大部分人都不敢真的去问官老爷什么问题,生怕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拉去打板子。
不过自古以来,好奇心旺盛的人总是不缺的。这不,有人忍不住在人群里问了一句“这慈幼堂,都收养什么样的孩子啊,有什么章程啊?”
此人可能也怕暴露,隐藏在百姓们中间,想找到在哪都不行。
几个属官早就等着这么一问了,再没人冒出来,他们就要自己安排人上了。
就听咨询处那里铜锣一响,几个被临时从京兆府征召来的衙役鱼贯而出,往慈幼堂两边的墙上分别贴了两张布告。
上面黄底黑字写的满满当当,自有读书人被推出来,逐字。
百姓们原本被铜锣声惊得安静了片刻,这会儿又都拥挤到布告旁边,都想听个热闹。
又是一声铜锣响,几个属官中声音最洪亮的开口了“各位且听我一句,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布告上的内容,回头若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再来问。”
简单来说,布告上就是列出了慈幼堂的规则。
第一,不管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的,或者是残缺的孩子,慈幼堂都可以收养;
第二,生病的孩子,慈幼堂会安排大夫看病,病好后可以由父母领回,也可以不领回,领回孩子需要支付诊费和药费;
第三,只要是送到慈幼堂且不再领回的孩子,签订文书后,可黍米半斗;
第四,将孩子送到慈幼堂,且决定不再领回的家庭,签订文书后,不可反悔,否则按年限返还用于培养孩子的银两;
第五,若有拐卖孩子送到慈幼堂的,一经发现,以犯罪论处,流放三千里;
凡此等等,一共十数条,如果真的实行,基本上应该可以杜绝农家生了女婴养不起而溺死的现象,毕竟可以换半斗黍米;另外对为了黍米拐卖孩子的也做了非常重的处罚,应该不会有人为了半斗黍米铤而走险。
如此这般都解释了一遍,那属官的声音已经颇有些嘶哑。
百姓们对此将信将疑,就有人问“真有这么好的事,孩子养不起,送到慈幼堂,还有黍米送?”
又有人道“生病的和残缺的孩子,慈幼堂真的也收吗?”
“那以后孩子生了病,是不是可以直接送到慈幼堂,看好了再回去?”
“你听清楚没,病看好了,领回孩子,要支付诊费和药费的!”
“要是□□还给黍米,那得花多少银子?”
“别是假的吧,是不是有什么大官要童男童女做法?”
“皇上嫡出的公主就坐在那里,还能有假?”
这样的言论处处都有人在说,属官中的剩余几位便分立几处,示意铜锣声响起,让百姓安静下来“静一静,静一静,这些问题我们随时可以解答。”
“孩子送到慈幼堂,只要确认不再领回家,可以送半斗黍米,这个是为了养不起女孩的家庭,不要把女孩溺死!这是皇上和太子殿下的慈悲心,还望各位多多体谅!”
“生病的孩子慈幼堂可以收,公主殿下已经安排了大夫,随时可以治病,以后也会有更多的大夫过来,但若是确实医治不好,也请不要怪责慈幼堂;残缺的孩子慈幼堂也收,同样是半斗黍米。残缺的孩子也一样是皇上的子民,皇上不忍心看着他们孤苦无依!”
“生病的孩子看好了病,如果要领回家,必须支付诊费和药费,这是以防有人故意跑到慈幼堂看病,耽误了其他孩子的病情。”
“慈幼堂由皇后娘娘亲自主持,太子妃娘娘和文惠公主殿下主事,各位若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跟公主殿下说明,殿下一定会为大家做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