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一边听还一边问旁边的读书人,这说的跟那布告上写的,是不是一码事。
听到说确实没骗人,大部分百姓都又惊讶又激动,虽然很多人并没有要将孩子送走的意思,但皇上和太子殿下能这么为下层百姓着想,还是让他们觉得温暖。
很快就有人高喊道“皇上万岁,太子殿下千岁!”
接着越来越多人附和“皇上万岁,太子殿下千岁!”
还有人说“刚才说慈幼堂是皇后娘娘亲自主持呢,皇后娘娘果然慈悲为怀啊!”
然后间杂的呼喊声里,也多了喊“皇后娘娘千岁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看热闹,这边的喧闹声越来越响,自然吸引过来瞧新鲜的闲人也越来越多。
有那后来的不知道情况的,自有积极表现的百姓自动给他们解释,倘若遇到刁钻的问题,回答不上来的,就翻着白眼怼一句“等会你自己问上面坐着的官老爷去!”
那不知情况的生怕惹恼了热心群众不给说了,自然也免不了陪着笑低声下气求谅解。
这闹闹哄哄的场面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又一声铜锣响,这会是温慧亲自站起来,清亮的声音远远传开“还有几件事,希望大家能帮帮忙。”
“第一,大家若有知道家里养不活孩子的,还请多多宣扬一下慈幼堂,本公主亲自管理,慈幼堂绝不会有藏污纳垢之事。慈幼堂任事的官员或大夫,一旦有不端行为,本公主会直接禀报皇上,从严处理。”
“第二,除了京城,其他地方送来的孩子,也一并接收,所有孩子一视同仁。”
“第三,街上的小乞丐,如果愿意来慈幼堂,本公主也不嫌弃,自会给饭吃给衣穿,还会请师傅教手艺。所有孩子如果愿意,都可以学手艺,艺成之后十年之内将挣到的银子返还慈幼堂一半即可。近期本公主会安排人在街上巡逻,若有他人阻拦小乞丐来慈幼堂,直接拉到衙门打板子,之后发配去做苦役一个月,以儆效尤。”
“最后,自今日往前数三年,若有家中夭折了孩子的,可以到慈幼堂报备,每夭折一个孩子,慈幼堂黍米一斗。自家溺毙或丢弃的孩子不在此列。衙门会上门调查核实,若有谎报者,自有大刑伺候。”
温慧说完就坐下来,朝后面隐晦地竖起了两根手指。
萧循坐在隐蔽的角落里,对温慧把他的事情也一并办了,内心一点波动也没有,甚至有点骄傲。
因为有慈幼堂的介入,后面萧循跟调研司商量的结果就是这样,暂时统计自今日往前数,三年间的婴孩夭折率及父母之间的亲属关系。今日之后的婴孩夭折暂时不作处理,以免有人为了一斗黍米比半斗多,而把孩子害死,不肯送去慈幼堂。
这几个月萧循一拨人和温慧一拨人,为了这件事几乎算是绞尽脑汁,什么可能的情况都想到了,生怕出了纰漏,反而害了人。
现在这里,几乎已经没什么漏洞了,再要有人钻空子,就只能重刑伺候了。
而现场的百姓又再一次沸腾了。
有直呼公主殿下英明的“连乞丐都收,可见慈幼堂真是一视同仁。”
有想起自己夭折的孩子的“当年若是有慈幼堂,也不至于孩子重病却无钱医治啊!”毕竟慈幼堂是治好了再收钱的。
还有人两眼放光“慈幼堂的孩子竟然还能免费有师傅教手艺,就算挣了钱要给慈幼堂一半,那也还是赚了啊!”这年头能拜个师傅学手艺,那是很值得羡慕的事,艺成之后给师傅孝敬也是理所应当的。毕竟有一门手艺,完全可以吃一辈子。
温慧也不着急慈幼堂会无人光顾,条件这么好,那些苦苦支撑的贫寒家庭,只要听到消息,就一定会心动的。
温慧现在发愁的是,后续的资金问题。
一个政策再好,也需要延续性,不然等维持不下去烟消云散,又有多大意义呢?
当天,慈幼堂开张且条件优厚的消息,就随着最先一拨百姓的口口相传,迅速在京城蔓延,甚至京郊的一些地方也有了慈幼堂的传言。
温慧已经回去休息了,而慈幼堂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太子安排的属官,负责接收孩子、给后续慕名而来的百姓解释条款、安排招纳工作人员等等。
这些工作人员包括擅长儿科的大夫、算账的账房、识文断字或有技能的匠人、看护孩子的杂役、煮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的杂工等